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谈“出海” 中国药械如何“扬帆”国际市场?
中新网上海10月16日电 (记者 郑莹莹)“十几年前,我还在讲创新药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上市的时间差,现在这个差距已经缩小了。”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Severin Schwan)16日在沪说。
当天,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施万在主旨演讲中忍不住“插播”了一句感受。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说,今天企业在生物医药创新上面临更多挑战,创业公司或者大一点的企业不是光“砍成本”就能活下去,而是要去打开一扇更大的门,走到全球市场上去。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说,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说,从“中国创新”到“世界创新”,意味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要从过去的价值链低端进入高端,而且要让全世界对中国高科技产品、技术予以认可,且产生信赖,这挑战是巨大的。“从‘中国创新’到‘世界创新’,必须在市场上成功,才能产生所谓的世界影响力。”他说。
上海正在着力打造一个“热带雨林”般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业界人士指出,上海具备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各种要素,但还需要相关政策支持。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美敦力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一开始就以上海为区域总部,面向(中国)全国。他表示,这个行业有资金投入高、周期相对较长等特点,需要有一个可预测的、创新友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当天,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若干政策,并举行上海市创新药械出海国际合作伙伴启航仪式,吸引阿斯利康、罗氏等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品出海合作伙伴,助力上海本土创新类企业出海。
1993年,上海率先将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30载发展,上海生物医药从工业产值不足50亿元的产业,成长为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的新兴产业。
两度摘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在大会上说,“唯快不破”,在药物研究上也是这样,我们需要以技术加快药物筛选过程,加强创新,他对结缘多年的上海有信心。(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首场“部长通道” 四位部长回应这些热点关切
- 数据要素白皮书:中国数据要素政策体系架构已初步形成
- 东吕高速山西段:物流车轮胎起火 万余件快件受损
- (年终特稿)中国货币政策支持加力
- 近年来浙江衢州共发现5种全球新物种
- 中冰自贸协定实施10周年 双边贸易增加一倍多
- 报告显示:2023年暑期年轻群体回归演出市场占比持平2019年
- 河南新乡的风筝爱好者:“风筝拉直了我的腰杆儿”
- 全球最长智轨线路载客试跑
- 2023天府书展在成都开幕 将打造“国际化书展”
-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
- 乌干达发生山体滑坡 已致至少15人遇难逾百人失踪
- 运行海拔1200米 江西大觉山11.8公里长“悬崖动车”项目基本建成
- “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今日启动
- 集大原高铁山西段首个连续梁转体成功
- 山东一季度生产总值达21652亿元 同比增长6.0%
- 刑侦题材剧拍出新意
- 2024年广州-韩国经贸合作圆桌对话活动举行
- 贵州警方侦破一起“网红”散播封建迷信实施诈骗案
- 面向未来机遇,全球创业者目光锁定中国市场 | 世界观
- 热门推荐
-
- 河北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 逾200家企业参加东盟与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洽谈
- 甘肃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不健康饮食问题“由治转防”
- 新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出台(锐财经)
- 香港青年用脚步丈量古城扬州 探寻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连接点
- 优惠政策多、消费市场旺 国庆数据折射中国经济澎湃活力
- 辽宁省全面提升12345热线接办质效 半年办结诉求问题653.1万件
- 十月稻田披露首份年报 2023年实现营收48.67亿元
- 广西宾阳县房屋倒塌致5人遇难 初查疑似因爆炸致房屋坍塌
- 摄影定格时代群像 浙江逾300名新中国同龄人获肖像照
- 高温天家电故障增多 维修时警惕“山寨店”
- 特写:江南文化“乘船”北上 运河风韵绵延千里
- 韩国外交部抗议日本教科书歪曲历史
- 冻雨下的高铁之“困”:绿皮车出山能否解决难题?
- 新疆克州30名少数民族少年儿童来赣过大年
- 多部门助力农特产品寄递高效 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
- 再无“鞋王”贵人鸟
- 美国国会警察在国会大厦附近逮捕一名持枪男子
- 丝路画卷·筑梦丨阿利耶夫:穿行丝路的汉学家
- “龙子蒲牢”亮相福建泉州:寻龙觅鲤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