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唤醒”盐碱地 河北黄骅1000亩盐碱地探索改良新模式
中新网沧州10月17日电 (王天译 李小可)盐碱地怎样“变身”大粮仓,如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改良创新模式?17日上午,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用于改良盐碱地的喷淋作业正在紧张进行。此前一天,利用沙漠微藻改良盐碱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推进会在该市举办。
该项目在黄骅市仙庄片区规划了1000亩盐碱地作为示范基地,研究如何通过喷施沙漠菌藻对盐碱地实现生态修复,提升土壤品质,增加粮食产量。
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极地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艾山江表示,利用耐盐菌藻的离子交换与吸附功能,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弱化碱性,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出苗率和成活率,使其健康存活、稳产高产。
推进会后,与会专家来到黄骅市仙庄片区示范基地,参观农机喷施沙漠菌藻作业,调研指导旱碱麦秋播。此前,该市曾通过种植苜蓿草来改善盐碱地,取得一定成效。
“我们从沙漠中选取了几种抗盐碱的菌藻,采用多种配比方案,开展中重度盐碱地治理实验,喷淋作业后会持续跟踪小麦的生长状况。到明年麦收时基地的亩产量将与往年相同地块的亩产量做对比,确定实验的最终效果。”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吴萌说,项目将在10月中旬完成菌藻喷淋,年底实现土壤盐分降低30%至50%,pH值降低0.2至0.8的目标,为来年春耕创造有利条件。
据了解,该项目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组织,河北省国创京津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极地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四方协作。
“多方协作、严谨合理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科学实验,为将来大面积推广做好数据积累、信息积累、实物积累,形成特色模式,实现依靠科技创新服务粮食安全、让盐碱地‘变身’大粮仓的目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平台与基础研究处处长范庆书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前三季度四川外贸同比增长10.4% 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 中国湿地大省青海:2023年争取各类湿地保护项目资金9000余万元
- 湖南张家界警方悬赏通缉一重大刑事案件嫌疑人
- 恒生指数公司就咨询意见调整恒生行业分类系统
- 商务部: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达成妥善解决世贸争端的共识
- 西藏那曲首批15名电焊工“培训+跨省就业”赴江苏上岗
- 中新教育丨三部门下达2024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 共约694.46亿元
- “黄骅港—上海—洛杉矶”集装箱航线开通
-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文化艺术季启幕 邀游客共享多彩民俗
- 接连两轮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何又遇雾霾
- 伊朗驻叙使馆建筑遭以导弹袭击 造成至少7人死亡
- 守护百姓“稳稳的幸福”——天津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探索纪实
- 土耳其灾害应急管理局:地震灾区的搜救工作即将结束
- 投票通过,洪马内正式成为柬埔寨首相
- 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将启,呈现“四大亮点”
- 警惕食品“边角料”暗藏安全“死角”
- 美媒:美国新泽西州一列车撞上树木 致1死23伤
- 进入关键节点 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全球合作
- 广西自然资源系统举办竞赛培养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人才
- 2024大连服博会开幕 聚焦“时尚与科技2030”
- 热门推荐
-
- 7月29日央行开展3015.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践行“三省”理念,平安人寿2024年上半年赔付金额达206亿元
- 以“花”为媒持续推动农旅融合 各地经济发展“春暖花开”朝气蓬勃
-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江汉先锋号”掘进始发
- 厦门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正式实施
- 浓烟、火光!俄莫斯科州半夜传出爆炸声,系无人机造成?
- 外企在中国|“蔡司的很多创新来自中国”
- 《虎胆巍城》首次将浙东抗战搬上荧屏
- 现实题材创作深化 网络文学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 气温骤降血压波动大谨防急性主动脉夹层
- 7亿吨粮食够14亿中国人吃一年吗?
- 俄总统普京签署2025年俄联邦预算法案
- 新一轮冷空气来袭 中国中东部雨雪天气再度“上线”
- 2022年中国平均霾日数为19.1天 较近5年平均减少5.8天
- 湖南祁阳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 江苏南通警方通报一男子持刀伤人致一人死亡: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
- “北国陶都”窑火不熄:“Z世代”接过祖辈技艺
- 四川盆地至长江下游强降雨持续 苏皖鄂及华北等地谨防强对流灾害
- 中国专家创新研究:物联网赋能慢阻肺患者管理进入精准智慧医疗新阶段
- 广东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增至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