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涨价凉了博物馆热!清华艺博门票涨价惹争议
如今
遍及全国的博物馆热
带动展览消费高速增长
一些博物馆开始涨价
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困惑
博物馆的定价机制是什么?
涨价与保护消费者的参观热情如何平衡?
如何提供质价相符的展览?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年票门票价格涨幅大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太阳园小区的孙女士对记者说:“我和孩子从国外回来去换年票才发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门票涨价了,且涨幅较大。”
孙女士表示,以前门票20元/张,特展60元/张,学生半价;买了特展票就不用买门票。调价后门票50元/张,特展票20/元张,买了特展票还必须买门票。
记者在清华艺博网站看到,“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特展普通门票(即入馆的大门票)50元/人,普展+特展门票70元/人。
网友海棠盈香说:“之前买了特展票就不用买门票了,现在两种都要买,所以看小国巨制这个展要买70元的票。”
孙女士说:“清华艺博的会员年卡分3种,普通会员年卡以前120元/年,进馆次数不限,收费特展免费免票刷卡进。调价后580元/年,进馆次数不限,收费特展免费;亲子卡以前是200元/年,进馆次数不限,收费特展免票,调价后1380/年;家庭卡以前是一卡三口或四口家庭能进,调价后是两个成人+3个未成年2280/年。”
孙女士表示,她曾多次拨打清华艺博电话问询调价事宜,但均未有结果。
消费者质疑涨价合理性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门票涨价和相关服务问题,记者拨打了清华艺博服务电话。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他们是2023年9月开始执行现在的价格的,清华艺博是清华大学的下属机构,并没有定价权力,只是执行校长办公会议的涨价决定。另外,该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的年票价格定位于几乎每个展都来的高频用户,比单独买划算,一般的参观者建议还是购买单次的票。
孙女士认为,令她不愿意再续卡的原因,还有价格涨了相关福利却减少了,除了前述的展品较少、质量一般的小展也很贵以外,据孙女士介绍,此前一直存在的特展早鸟票也没了。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现在确实没有便宜的特展早鸟票了。
对于去参观清华艺博的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外地消费者来说,此前凭清华艺博门票可以进清华大学参观的福利也没有了,令人失望。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门票仅供参观博物馆。记者在清华艺博网站看到,网站专门用红字标出特别提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门票不能作为校园参观凭证。
莫让涨价凉了博物馆热
据了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一个有几幅透纳真迹的特展,收费是100元。而在安徽省博物馆,这种临展是免费的。
普通参观者难免会有疑问
为什么国家级博物馆展
品质很高却免费开放
而民间博物馆门票价格却比较高?
博物馆的定价机制是什么?
山东省青州博物馆副馆长王瑞霞对记者说:“首先,免费开放的不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类博物馆。博物馆门票是由物价部门定价的,他们有一套专门的定价程序。定价要考虑到展览面积、展品质量等因素,同时也要参考居民收入情况。理论上,国家是鼓励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但特展可以收费,收费标准也应该根据展品质量和数量,由物价部门根据程序来定。收费也是控制人数、保证参观者体验感好、同时保护文物的一种手段。”
王瑞霞说,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价格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国有博物馆有国家补贴,因此可以免费开放,而非国有博物馆几乎所有费用都需要自行承担,国家补贴很少。但也不是说非国有的就必然大幅涨价,价格高低主要要看经济来源,要与居民收入相符合理定价。
“价格法规定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3种定价方式,非公益的博物馆、美术馆等的门票通常属于市场调节价。市场调节价的基本规律,是产品或服务质量应当与收取的费用相匹配。”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芦云律师对记者说。
芦云认为,博物馆有一定的稀缺性,尤其是寒暑假和长假期间,票务需求会大大增加,涨价可能考虑到成本、市场竞争等很多因素。博物馆定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调价特别是幅度较大的调价,作为运营者给予一定的合理性说明,这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尊重。
“现在的博物馆很热,这种热情需要保护,要让参观者觉得物有所值才行。”王瑞霞说,博物馆要把展品质量、数量、服务和收费联系起来考虑,这样观者才会觉得值得自己的付出。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武晓莉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昆明房地产业内蓝皮书称,春城楼市今后两年或将复苏
- 《底线》主演蔡文静:诠释新时代法官须把握“分寸感”
- 【专家学者话新年】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新引擎
- 深交所修订发布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 进一步扩大深港通ETF标的范围
- 【成语漫话世界】如出一辙
- 1、2、3、4、5、6、7……每一步后退,都是善良!
- 上海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促就业政策措施
- 跨省异地就医再现重大利好,让异乡人更有“医靠”
- 以高标准引领中医药“走出去”
- 江西上饶发生半挂牵引车与客车碰撞事故 已致3人死亡
- 脱口秀大会到底哪里不对劲?
- 这个民营经济大市,为民企接班操碎了心
- 湖南浏阳举行国际花炮文化节 全球顶尖焰火燃放队伍赛创意
- 台风“贝碧嘉”对申城影响逐步减弱:上海地铁、高速、高架、机场等逐步恢复通行
- 剧作家何冀平:从北京到香港,从京腔到粤语
- 文艺作品走出去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率队到贵州省毕节市调研
- 助力老小科学用网,推进弥合数字鸿沟
- (财经天下)国际油价大幅震荡 未来走势如何?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 热门推荐
-
- 两部门:推动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 写好活化利用“大文章”,让古老大运河不断“流”新篇
- 2023年网络安全宣传周9月11日至17日举行,有这些亮点
- 报告:2025年末我国“千亿城区”有望突破200个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走一趟北京中轴线!
- 首届BCI国际山水盆景邀请展在广西开幕
- 一戏一人生 探访“中国古代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广昌孟戏
- 短视频直播为“龙舟经济”点了把火
- 印尼廖内省海域船只倾覆事件死亡人数升至12人
- 外媒:美国是海地毒品和武器贩运元凶之一
- 钱塘江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
- 台风“格美”已致福建逾62万人受灾
- 北京有水河长较十年前增加464公里 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近400家中外企业湖南亮“绝活” 探绿色机遇
- 美国帕金森病专家被曝八次访问白宫?拜登誓言不会退出大选
- 美国阿肯色州前州长哈钦森退出总统竞选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浙江海宁举办
- 商务部:制裁打压阻遏不了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发展
- 近郊游走热还需冷思考:不少项目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 (新春走基层)好戏连台“过足瘾” 浙江宁波渔村非遗大戏闹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