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收入近1.8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徐婧)2022年1月至12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7997.1亿元(人民币,下同),与上年持平。北京市规模以上数字文化核心产业单位186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数量的33.0%,北京正成为文化新业态发展的策源地和主阵地。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21日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2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555.3亿元,同比增长0.2%。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16339.4亿元,占文化产业收入合计的90.8%,产业优势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
北京正成为文化新业态发展的策源地和主阵地,文化企业主动创新求变,加快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指出,2022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数字文化核心产业单位186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数量的33.0%。规模以上“文化+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57.8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61.8%,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
北京文化产业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白皮书显示,2022年,北京以城市更新汇聚发展动能,中轴线遗产保护有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成为首都文化建设金名片,“一轴三带”引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北京文化供给与消费提质发展。白皮书提到,2022年,“大戏看北京”成为首都文化新名片,“电竞北京”、北京时装周等品牌活动提升城市文化氛围。线上文化消费、“夜经济”、沉浸式体验催生消费新活力。同时,北京持续推出文化扶持和惠民政策,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累计举办活动27.84万场,带动消费金额近120亿元,其中线上消费金额占比约八成。
在北京,文化贸易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白皮书显示,2022年,北京以“双奥之城”身份向世界彰显城市新形象,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创新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七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第五届“徐肖冰杯”大学生摄影双年展在桐乡开幕
- 乡约福建:福建尤溪电力赋能乡村振兴
- 多国政商界人士赴吉林推动寒地经济产业合作
- 8月中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4.5% 近八成行业增长
- 建构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大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70周年论坛召开
- 助名特优产品“走出去” 山西启动6·18专题促消费暨全国“棉纺消费季”活动
- 3601箱已抵达!中国紧急援助物资飞抵黎巴嫩贝鲁特
- 清远·连南第十届瑶排梯田稻田鱼文化系列活动举行
- 上海实现学生屈光发育全覆盖建档管理
- 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达500亿件
- 商务部:中国对锑等物项进行出口管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
-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日方决定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答记者问
- 解燃眉之急!17.28万枚中国鸡蛋抵达巴基斯坦
- “一键下单”,民生诉求速办(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家长与孩子沟通 尊重应是基础
- 咖啡渣或可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
- 《满江红》:从“爽片”中辨认张艺谋
- 浙江吴兴与新侨“双向奔赴” 画出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 “村BA”赋能乡村振兴 奏响融合发展乐曲
- 广西专科护士坚守临床一线 研发专利助力临床治疗
- 热门推荐
-
- 女子接诈骗电话硬核回怼 一句话让冒牌警察“破防”了
- 10月全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27.5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
- 百度CTO王海峰:百度“智能代码助手”整体采纳率已达到46%
- 德国1至9月进口服装额278亿欧元 中国仍为最主要来源国
- 文明的坐标丨86版《西游记》“唐僧扫塔”拍摄地飞虹塔
-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西方对“全球南方”存在误解 共建“一带一路”意义重大
- 中老缅泰同意加大力度联手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境犯罪
- “爱云南iYunnan”走进柬埔寨系列活动在金边举办
- 美国信用评级被置于“可降级审查”之列:滥用债务上限增长经济风险
- 作家鬼子历时18年出新作 展现当代乡村的时代变迁
- 玉山江·塔力甫跨越千里“姐弟”情:约定一世做亲人
- 吉林省出台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指导意见
- 第二届“良渚论坛”将启幕 汇聚五大洲63个国家和地区嘉宾
- 让新型文化空间常有常新
- 辽宁:特殊儿童走出康复课堂感受“绿色”迎接“六一”
- 五部门:大力发展邮轮旅游 打造旅游客船精品航线
- 长三角中医药青年走进安徽寻根溯源
- 少儿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推出“新时代版”
-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北京市石景山区签署战略合作
- “真金白银+优惠叠加”,惠!“两新”消费掀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