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对话:中欧旅游业发展需要“可持续”力量
中新网杭州11月16日电 (尹倩芸) 2023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旅游业则是帮助建立中欧友谊的一座桥梁。在此间举行的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上,来自中欧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嘉宾齐聚浙江杭州,围绕“中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让旅游业成为支撑中欧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在中欧的众多合作领域中,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和国际合作的关键渠道。”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在致辞中一语道出旅游业在中欧发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疫情前,中欧互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疫情前,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此前也是欧洲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
张旭表示,当前全球旅游业处于复苏振兴的关键时期,中欧双方开展旅游合作的潜力巨大。据2023年欧洲旅游委员会发布的长线旅游晴雨表显示,63%的中国游客希望到访的海外目的地之一是欧洲。
但在中欧旅游持续深化双向交流的同时,合作也面临多重挑战,例如疫情期间旅游业的停摆带来投资回撤、企业关停、人才流失、服务缩减等连锁问题。而在与会嘉宾看来,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良方”。
欧洲旅游协会首席执行官汤姆·詹金斯提到,作为个体消费者的努力至关重要。在旅游业中,可持续实际上是客户的一个选择,影响其选择的有一系列因素。而在客户需求中,可持续性是排在价格等因素之后的选项。因此,他强调需要让所有消费者能够投入到可持续这项事业中。
此外,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没有沟通和分享是无法达到这一目标的。瑞士国家旅游局大中华区区主任常典娜认为,在旅游行业中,有很多企业乐于提供可持续旅游产品,但并不了解产品的具体情况,因此需要赋能B2B的联系,通过充分沟通开展合作。
当面临多种可持续旅游方案时,帮助产业统一对于可持续旅游的定义同样有助于解决问题。在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理事唐素君看来,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所做的工作正是为可持续旅游制定一套标准框架,为其构建系统性认知。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推动,从市场端、政府端和其他机构端帮助企业完成转型。
作为企业代表,鸿鹄逸游·携程太美旅行首席执行官郭明则认为,欧洲在可持续旅游的培训计划方面走在前列,应该鼓励我们的旅游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认证。同时他建议,欧洲在标准制定和要素认证方面“走出来”,能够对国内从业者在实现可持续旅游方面提供帮助。(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网络视听用户10.74亿人 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151分钟
- 湖北五峰县长乐坪镇突发山体滑坡救援情况通报
- 印度垃圾山起火影响数十万人 有毒烟雾让人感到窒息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村播”火了,中国直播电商走向田间地头(专家解读)
- (走进中国乡村)解锁藏寨扎尕那的“松弛感”
- 送“智”进企 辽工大博士团为区域经济发展赋智聚能
- 制冷无需能源消耗 中国科学家取得新突破
- 山西曲沃上演历史与现代的千年之约 探寻“晋文化”基因传承
- 除夕无他事 插梅便过年
- 暑运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6亿人次
- 浙江县域观察:建设“青春之城” 探寻现代化新路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要考虑三个因素
- (“一带一路”10周年)焕生机、增活力 “一带一路”增添新“中国名片”
- 癫剧高开癫走如此癫疯,如何巅峰?
- 前三季度全国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总体改善
- 浙江大学赴哈萨克斯坦调研实践 增进中外青年友谊
- 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 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 一位非洲医生眼中的非洲疾控中心—— “助力提高非洲的整体防控效率”
- 广东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 热门推荐
-
- 乡村实现“出了家门上车门” 湖南会同村民乐享出行幸福
- 王毅介绍中国东盟合作丰硕成果
- 北京向无车家庭定向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 上半年中国累计检查涉嫌虚开骗税企业7.75万户
- 昆明开展糖尿病义诊 免费提供1万套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 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
- 将家长献血与孩子入学挂钩有违公平
- 浙江文化观察:越剧《新龙门客栈》之后还能有爆款吗?
- 敦煌考古编制岗位“零应聘”,怎么破?
- (新春走基层)浙江义乌市场将放“春节年假”:25日下午开始休市
- 7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21元 上调37个基点
- 德国柏林发生枪击案 造成至少两人受伤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预报
- 泰国官员:以特色节庆文化吸引中国游客
-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王远鸿: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
- “多重疫情”袭美,XBB毒株来势迅猛:民众与专家皆呼意外
- 紧盯国际国内农业科技前沿 山西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 广东会商部署近期防汛防风工作
- 四川南充:38对成达万高铁建设新人牵手走进婚礼殿堂
- 印尼南苏拉威西洪灾已致15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