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追花人”乘上高速路“快车”
中新网昭通11月5日电(记者 张尼 程春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行驶10万公里,这是王昆的生活常态。8年前,毕业于蜂学专业的他在故乡云南威信县创建了自己的蜂蜜品牌,专心做起养蜂人。
这些年,王昆和自己团队为了寻找优质蜜源,在山区里行驶接近百万公里,从崎岖山路到平坦公路,这位“追花人”见证了家乡交通发展带来的便利,也收获了“甜蜜”事业。
大学生放弃稳定工作,甘做养蜂人
近日,记者跟随2023年“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线路主题活动采访团抵达威信县,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王昆。
因为常年在山区奔走,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和周边劳作的村民无异,很难想象这是一位从福建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并且曾经还在事业单位有份养蜂技术指导员的稳定工作。
谈到自己为何会“跳出来”,王昆坦言,当时虽然工作稳定、清闲,但总感觉没什么成就感,自己所学的东西没有完全应用起来。2012年,在“而立之年”来临之前,王昆毅然辞职,转而进入了一家蜂产品公司,从事检测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大工厂生产的蜂蜜和自己小时候吃到的完全不一样。究其原因,就是一些企业为了压缩成本,缩短了取蜜周期,导致很多蜂蜜没有成熟就被取走,味道和营养价值也随之下降。
“既然我是学这个的,我能不能做出更加原生态、味道更好的蜂蜜呢?”有了这样的想法,王昆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并在2015年在家乡创建了自己的蜂蜜品牌,专门生产原生态土蜂蜜。
一开始,王昆的团队只有自己一个人,他既要负责转运蜂场,又要负责加工、销售,年产量也只有600公斤左右。 如今,经过8年的发展,王昆的团队已经拓展到了17人,公司在威信县等地都有了生产基地,在怒江州也建立了灌装基地,土蜂蜜的产量提高到每年30到50吨。
王昆说,云南的良好自然环境、丰富的蜜源,让这里生产的百花蜜口感丰富,这也是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
高速路助力“甜蜜”事业 “追花”不再受限
养蜂人是辛苦的,因为蜂场要跟随花期移动,王昆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路上,每年行驶里程大概有10万公里,这其中一半是寻找蜜源,一半是往返管理蜂场。交通不便,曾经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障碍。
“蜂场都是在远离城区的大山里,一般是把车开到距离蜂场三四公里的地方,然后再通过人力把蜜蜂一箱箱背到山上去放,等花开有蜜了,我们再把蜜收回来,最后去灌装。”
王昆回忆说,过去云南省内很多地方的交通还不好,往返途中非常辛苦,但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以前我们经常要跑到山上去看哪里的花多,那时候开着车,很多地方也都不能去的,山路经常会把车的底盘磕坏,但是最近这几年好多了,基本上没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除了路更好走,一些新修建的高速路,也让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据王昆介绍,自己以前从威信开车到昆明要用时8个小时,现在则缩短至5个小时,过去跑单程的油,如今可以跑全程。
这样的改变也与当地政府大力推动交通发展密不可分。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威信县共投资7.6亿元对全县1671个村民小组364条近1600公里群众急盼的出行路进行了改造和硬化,解决近30万群众“出行难”问题。另外,截至目前,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3616公里,全县公路密度2.6公里/平方公里。
而放眼整个云南,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27.9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这对于王昆这位“追花人”来说,无疑如同产业搭上了“快车”。
“如今,我们的蜜蜂转场方便多了,想去哪里都可以,运输包装材料的成本也降了下来。” 王昆很是感慨。
而谈及未来,王昆还有很多期许,他说,目前的团队中还是以养殖技术人员为主,希望以后能够借助互联网打开自己土蜂蜜的销售渠道。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来自自己家乡的“甜蜜”。(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AI犯罪日益增多 政法机关如何守住技术应用法治底线?
- 交通运输部:将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
- 印尼一食用油工厂发生火灾造成9人死亡
- 从民族工业发祥地到民营经济大区 上海普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山东好人”孟献双:用行动演绎最美“妯娌情”
- 消协提示:代餐粉缺营养 不适于长期吃
- 吉林白山强降雨导致5人被困 消防救援工作正在进行
- 青海德令哈柏树山新村:“电”绘乡村生活新画卷
- 瑞梅铁路全线最长特大桥首联连续梁合龙
- 台风“摩羯”重创海南通信网络,抢修工作持续推进
- 《钱学森》电视剧项目落地广州
- 重庆车企加速驶入东南亚 “重庆造”汽车海外受青睐
- “沿着河湖看新疆”走进罗布淖尔:绿化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较多
- 报告:二季度北京零售物业及新经济地产投资升温
- 武汉东湖:船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 渝西首发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
- 北约图谋“东进” 推高亚太安全风险
- 2024春节档缘何爆发撤档潮?
- 北京推动数字经济标准创制 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
- 170余岁宁波庆安会馆重新“迎客” 闭馆一年有何不同?
- 热门推荐
-
- “中华水塔”青海:“十四五”以来治理水土流失1523平方公里
- 被蹭流量,为何一些博主还“一笑了之”?
- 珠江委联合粤黔两省打击涉水违法行为
- 央行:大部分存量房贷将在10月25日完成批量调整
- 中国新能源汽车首破年度1000万辆
- 北京通州区警方查处两起因祭祀引发火灾的违法案件
- 一入春就痒痒?皮肤过敏“元凶”到底是谁
- 中国证监会扩大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
- 大型乐舞诗画《国韵·匠心》融合经典与流行打造国风视听盛宴
- 景山公园牡丹文化节开幕 促培牡丹为名园增色
- 打造“15分钟步行健康生活圈”,高济健康旗下药房“头痛驿站”落地
- 三名科学家获得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
- 2023年广西·凭祥中越边关旅游节开幕
- 上海博物馆东馆11月将全面建成开放
- 阿达西说事丨暑假来新疆,你准备好了吗?
- 夜校“充电”成新潮流 今年江西4.2万余青年解锁新“夜”态
- 太原晋祠“难老河会”:民俗文化引客来
- 上海地铁首次试点行李自助寄存服务
- 第二届国际潮剧文化研修班在汕头开班
- 菲律宾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7死8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