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收入近1.8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徐婧)2022年1月至12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7997.1亿元(人民币,下同),与上年持平。北京市规模以上数字文化核心产业单位186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数量的33.0%,北京正成为文化新业态发展的策源地和主阵地。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21日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2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555.3亿元,同比增长0.2%。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16339.4亿元,占文化产业收入合计的90.8%,产业优势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
北京正成为文化新业态发展的策源地和主阵地,文化企业主动创新求变,加快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指出,2022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数字文化核心产业单位186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数量的33.0%。规模以上“文化+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57.8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61.8%,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
北京文化产业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白皮书显示,2022年,北京以城市更新汇聚发展动能,中轴线遗产保护有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成为首都文化建设金名片,“一轴三带”引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北京文化供给与消费提质发展。白皮书提到,2022年,“大戏看北京”成为首都文化新名片,“电竞北京”、北京时装周等品牌活动提升城市文化氛围。线上文化消费、“夜经济”、沉浸式体验催生消费新活力。同时,北京持续推出文化扶持和惠民政策,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累计举办活动27.84万场,带动消费金额近120亿元,其中线上消费金额占比约八成。
在北京,文化贸易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白皮书显示,2022年,北京以“双奥之城”身份向世界彰显城市新形象,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创新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诸多难题待解,单位办托育究竟路在何方?
- 著名剧作家郑怀兴遗作《烟波迷月》于福州上演
- 中国开封第41届菊花文化节开幕
- 《跟着音乐大师去旅行》带读者体验一趟发现音乐的沉浸之旅
- 斯里兰卡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 死亡人数升至16人
- 迎新春 各地都有哪些特色民俗?快来补补课
- 推动养老金第二支柱发展 专家吁企业年金扩面提速
- 从“方寸地”到“聚宝盆” 小小庭院潜力有多大?
- 新疆首单国际航线航班保税航油加注业务启动
- 突发!美国一列车车厢爆炸产生有毒烟雾 民众紧急疏散
- 拜登发表2024年国情咨文演讲,这个人却“躲”了起来
- 太原方言邮资明信片发行 中国多地多形式保护方言
- 青海海东:打击帮信罪及掩隐罪 守护百姓“钱袋子”
- 航天员桂海潮给云南施甸回信:期待回家乡看看
- 从“更多”到“更好” 全民健身迎来发展新契机
- 水利部针对晋陕甘宁四省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长江口二号古船时隔150余年重见天日
- 外媒:伊朗总统会见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
- 黑龙江:前10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6.6%
- 浙江玉环警方通报台州16岁男孩离家后失联
- 热门推荐
-
- 大数据报告:中国二手车流动性逐步增强 年末出现冲高行情
- 锡林郭勒清洁能源建设:昔日发电卖能源,今朝产业建集群
- 美国1月成屋销售量再下降 已连续12个月下滑
- “顶流明星”福宝回国,中国包机迎接!韩国民众:舍不得
- 为什么冬天容易心梗? 装支架后还能运动吗?
- 新大学密集官宣,该怎么选?
- 2023北京文化论坛9月14日至15日举办 600多名中外嘉宾将出席
- 山东青岛营造多元支付环境 全面提升外籍人士等群体支付便利
- 天津成立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 启动创新转化产业化公共平台
- 春节坚守岗位的装卸工:只为给大家一个干净年
- “孔孟之乡”深耕文化“两创” “山东手造”解锁齐鲁文化密码
-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 交响史诗《长汀往事》献演 纪念厦大内迁长汀艰苦办学85载
- 专家学者郑州共论弘扬企业家精神
- 宁夏银川:为品质之城注入文明力量
- 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中国经济实力与韧性助力亚太地区繁荣丨世界观
- 优化服务为入境游添把火
- 2023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主题活动在宁波举办
- 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6月29日启幕 已吸引50个非洲国家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