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反补贴调查难避“回旋镖”(环球热点)
10月初,欧盟宣布开启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此后,欧洲不少企业和媒体对这一决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持续表达担忧。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称,德国车企宝马认为,如果欧盟进一步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那么可能产生“回旋镖效应”。
“去风险”新工具
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德媒报道称,欧盟要求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制造商提供价格和成本的详细信息,以评估“政府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支持程度”。欧盟将根据调查结果,评估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来消除“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影响”。调查预计将在启动后的13个月内完成,届时将出台最终措施。
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时就曾宣布,欧盟委员会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对此,德国联邦数字化与交通部部长福尔克·维辛提出批评称,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不仅会严重损害德国自身的汽车产业竞争力,还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中国和德国在其他领域的经济合作。
针对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日前回应称,欧方发起此次反补贴调查仅依据对所谓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中方曾明确表示,欧方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贸易”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另据外媒报道,欧盟还在考虑启动对中国钢铁企业和风电产业的反补贴调查。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的反补贴调查以及正在考虑中的针对中国其他产业的反补贴调查,是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体现。欧盟试图用产业保护政策来保护内部产业,以阻止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王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严少华向本报记者指出,欧盟反补贴调查所针对的领域具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中国在这些领域拥有明显优势;二是欧盟在这些领域对华依赖度较高。“此次反补贴调查是欧盟对中国实施所谓‘去风险’的贸易防卫新工具。”严少华说。
焦虑和警惕
在欧盟正式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前,冯德莱恩曾表示,中国电动汽车获得“巨额国家补贴”,人为压低价格扭曲了欧洲市场。但分析普遍认为,这一观点立不住脚。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的迅速增长是因其品质胜于欧洲同类产品。彭博社刊文指出问题的真正根源所在:“只需看看曾经无往不胜的汽车制造商(比如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份额不断缩水就会明白,西方品牌如今在软件和电子产品领域的竞争力下降了。”
严少华认为,欧盟此次启动调查,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在经济层面,欧盟希望借此保护自身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就业。汽车产业是欧洲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尤其对法国、德国等欧洲经济大国来说,汽车产业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在欧洲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高,这让欧盟感受到竞争压力。其次,在政治层面,2024年是大选年,欧盟及其多个成员国将面临一系列重要选举。尤其是当下,俄乌冲突持续发酵,欧洲经济陷入高通胀和能源危机泥潭,欧盟部分成员国内部右翼民粹势力有所抬头。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这些成员国对保护本国汽车企业及相关就业的诉求进一步增强。”
日本共同社日前报道称,欧盟一方面出台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环境政策,另一方面对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可能占据市场感到焦虑和警惕。为欧洲车企研发降低成本的技术“拖延时间”,或许是欧盟此次启动反补贴调查的动因之一。
王震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率先发起的贸易保护政策也对欧盟内部的保护主义倾向起到助推作用。“2022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购买者减免税金最多可达7500美元,并提供二手电动汽车贷款。这一举措引发欧盟对自身汽车产业优势受到冲击的担忧,也着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此外,美国为了开展所谓‘对华竞争’,敦促欧盟在钢铁制造等产业形成针对中国的‘共同战线’。同时,近年来美国实施的对华‘贸易战’和‘脱钩’等做法,进一步加剧了欧盟对自身产业发展及产业安全的忧虑。”王震说。
一把“双刃剑”
“欧盟发起的此项调查可能弊大于利,其反作用就像‘回旋镖’,且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日前引述宝马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瓦尔特·默特尔的观点称,如果在欧盟范围内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那么中国可能采取反制措施,这将波及所有在华开展业务的企业。
