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犯罪日益增多 政法机关如何守住技术应用法治底线?
政法机关依法打击治理AI犯罪 守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法治底线
4月12日,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4起典型案例涉及使用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技术编造虚假信息;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生活中开始享受到该技术所带来的全新体验,但伴随而来的是,利用或滥用AI技术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以下简称AI犯罪)日益增多。
对此,政法机关依法履职,持续深挖彻查AI犯罪,不断扩大办案战果,努力提升打击治理质效,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政法机关立足主责主业,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打击治理AI犯罪,防范不法分子利用或滥用AI技术侵犯公民权利、危害公共安全,保证AI技术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崔俊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AI犯罪“花样”层出不穷
“电脑AI去衣,白菜价。”
2023年6月,原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技术员的白某某,在境外的社交媒体上接触到了“一键去衣”的AI技术,便动起了歪心思。
白某某通过境外的网站发布广告,在某社交软件上贩卖深度伪造淫秽图片近7000张,获利一万多元。目前白某某已被提起公诉。
“一键去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技术?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并不是真的“去衣”,而是在图片的基础上,通过AI自行运算使用相关的淫秽图像素材对图片进行重绘,和“AI换脸”“AI变声”一样,属于利用AI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的技术。
“电诈犯罪团伙能够通过AI技术‘换脸’‘变声’,甚至是‘动态换脸’,增加了传统犯罪活动的危害性,还产生了新型的违法行为,如使用AI‘绘画’技术生成的绘画作品可能会对他人著作权造成侵权。”崔俊杰表示,当前AI技术已被不法分子使用于网络钓鱼、深度伪造、绕过身份检查、“越狱”式服务、人肉搜索和监视五个方面,进一步降低了犯罪的门槛。
5月6日下午,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全国首例“AI游戏外挂”案,依法对被告人王某合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宣判后,王某合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经审理查明:王某合通过制作出售“AI外挂”的方式牟利,2022年,其先后联系万某至、张某(另案处理)等人编写“AI外挂”程序。至案发,王某合非法获利共计629万余元。
据悉,该程序可对多款游戏的画面数据进行未授权获取,对游戏中处理的鼠标数据指令进行未授权修改,造成玩家在玩游戏时,不用操作就可以“自动瞄准”“自动开枪”,干扰了游戏的正常运行环境,属于破坏性程序。
在崔俊杰看来,AI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可定制性强、应用场景广泛,不法分子作案手法越发多样,导致AI犯罪不断衍生升级,如不及时进行打击治理,会给网络安全,甚至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从严打击形成有效震慑
为应对挑战,政法机关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AI犯罪,维护AI技术良好的发展环境,避免其在应用过程中引发失序和失范。
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的情形予以从重处罚。
4月23日,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法院认定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涉案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并书面赔礼道歉。
6月25日,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人民法院就一起敲诈勒索、诈骗案件提起公诉。据悉,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境内团伙通过虚拟定位、AI技术合成照片等方式,在交友软件上将自己包装成在外国的中国女留学生,随后以谈恋爱等名义,向在国外的留学生索取钱财。目前已查实该团伙敲诈勒索、诈骗50余人,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自最高检去年11月发布《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2023年)》后,各地检察机关按照相关要求,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尤其是非法获取人脸、声纹等敏感信息、利用AI等前沿技术伪造人脸、声纹以及获取其他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
此外,全国公安机关去年依托“净网”专项行动组织专项会战,严打泄露身份证照片等图像信息的犯罪源头,破获利用AI技术“换脸”进行诈骗犯罪案件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有效遏制了该类犯罪势头。
政法机关依法打击AI犯罪,并通过办理典型案例的方式形成震慑,让想用AI技术非法获利的人心生畏惧。
强化治理实现标本兼治
