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写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在广袤田野铺展,秋粮收购也正有序推进。在端稳端牢“中国饭碗”的同时,随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装上更多优质粮的“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粮食仓储管理总体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粮食住进了“智能空调房”!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内环流控温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粮仓内清凉干爽、遍地金黄,数千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26℃左右的空调房里畅快呼吸。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国有粮仓随处可见。
种好粮,还要储好粮。仓储管理作为粮食流通和储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基石。曾经,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粮食储存环节存在损失损耗。“近年来,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粮食收储企业不断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当前我国粮食仓储管理总体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方进表示。
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促进粮食减损降耗,不断提升保质保鲜储存水平。2021年优质粮食工程“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末,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约1.8亿吨,实现气调储粮仓容超4600万吨,仓储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为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为农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也“遍地开花”。记者了解到,随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全国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全国产粮大县产后服务全覆盖。
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节粮减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数量大幅下降,损失损耗率明显降低。目前,我国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储藏周期粮食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优质粮食工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安徽阜南,一个地处黄淮海平原的产粮大县。曾经,这里的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种原粮、储原粮、卖原粮,导致农民收入、粮食亩产和质量都得不到有效提升。如今,优质粮食工程“阜南样板”推广复制到全国323个县,带动小农户近190万户、农民合作社3400多家,有效实现助农增收。
曾经的“高产穷县”,是如何走出丰产不增收怪圈的?
“我们县以前是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定点帮扶阜南县,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探索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阜南样板’。我们对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从原来100多个品种中优选出6个品种进行示范种植,亩均增收200多元,5万多农户的直接收益大幅度提升。同时,我们引入龙头企业,通过‘示范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阜南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各地通过优质粮食工程构建起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浙江湖州完善“加工企业+国有粮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为农户增收2亿元,为粮食加工企业降低成本1.3亿元;吉林水稻加工业产值由2013年的14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60亿元,鲜食玉米加工产值由2019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9亿元……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五年来,我们强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有效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构建小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产业增值收益。”方进介绍,同时,优质粮油消费需求升级倒逼种植结构优化,各地着力提品质、创品牌,涌现出“吉林大米”“齐鲁粮油”“山西小米”“天府菜油”等区域公共品牌和2000多个地方好粮油产品,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加快转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百姓的“米袋子”装上了更多优质粮。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今年夏天,我国局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各地粮油供应依然充足,没有出现脱销断档。这背后,是我国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是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重要内容。“国家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储运企业4896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678家,粮食应急配送中心3607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6760个,可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充足的粮油供应。应急配送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国九成以上地级市具备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县级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方进说。
与此同时,粮食应急保障基础持续夯实。原粮储备充足,成品粮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目前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均在15天以上。
发展粮食产业是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大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实施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培育粮食产业集群。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6日 12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一摄影爱好者记录到雪豹活动影像
- 口误不断!拜登一天内连续两次把“乌克兰”说成“伊拉克”
- 中国上市白酒企业业绩延续涨势
- 俄乌局势进展:韩国总统突访乌克兰 普京与南非总统通电话
- 《木兰溪》纪录片开播:一条河里奔涌的闽人智慧
- 演员张天爱送上中秋祝福:祝大家幸福美满
- (身边的变化)农民张青雨和他的工人身份
- 浙江展出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成果 非遗传承彰显新貌
- 繁荣发展新周期,“节节高”!中国游花样打开方式迭代升级
- 全球首家达成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再创纪录
- 上海专家教授跨学科携手探索诊疗新策略 助心血疾病早诊早筛、精准防控
- 美国首都犯罪率今年出现飙升 警长承认与枪支激增有关
- 天津博物馆用戏剧方式“打开”国宝
- 男子编造并传播“大连核辐射值超出预期”被行拘
- (新春走基层)新疆昌吉市举办2024年元宵节民间社火表演
- 永定河北京山峡段年底完成治理修复 碧波荡漾百里画廊美如画
- 30个省份落地胰岛素国家集采 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
- 跨越70年 “五四宪法”从西湖边走进青少年生活
- 清甜盐步秋茄烹出百味香
- 广西历经36年完成《广西植物志》编研
- 热门推荐
-
- 海船擦碰广东九江大桥:可能受洪水影响而操作失当
- 看好未来的潜力与走势 外资加码投资中国市场
- 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四川广安开幕 推动川菜“走出去”香飘四海
- 印尼总统首乘雅万高铁点赞:很平稳、很舒适
- 新西兰海水温度创1982年来新高 专家称或破坏生态系统
-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江苏开赛 重重难关考验无人车“智商”
- 300余件中国美术馆藏名家经典文学插图带观众“品读文与画”
- 新疆“冬博会”即将举办 系列文旅活动打造“冰雪盛会”
- 今年前9月中国消费市场活力增强
- “流行+戏腔”让中国原创音乐更自信
- (经济观察)中国多地政府母基金“迎新”,上百亿元投向哪里?
- 以防长称已削弱哈马斯发射火箭弹能力 胡塞武装称美英不会影响其立场
-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义乌进出口总值4998.8亿元
- 广西政协委员为外卖小哥等“新”群体“撑腰” 呼吁企业依法合规用工
- 上海:三位小伙同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行藏西 看阿里】河北援藏:十年守护只为阿里妇幼健康
- 歌舞剧《戴爱莲》:为祖国和人民而舞
- 意大利搜寻到移民船沉没事故第92位遇难者
- 春日文旅生机勃勃
- 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