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发布:实力、潜力双提升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记者 刘文曦)中国九大重点新兴产业总体发展平稳,发展支撑有待夯实;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指数在不同程度上较2022年底有所提升;中国城市新兴产业呈现“积厚成势”和“蓄势待发”两种态势。
这是记者6日从《2023上半年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报告”)发布会上获悉的。
会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新兴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郁俊莉介绍了指数报告的整体情况。
她称,指数报告构建了包括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的评估体系,从总体、行业、城市三个维度剖析了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上半年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系统提出了中国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建议。
指数报告显示,从总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指数较去年底实现小幅上涨,其中一季度回升明显,二季度略有下降。从分项指标看,中国新兴产业实力、潜力双提升,支撑和环境尚需优化。
从行业指数看,中国九大重点新兴产业总体发展平稳,发展支撑有待夯实;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指数在不同程度上较2022年底有所提升。
从城市表现看,中国城市新兴产业呈现“积厚成势”和“蓄势待发”两种态势;2023年第二季度,46%以上城市较2022年底实现正增长,67%以上主要城市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实现环比正增长。
针对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支撑有待夯实、环境尚需优化等问题,指数报告从夯实新兴产业人才要素支撑、加强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营商环境、加强新兴产业区域错位发展、推动生成式AI赋能新兴产业五方面给出建议。
围绕如何加强新兴产业区域错位发展,指数报告建议:一是遵循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开展高层级动态评估,提升集群间和集群内部产业链协同和专业化分工,加快形成梯度培育格局。二是持续深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形成区域利益分享机制。三是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环渤海地区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强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立足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立足产业链的安全性和供应链的完整性,加强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区域合作、省市合作。
该指数报告由北京大学中国新兴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四川兴川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法国总理贝鲁视察马约特岛查看灾情 推出援助计划
- 中新健康 | 稀有血型遇上高难度手术 浙江专家为熊猫血患者成功换肝
- 2022年首届长三角旗袍创新设计大赛开赛
- 今日元宵节
- 中国推动民营企业参股核电项目
- 湖南新晃“积分+保险”新模式护航“小农水”长效运行
- 农业农村部: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
-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迎来第25万名游客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韩媒:韩国国会通过李在明拘留同意案
- 陪伴读者十五年 《宽恕之城》“方木”有何魅力?
- 第三届赣南脐橙国际博览会签约项目总投资36.35亿元
- 纠正“饭卡手机”问题要疏堵结合
- 大型国风科幻魔术秀《寻龙传说》展现魔术无限可能
- 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 中秋国庆期间武铁共发送旅客713万人次
- 泽连斯基:已与特朗普通话 双方同意保持对话并加强合作
- 云南“昌宁红”再续欧洲茶缘:敬世界一杯温润好茶
- 福建永春陶瓷博物馆开馆 展示中国目前已知最早原始青瓷窑址
- 泉州积极推动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
- 热门推荐
-
-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在京启动 共设置八大赛区
- 上海首个外卖骑手公寓投入运行 首批“小哥”迁新居
- 昌景黄高铁全线开始联调联试
- 多方学者齐聚吉本岗论坛 共商拉萨古城保护与文旅创新
- 国际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为全球提供借鉴丨两会·世界观
- “选美师”“经纪人”,湖北恩施小土豆催生新职业
- 智慧城市发展论坛深圳举办 揭晓亚太智慧城市奖项
- 致命钢钉射入颈部“生命禁区” 江苏工人上海获救
- 毕业生在京求职忙 “一专多能”人才受欢迎
- 2024中秋档票房(含预售)突破2亿!
- 中国当代文学的“出海”之路:如何圈粉海外读者?
- 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进行时,双向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 不断促进林粮增产 江西全力打造“赣鄱森林粮库”
- 全国护肤日:炎炎夏日 一起聊聊防晒那些事儿
-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敦促英方停止搞反华政治操弄
- 俄罗斯5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三成创历史新高
- 江西余干:“小地坪”撑起百亿大产业
- 【应急救援基层行】谢海:扎根基层 当好人民的“守夜人”
- 外媒关注习近平欧洲行:“获宾至如归般欢迎”
- 第21届东博会数字技术展开展 共赴“数字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