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未来“一带一路”地区洪水事件强度将逐渐增强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 陈溯)“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14日对外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灾害评估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未来“一带一路”地区洪水事件强度将逐渐增强。
报告以公开的全球灾害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全面分析灾种的变化趋势和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差异,解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投资所面临的潜在气候风险。
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灾害损失最严重区域之一,1900年至2022年间,洪涝灾害是共建国家发生次数最多、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类型。2001年以来,地震灾害成为导致共建国家死亡人口最多的自然灾害类型,风暴灾害次之,极端温度事件居第三位。
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现有的多种全球气候模式预估结果显示,未来极端事件将增加,自然灾害风险将更加突出。青藏高原两侧是热浪的高发区域,中东欧区域东部是干旱的高风险区。
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变暖,未来“一带一路”地区洪水事件强度将逐渐增强,特别是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的孟加拉-印度-缅甸区域和中国东部季风区域被认为是洪水的高风险区域。这些洪水高风险区的总面积将达340万平方公里,可能影响约17人口。
鉴于此,报告呼吁关注基础设施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同时倡导借助合作机制深化交流,拓展科技创新,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021年11月,中国应急管理部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北京宣言》,提出了各方共建合作机制的愿景。两年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林毅峰:中国深远海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 需自己“蹚”路
- 法国新政府挺过议会不信任动议
- “五一”非遗展馆热度趋高 “老手艺”与“新舞台”共融
- 普京称俄准备改善与美国关系 但尚不具备条件
- 日媒:日本2023年新生儿数量逾75万人 创历史新低
- 行前48小时核酸阴性 来华无需申请健康码
- 四川成都至宜宾高铁全线轨通
- 湖北70座收费站驶出车辆免费放行延长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感染传染免疫大楼启用 提升综合诊治能力、打造学科群
- 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9月举办 助力文旅消费升级
- 五粮液再度携手服贸会 共绘全球服务贸易“和美”新篇章
- 南京出台文件优化二手房买卖交易资金监管
- 最新!尹锡悦逮捕令有效期临近 韩国舆论聚焦后续行动
- 云南新能源电池产业高速增长 跑出“锂”想“加速度”
- 韩国首都木洞市场附近发生车辆冲击人群事件 伤亡不明
- 台风“格美”来袭 浙江温州发布防台Ⅳ级警报
- 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3年南极海冰持续快速减少
- 美国得州发生枪击案致6死3伤 今年全美大规模枪击事件已达630起
- (进博故事)从46%到71%,看见可持续未来
- 云南双柏举办虎文化节 展现彝族“虎乡”风情
- 热门推荐
-
- 长江汉口站水位超警戒 武汉提升防汛应急响应
- 沈阳市举办专题培训推动科技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 天津代表委员热议:“三新”“三量”激活国企发展新动能
- “我爱常州”中秋沙龙:30多国境外友人上演中式“古风浪漫”
- 河南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 【何以中国】中新网评:中国为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民生直通车|解决线上消费和服务维权新问题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
- 广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家国情怀”书法美术作品展在南宁开展
- “食春季”来临 春菜“C位”抢“鲜”上市
- 宁夏局地遇强沙尘暴天气 最低能见度126米
- 揭惠铁路新锡隧道顺利贯通
- 中消协点名黄金销售店铺关门跑路
- 无名红军墓碑前:武警新兵立志当好兵
- 近千名中外青少年漳州古城上演“闽南语”快闪
- 加勒比国家强烈呼吁美国遏制枪支外溢
- 2023北京青年设计师创新对话启动 献上青年设计100五周年特别展
- 以旧换新热情高涨
- 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搭建与中东欧合作新通道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建宁:特色农业为革命老区增添新活力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长达数年 专家:中老年人别“一忍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