德国《巴登报》也指出,欧盟用惩罚性关税保护本土市场是错误的做法。目前中国仍然是大众、奔驰等欧洲汽车制造商的重要销售市场,强行征收高额关税将引发两国贸易战,从而导致欧洲本土汽车品牌受到影响。
还有分析指出,欧盟声称要“保护”欧洲汽车产业,但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最后都被证明起不到保护的效果,结果反而得不偿失。欧盟此前对中国光伏产业展开的反补贴调查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德国《商报》日前报道称,2013年至2018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了保护性关税,但这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多年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实施的反补贴、反倾销措施并未让欧洲本土光伏产业顺利崛起。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和光伏产业一样,之所以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得益于中国在价格、技术、产品质量以及整个产业链长期投入而形成的综合优势。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不能解决欧盟自身在相关产业面临的问题,反而可能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反补贴调查后,欧盟成员国可能不得不以更高价格来购买中国的电动汽车。”严少华说。
王震认为,贸易保护政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他国家的电动汽车进入欧盟市场,但是此举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更加节能、廉价的外国电动汽车形成竞争,那么在传统汽车领域具有巨大优势的欧洲汽车公司或将没有足够动力向电动汽车转型,这反而会进一步阻滞欧洲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此外,失去外部竞争压力后,欧洲电动汽车产业本身开展科技创新的意愿也可能减弱。在汽车生产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欧盟此举将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鉴于中国在电动汽车、风电等领域的成本及技术优势,欧盟对中国相关企业及产品的限制还将延缓其在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努力,这与欧盟近年来标榜自身是全球气候治理领导者的雄心不符。”王震说。
彭博社刊文称,欧盟与其浪费时间调查中国的“补贴”,不如专注于提高自身竞争力。
“欧盟应在产业政策方面增强自主性和包容性,将重心放在对华合作上,利用庞大的中国市场,加快推进新能源转型,而不是将零和思维带入中欧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中,牺牲自身产业利益。”王震说。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加强对涉险艺术工作者的保护
- 全球能源互联网主题边会举行 共谋绿色转型新篇章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绿进沙退” 陕西榆林牢固建立黄河中游生态屏障
- 社会各界在伪满皇宫纪念“七七事变”86周年
- 日本女川核电站即将重启 曾在2011年大地震中遭破坏
- 2023年以来云南公安立案侦办经济犯罪案件6900余起
- 上海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钢山、铁山正变绿水青山
- 华北和东北地区等地将有较强降雨 新疆高温天气持续
- “踏浪前行”的调车员关炽钧
- 收购价一个半月涨46%鸡蛋涨势下月初才会回落
- 国家发改委:推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
- 外媒:缅甸发生炸弹爆炸 已致1人死亡12人受伤
- 中国音乐学院校庆版歌剧《原野》将用“新声”诠释经典
- 云南昆明:2025年初步建成“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
- 广西百色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
- 菲律宾投资署:马科斯总统出访带动大量欧洲对菲投资
- 近两月广州全血采集量同比下降过半 “阳康”后就可以去献血了
- 福建宁德:让非遗进入大众视野 连接现代生活
- 菲律宾钩体病已致至少225人死亡
- 广东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热门推荐
-
- “代炒菜”悄然走红 在消费分层中把握机遇
- 吉林省“乡村工匠”同场竞技
- 湖北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四千余个岗位
- 全国首例DMA外挂案告破 《穿越火线》外挂贩售团伙落网
- 2025EWCF俱乐部合作伙伴计划开启:中国市场成关键拓展市场
- 华春莹发了一张APEC“全家福”(图)
- 局地降温超12℃!强冷空气深入影响我国 雨带横跨西南至华北
- 累计奖励资助34.52万名学生、捐资39.03亿元 一份专注13年的爱心事业
- 北京铁检院:网络侵害公益行为日益呈现智能化特征
- 累计产气超70亿立方米 记者走进“深海一号”产能提升改造现场
- 徐州丰县:生态时蔬喜迎丰收绿色产业兴村富民
- 新疆和田:日光温棚蹚出致富路
- 河北安平油菜花鉴赏月云直播 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新成就
- 寒露节气开场北方迎新一股弱冷空气 西南地区维持多雨格局
- 全国60个道教名山代表齐聚江西灵山 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 新能源车1月销量放榜,市场格局“变阵” 混动车型或有大爆发
- 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国际治理论坛:探索知识产权治理新实践
- 侨助广东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大会在广州举行
- 中国A股周一上涨 半导体板块持续走强
- 美官员:美国将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超80亿美元军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