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板栗之乡”河北宽城:板栗栽植面积超80万亩
中新网承德10月20日电 (记者 张桂芹)“宽城的板栗栽培已有3000多年历史,历经数千年而久盛不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20日,2023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在河北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举行,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成表示。
据介绍,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办,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承德市人民政府协办,旨在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凝聚共识、明确任务,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业迈上新台阶,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共计140余人参加会议。
当日,与会人员先后深入宽城艾峪口村、永存村、大屯村,以及板栗深加工龙头企业实地考察调研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并围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使用、农文旅+数字化多元融合发展、政府+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企业等合作联动机制,开展深入交流。
宽城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板栗栽培已有3000多年历史,目前栽植面积达80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可达50万亩,作为中国北方的板栗栽植核心区,素有“中国板栗之乡”之称。2014年,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宽城板栗产量达4.56万吨,实现产值约6.9亿元。
据介绍,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计划,旨在加强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以及相关生态景观、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系统的保护。目前,我国已拥有19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其中河北现有“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系统”和“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2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今年7月,“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及《行动计划》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评审;10月7日至1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专家到宽城实地考察。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是千百年来当地民众适应特殊生态环境不断演化而形成的,融汇生活方式,生产技术、生态景观与文化的复合体系,其功能不仅表现在提供板栗果及附属产品,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等,是冀北燕山山地板栗栽培系统的缩影,传统的山地复合栽培体系对全球山地生态农业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独特的农耕文化传承模式,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宽阔的现实主义:中国与西班牙当代油画展》亮相国家大剧院
- 运用5G超远程机器人 浙江医生跨万里为新疆病患手术
- 如何以光影艺术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 (投资中国)越来越多外企为创新加码中国市场
- 云南蒙自过桥米线缘何入口入心
- 中国官方称清明假期518.9万人次出入境 同比增近七成
- 四川黄龙:生态保护效果显著 高山兰花成旅游“一绝”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西婺源:乡村何以“最美”?
- 外媒:伊拉克民兵武装称袭击以色列“重要目标”
- 外媒:哈马斯官员称已准备好在加沙达成停火协议
- 黑龙江省两会观察:如何推进寒地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 厦门近5万名困难群众获赠“惠厦保”爱心保障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新疆“超级棉田”引领智慧农业新业态
- 中亚公园在西安开园 打造文化交流展示窗口
- “绿美广东乡村绿化共建基地”在广州白云区启动
- 广州法院去年帮助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亿元
-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7月初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
- 一组数据看同江铁路口岸中欧班列开行一周年“成绩单”
- 课后延时服务争议背后:解决了“三点半之困”,为何还不令人满意?
- 揭阳市举行2024年处置船舶污染综合应急演练
- 热门推荐
-
- 央行定于8月27日发行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金银纪念币一套
- 一场200余名村民的“接力”转移
- 河北升级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至Ⅲ级
- 山西新绛:“流量配菜”做成“文旅硬菜”
- 北京银行连续六年支持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成功举办
- 天津市河东区一小区发生爆炸 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 《断·桥》:聚焦现实题材的“珍贵”
- 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出口增长趋势明显
- 公安部:今年以来共破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违法犯罪案件260余起
- 热热热!这几个避暑胜地你一定不能错过
- 浙江宁波启动城市数据空间 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清明假期广东多地有连续性暴雨
- “世界的黑河”创意艺术展暨特色产品展销会开幕
- 广西9条河流超警多个渡口停渡
- (乡村行·看振兴)江苏阜宁:精绘“户织图” 织出“共富”路
- 北京新增33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 中新健康丨上海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 鼓励医疗机构成立家委会
- 各地部署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 重大项目提速快跑
- 2024年工业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左右
- 暑假想外游? 最近这些签证新规你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