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汉学家:外国人来到中国,才会更好地认识中国 | 世界观
视频:丹麦汉学家:中外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世界观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4日电(汪凤萍)近年来,中国的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彰显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日前,前丹麦驻上海总领事馆大使级总领馆、丹麦汉学家曹伯义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大门始终是对外打开的,中国人也一直欢迎外国人的到来,通过对话,他们能更好地认识中国。
曹伯义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是相互理解的前提,搭建有效的对话平台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关键。
1976年,曹伯义第一次来到中国,后来还在中国学习汉语,并成为一名“中国通”。他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目前,他在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担任外方院长。
2021年,曹伯义曾发表了一篇题为《西方必须准确认识中国》的文章,里面提到西方应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与中国保持密切对话。“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很不友好,我认为很多中国人知道这点,但是我没有感受到来自中国人同样的态度,相反,他们希望外国人到中国来,和他们进行对话交流。”
“外国人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会感到惊讶。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不知道中国人是如此的开放、友好和热情,所以他们来中国亲眼看看,并和当地人进行对话交流非常重要。”他说。
曹伯义认为,只有通过对话,他们才会更好地认识中国。在谈及交流的话题时,他强调,谈什么话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本身。
曹伯义本人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经济的腾飞。“我在中国生活了20年,在其他30年间,我每年来中国一两次。中国在50年里取得的成就,在一些欧洲国家用了一百多年。因此,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今年,他再次来到中国,参加在京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汉学国际会议”。与会期间,他谈到,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的提出,都是基于中国希望为全球共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一出发点。“在我看来,它们背后蕴含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与中国过去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脉相承的。”(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外网评:“9·11”事件22年后,美国却面临本土极端主义威胁
- 创纪录!印度首都新德里气温达49.9摄氏度
- “触摸历史 阅见世界”残健融合活动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举行
- 甘肃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落地庆阳 黄土塬点“碳”生“金”
- 3名抢劫杀人犯罪嫌疑人潜逃至缅北电诈窝点,全部落网!
- 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罚没款执行规则》
- 第五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开幕 助推山西临汾文旅融合发展
- 厦门空港跨境电商出口包裹年内突破1亿件
- 中法就白兰地关税问题恢复对话是否意味着两国经贸关系回暖?商务部回应
- 浙江杭州出台《决定》: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
- 男性健康日:早期预防并诊断前列腺疾病
- 华侨大学教授吴小安新著《学术志》《学人记》在北京首发
- 欧盟达成500亿欧元援乌新协议
- 黑龙江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龙江百姓身边的免费法律顾问
- 中越联合公开销毁毒品96.01公斤
- 中介揭秘“95后研究员4博士2博士后”:花费或超百万
- 拜登批准美国两州重大灾难声明
- 美学者:美联储加息抑制通胀的举措 或使美经济进一步恶化
- 国内外嘉宾齐聚重庆武隆 共话蜂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 联想又有大动作,全栈智能布局将影响谁?
- 热门推荐
-
- 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地有持续性高温 江南华南等地有较强降雨
- 莫让涨价凉了博物馆热!清华艺博门票涨价惹争议
- 延长“人工心脏”工作寿命有新方法
- 温馨过新年 甘肃积石山板房教室装扮一新
- 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进行时: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 国家大剧院将推出建院15周年系列活动
- 山西闻喜上郭遗址确定有两个时期 助力晋文化研究
-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吗?
- 金融服务送到西藏墨脱边境民众家门口
- 荷兰向加沙地带提供300万欧元紧急食品援助
- 今年夏收夏种期间 大部分时段天气条件总体较好
- 国家大剧院制作经典喜剧《一仆二主》将再度登台
- 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境外机构入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准入条件
- 新疆海鲜添新品 三门青蟹沙漠边缘“安家”
- 线上看“春晚”买同款 线下看攻略玩家乡,这届年轻人过年有法宝
- 以军继续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巴勒斯坦武装公布打击以军新视频
- 把“爱”弹给你听 为鼓励妻子抗癌 丈夫做保安间隙自学弹琴
- 浙江海岛观察:一方星辰大海何以“近观”?
- 海南自贸港跨境电商化妆品类货物出口业务实现零突破
- 小影窗展示“大千世界” 古稀老人50余年做好皮影“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