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涨价凉了博物馆热!清华艺博门票涨价惹争议
如今
遍及全国的博物馆热
带动展览消费高速增长
一些博物馆开始涨价
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困惑
博物馆的定价机制是什么?
涨价与保护消费者的参观热情如何平衡?
如何提供质价相符的展览?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年票门票价格涨幅大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太阳园小区的孙女士对记者说:“我和孩子从国外回来去换年票才发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门票涨价了,且涨幅较大。”
孙女士表示,以前门票20元/张,特展60元/张,学生半价;买了特展票就不用买门票。调价后门票50元/张,特展票20/元张,买了特展票还必须买门票。
记者在清华艺博网站看到,“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特展普通门票(即入馆的大门票)50元/人,普展+特展门票70元/人。
网友海棠盈香说:“之前买了特展票就不用买门票了,现在两种都要买,所以看小国巨制这个展要买70元的票。”
孙女士说:“清华艺博的会员年卡分3种,普通会员年卡以前120元/年,进馆次数不限,收费特展免费免票刷卡进。调价后580元/年,进馆次数不限,收费特展免费;亲子卡以前是200元/年,进馆次数不限,收费特展免票,调价后1380/年;家庭卡以前是一卡三口或四口家庭能进,调价后是两个成人+3个未成年2280/年。”
孙女士表示,她曾多次拨打清华艺博电话问询调价事宜,但均未有结果。
消费者质疑涨价合理性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门票涨价和相关服务问题,记者拨打了清华艺博服务电话。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他们是2023年9月开始执行现在的价格的,清华艺博是清华大学的下属机构,并没有定价权力,只是执行校长办公会议的涨价决定。另外,该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的年票价格定位于几乎每个展都来的高频用户,比单独买划算,一般的参观者建议还是购买单次的票。
孙女士认为,令她不愿意再续卡的原因,还有价格涨了相关福利却减少了,除了前述的展品较少、质量一般的小展也很贵以外,据孙女士介绍,此前一直存在的特展早鸟票也没了。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现在确实没有便宜的特展早鸟票了。
对于去参观清华艺博的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外地消费者来说,此前凭清华艺博门票可以进清华大学参观的福利也没有了,令人失望。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门票仅供参观博物馆。记者在清华艺博网站看到,网站专门用红字标出特别提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门票不能作为校园参观凭证。
莫让涨价凉了博物馆热
据了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一个有几幅透纳真迹的特展,收费是100元。而在安徽省博物馆,这种临展是免费的。
普通参观者难免会有疑问
为什么国家级博物馆展
品质很高却免费开放
而民间博物馆门票价格却比较高?
博物馆的定价机制是什么?
山东省青州博物馆副馆长王瑞霞对记者说:“首先,免费开放的不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类博物馆。博物馆门票是由物价部门定价的,他们有一套专门的定价程序。定价要考虑到展览面积、展品质量等因素,同时也要参考居民收入情况。理论上,国家是鼓励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但特展可以收费,收费标准也应该根据展品质量和数量,由物价部门根据程序来定。收费也是控制人数、保证参观者体验感好、同时保护文物的一种手段。”
王瑞霞说,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价格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国有博物馆有国家补贴,因此可以免费开放,而非国有博物馆几乎所有费用都需要自行承担,国家补贴很少。但也不是说非国有的就必然大幅涨价,价格高低主要要看经济来源,要与居民收入相符合理定价。
“价格法规定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3种定价方式,非公益的博物馆、美术馆等的门票通常属于市场调节价。市场调节价的基本规律,是产品或服务质量应当与收取的费用相匹配。”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芦云律师对记者说。
芦云认为,博物馆有一定的稀缺性,尤其是寒暑假和长假期间,票务需求会大大增加,涨价可能考虑到成本、市场竞争等很多因素。博物馆定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调价特别是幅度较大的调价,作为运营者给予一定的合理性说明,这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尊重。
“现在的博物馆很热,这种热情需要保护,要让参观者觉得物有所值才行。”王瑞霞说,博物馆要把展品质量、数量、服务和收费联系起来考虑,这样观者才会觉得值得自己的付出。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武晓莉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亚拉巴马州最高法院批准使用氮气对一名囚犯执行死刑
- 北京解除沙尘蓝色预警信号
- 以岭药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4.35%,营收增长7.91%
- 山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为民众筑牢“健康长城”
-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逾1.35万亿元
- 美国大学突发枪击3死5伤 校方提醒“跑、藏、打”三字诀
- 石头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超70亿元,扫地机大盘稳固洗衣机快速攀升
- 印度一火箭在点火前5秒取消发射
- 青海海北冬季旅游火热开启 青海湖祁连山成热门观景点
- 山东“五一”假日旅游收入逾400亿元 “跟着文物游齐鲁”渐成风尚
- 央广财评|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乘“数”向“新”畅享数字生活
- 缅怀大屠杀受难者 《大屠杀之后:流离失所者和流离失所者营地》展在沪揭幕
-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现场谈判竞价结束
- 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近1.6亿吨
- 报告:黄金在高净值人群中的财富传承选择上排名前三
- 徐铁城:万亿“新”蓝海 仍从“旧”中来
- 吉林:碳纤维原丝产能达16万吨 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 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火灾 十个废品仓库被大火吞没
- 国际识局:临时停火4天,巴以冲突迎转折?这点值得关注!
- 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多项消费品国标 助力提升生活品质
- 热门推荐
-
- 巴基斯坦外交部谴责伊朗侵犯领空造成人员伤亡
- 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工具书“大辞典”面世
- 蓝佛安出席第三十届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
- 2023研发投入前千家民营企业六成是“三高”
- 高校师生14天横跨5省份“丈量”母亲河与黄土地
- (乡村行 ·看振兴)湖南浏阳村干部当“主播” 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出山
- 安徽合肥轨道启动应急预案 加开90余列次应急列车应对雨雪天气
- 泰国启动“援助受伤和死亡的外国游客”项目
- 北京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周五周六局地最高气温预计达39℃
- 新疆克州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将组织三大英雄史诗展演
- 亚洲规模最大牛初乳加工基地在宁夏灵武投产
- 以色列内阁批准设立国民警卫队
- 网红歌曲《苹果香》何以成为人们奔赴新疆的缘由?
- 前8个月北京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 为历年同期次优
- 多位专家学者在北京共话“21世纪金融资本论”
- 德国8月通胀率为6.1%
- (第六届进博会)专访万豪国际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毛怡冰:今年80%的新开酒店会选择中国高铁沿线
- 青海西宁:文旅深度融合 增强城市“芯”动力
- 满洲里公路口岸今冬迎来“中国味道”出口热
- 六个方面聚力攻坚 辽宁吹响科技攻坚“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