记者了解到,在依法打击AI犯罪的过程中,政法机关深挖这一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坚持以打开路、打防并举、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会同相关部门单位深入推进行业治理、综合治理,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行业监督,堵住监管漏洞,全力挤压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加速完善常态化治理机制,切实提高其违法成本。
据悉,为防范和打击“AI换脸”犯罪,全国公安机关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开展人脸识别与活体检测技术安全测评,覆盖即时通信、网络直播、网络社交、电商平台、金融支付等重点App,及时发现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存在的风险隐患,通报运营主体升级安全保护措施和人脸识别算法,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各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群众更加清晰认识到AI技术被利用或滥用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增强了大家对AI犯罪的防范意识。
今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警方通过中央媒体在关于“AI软件成造谣工具”节目中揭秘谣言制作过程,让网民更直观地加深了对AI造谣的认识,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24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借助“反诈智能AI宣防外呼系统”,自动识别、分析和预警潜在的诈骗风险,并以电话语音形式向市民发送提醒信息,不仅大幅提升工作效能,也切实提高了市民对诈骗风险的警觉性,降低了诈骗案件的发生率。
“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对其被不法分子利用或滥用进行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AI犯罪行为更为隐蔽和复杂,证据收集难度大。”崔俊杰说,因此,如何更好地防治AI犯罪,对内容生成平台、行业监管部门乃至政法机关等各方都提出了挑战。
崔俊杰建议,要坚持以科学适度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回应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针对AI犯罪特点,相关部门需及时推动相关法律的立改废释纂,以良法促善治,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加大全链条打击力度,强化各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善于从中发现重点监督线索和社会治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实现精准监督、有效监督,在确保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治理。(本报记者 杜洋)
来源:法治日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改编自马伯庸小说,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有何特点?
- 逾500名海内外信众福建泉州共祭关帝
- 东西问丨艾伦·鲁茨:《庐山组曲》何以见证半个世纪的中美友谊?
- “空中出租车”首飞成功 深圳到珠海20分钟票价两三百
- 为残疾人敲开就业之门 河南首家税务助残工作室成立
- 深夜3小时高空作业1.5公里
- 对高龄独居老人的特别守护
- 仅隔两周,美国再发生大规模枪击案!拜登发文哀悼
- 德国社民党和选择党同日确认各自总理候选人
- 浙江县域经济观察:余杭领跑半程 浓缩省域态势
- 总结十年共建“一带一路”成绩,老挝国会副主席连说了四句排比
- 谁来照亮视障考生的下一程?
- 民警搭起跨越37年“连心桥” 助河北男子在内蒙古寻回亲人
- 摩尔多瓦公投结果揭晓 超半数选民支持加入欧盟
- 旅游平台:巴黎奥运会提升欧洲多国旅游热度
- 中新人物丨祖峰:演员像一个容器,收纳角色的灵魂
- 广西南宁机场新增恢复南宁—香港定期航线航班
- 日本九州岛附近连发4次地震
- 烟火气邂逅文化味!文旅消费火热一“夏”
- 增长91.3%!前11月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超3310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粤多地持续强降雨 广州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96.9毫米
- 从“首家”“首次”“第一” 看中国制造升级
- 中新真探:早餐奶比纯牛奶更有营养吗?
- 《骄阳伴我》隐喻的都市“充电式爱情”
- 北京国际电影节亮相戛纳举办推介会
- 北师大版《雷雨》登上曹禺剧场舞台
- 四川1874个重大项目启动建设 总投资10808亿元
- 甘肃省武威市发生交通事故 有人员伤亡
- 屋檐上的文脉丨走近屋脊上的顶“脊”天团
- 罗店镇大岭村:“共富”路上好风景,让更多人上得山来
- 美国2024大选进入“最后冲刺周” 哈里斯特朗普选情胶着
- (第七届进博会)在进博会,感受中国绿色转型“加速度”
- 夏威夷野火已致89人死亡 遇难者人数预计仍将上升
- 拉萨车站优化拉林、拉日列车运行 民众出行更便捷
- 中新健康丨“叔叔,你的烟盒还要吗?”
- 以色列爆发本轮巴以冲突以来最大规模抗议活动
- 天津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首套房不低于20%
- 泰勒弗朗西斯全球图书业务总裁贝谨立:将更多优秀的中国学者作品推介给世界
- 安徽培育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 今年前三季度产值8563亿元
- 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跳绳锦标赛福州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