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谈“出海” 中国药械如何“扬帆”国际市场?
中新网上海10月16日电 (记者 郑莹莹)“十几年前,我还在讲创新药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上市的时间差,现在这个差距已经缩小了。”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Severin Schwan)16日在沪说。
当天,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施万在主旨演讲中忍不住“插播”了一句感受。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说,今天企业在生物医药创新上面临更多挑战,创业公司或者大一点的企业不是光“砍成本”就能活下去,而是要去打开一扇更大的门,走到全球市场上去。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说,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说,从“中国创新”到“世界创新”,意味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要从过去的价值链低端进入高端,而且要让全世界对中国高科技产品、技术予以认可,且产生信赖,这挑战是巨大的。“从‘中国创新’到‘世界创新’,必须在市场上成功,才能产生所谓的世界影响力。”他说。
上海正在着力打造一个“热带雨林”般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业界人士指出,上海具备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各种要素,但还需要相关政策支持。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美敦力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一开始就以上海为区域总部,面向(中国)全国。他表示,这个行业有资金投入高、周期相对较长等特点,需要有一个可预测的、创新友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当天,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若干政策,并举行上海市创新药械出海国际合作伙伴启航仪式,吸引阿斯利康、罗氏等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品出海合作伙伴,助力上海本土创新类企业出海。
1993年,上海率先将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30载发展,上海生物医药从工业产值不足50亿元的产业,成长为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的新兴产业。
两度摘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在大会上说,“唯快不破”,在药物研究上也是这样,我们需要以技术加快药物筛选过程,加强创新,他对结缘多年的上海有信心。(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媒:“打破数十年传统”!特朗普夫人拒绝了拜登夫人
- 业界专家称要有序扩大碳交易行业覆盖范围 推动碳资产投融资管理
- 丹麦汉学家:外国人来到中国,才会更好地认识中国 | 世界观
- 阿尔金山:禁止开展非法旅游、探险、穿越、盗采等活动
- 最新研发模拟人工智能芯片:能效14倍于传统芯片提升语音识别效率
- 孟加拉国今年登革热死亡病例数逾350人 为本世纪新高
- 南非专家:中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民众
- 中国精神疾病神经调控联盟上海启动 多方聚力促进神经调控领域发展
- 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延伸段首辆列车抵达社头车辆基地
- 中老铁路国际客运开行百日 运送近50国跨境旅客4万余人次
- 俄媒:普京签署法令 事关中国!
- 以色列称以黎停火“取得进展” 加沙新增数十人死亡
- 以军袭击黎巴嫩金融机构 联黎部队设施再遭以军破坏
- 印度报告一例猴痘确诊病例
- (经济观察)中国多省开年聚焦民营经济发展
- 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说,将成立临时政府管理孟加拉国
- 枝头结出“致富果” 江西广昌黄桃迎丰收
- 日本强推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引批评 韩国增加设备人力检测海洋放射性物质
- 2024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国际会议在侨乡福清举办
- 印度北方邦发生踩踏事件 已致20余人死亡
- 热门推荐
-
- 热浪与暴雨交织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成“新常态”?
- 前5个月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31%
-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湘中崛起“材料谷”
- 快速识别脑卒中 需牢记“BE FAST”口诀
- 多国侨界代表走进昆明 探访生物制药企业体验中国茶文化
- 中国贸促会调研数据显示 外贸企业信心稳活力强
- 端午节重庆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4亿元
- 这份防溺水安全知识指南请查收
- 以色列称以黎停火“取得进展” 加沙新增数十人死亡
- 国货美妆小镇崛起 何以“内外兼修”再辟新局?
- 加大促消费力度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
- 中新健康|国家医保局:对连续参保缴费人员和基金零报销人员设置相应激励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廖昌永:美育不是简单的弹琴背诗
- 政策“入”校 校企联动 陕西多举措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全新一代极智AI系统OTA上线 飞凡R7/F7舒适舱驾体验再进阶
- 创新律政动作片 甄子丹新作望重拾香港电影魅力
- 2024中国汽车论坛:透视汽车“小话题”背后的“大产业”
- 上海法院将加大对恶意侵权惩罚力度
- 江西吉水:数字化转型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