山西沁水“秸秆离田养牛” 借助市场手段找出路
中新网太原11月28日电 (记者 李新锁)秋收过后,山西沁水的田野里就铺满了玉米秸秆,怎样减轻农民耕种负担,还能创造经济效益?今年,沁水县借助市场化手段,培育秸秆收储运经营主体,通过“秸秆养牛、养羊”等模式,给秸秆找到新出路。
28日,在沁水县红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红土地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内,饲养员驾驶着撒料车将混有秸秆的草料投放在食槽内,一头头西门塔尔牛整齐排列从栏中探出头来取食。而在不久前,这些草料还是铺在农田上的秸秆。
作为农业大县,沁水县每年种植玉米、小麦35万亩左右,年产秸秆17万吨。
沁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山西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沁水将丰富的秸秆资源转化为畜牧产业发展优势,推行“秸秆养牛”模式,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沁水县红土地公司负责人何立业介绍,“企业用收草机把各村的玉米秸秆收回来,用搅拌机搅拌后加上饲料,就可以直接喂牛了”。
得益于丰富的秸秆资源,红土地公司计划明年扩建2栋牛舍,养殖规模从160头发展到450头,收储秸秆面积从1500亩扩大到5000亩。
晋城市农村社会事务中心资源环境站负责人李阳表示,近年来,沁水县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有养牛场100余家、年养牛量4000头;养羊场800余家、年养羊量19万头,年需秸秆量4.4万吨。
“过去,田间地头被随意丢弃的麦秆、玉米秆,如今成为牲畜的营养餐,不仅减轻了禁烧秸秆带来的环境压力,还为农民换来了真金白银。”李阳说,沁水县依托企业、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市场化经营主体,现已申报主体9家,7家进行开工建设,2家完成土地平整。
作为秸秆回收、利用先行者,山西丰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沁丰表示,企业今年辐射服务了3个乡镇,涉及五六万亩土地,可回收秸秆约1万吨,毛收入预计在300多万元。
截至目前,沁水已完成秸秆离田6万亩,预计年底可达到10万亩,涉及12个乡镇,最终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收益约15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苏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高水平建设“蓝色粮仓”
- 适老化改造,让养老变“享老”
- 微短剧岂能“危险”狂飙?平台集体出手正当其时
- 辽宁营口举办“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 民众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魅力
- 长春汽博会观察:购车者趋于理性 微型新能源车受捧
- 个人养老金可提前支取吗?满足这些条件就行
- 中国东方航空开启C919飞机首次商业飞行
- 巴基斯坦一空军基地遇袭 巴军挫败袭击并开展清剿行动
- 如何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专家建议探索税收优惠政策
- 天津东疆海关查获一批侵权切换开关
- 秋风起,蟹脚痒,“沪牌”大闸蟹出口忙
- 赤字扩大、大量拖欠,废家电处理基金遭遇“梗阻”
- 端午小长假 哈铁预计发送旅客159万人次
- “柴达木粮仓”2024年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正式开工
- 中新真探:苦瓜能降血糖?
- 沈阳李氏糖人传承百年“甜美记忆” 搭起中外“糖桥”
- 如何从根源上提升前列腺癌整体疗效?专家呼吁:将早筛关口前移
- 张大千等纵跨400多年名家书画作品在山西展出
- 最高气温超40摄氏度 东南亚多国遭遇高温热浪
- 端午近风情浓 探访河北胜芳古镇节前民俗味儿
- 热门推荐
-
- 和评理|聚“金砖之力”联“全球南方”:携手共建更公平公正的国际发展新秩序
- 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行稳致远
- 西班牙学者:中华文化是世界的宝贵财富|世界观
- 春运期间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7万人次
- 民进中央2024年民主监督工作培训班苏州开班
- 持续增添绿色生机和活力
- 奥雅纳高管:全球铁路扩建有望产生数万亿元投资机会
- 中小银行密集跟降存款利率,2024年是否还有降息空间?
- 外贸区域结构优化 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保持领跑态势
- 突发!美国一列车车厢爆炸产生有毒烟雾 民众紧急疏散
- 最强烈回应!马斯克回击外界“反犹”指控
- 工信部部长会见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
- 医美整容迎高峰 专家提示应理性对待
- 各地武警官兵坚守执勤岗位 多措并举守护旅客返程安全
- 上半年中国“快递出海”深入推进
-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北京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自2月28日起恢复运营
- 祁连山国家公园线上生态摄影展正式开幕
- 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国际移民组织:海地移民船失火致至少4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