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印太经济框架“诓”了谁?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印太经济框架“诓”了谁?
作者 宗经伦
“印太经济框架”启动至今已一年有余。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该框架实为“诓架”,不仅不增加成员福祉,反而破坏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进程。
“印太经济框架”于成员利益并无增量。
美国官方此前曾明确表示,该框架“不包括谈判市场相互开放的议程”。这意味着,即使加入了这个框架,也不等于本国商品能更顺利地进入美国市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印太经济框架”与自由贸易协定的最大区别,就是缺少贸易自由化、市场准入谈判等相关内容。对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而言,加入该框架究竟能获得哪些价值和经济利益,目前都是未知数。
英国《金融时报》更直言不讳指出,印太经济框架“文字很多,但商业回报很少”,美国的相关声明是“大量抽象的空话”。
于东盟,“印太经济框架”有害无益。
该框架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中的中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四国排除在外,并用所谓的“高标准议题”,试图主导建立贸易、数字经济等规则和标准,诱导各国选边站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指出,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印太经济框架”实际上架空了东盟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此外,该框架把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排除在外,其分裂亚太地区、割裂中国与地区国家经贸联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东盟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方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3.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4.7%。
分析人士人为,以“印太经济框架”给迅猛发展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设障,对东盟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于区域经济发展,“印太经济框架”为害甚巨。
从推动半导体产业补贴立法,到拉拢盟友组建“芯片四方联盟”,美国迫使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重塑亚太地区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意图已清晰显现。
倪月菊称,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增长极。然而,“印太经济框架”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人为制造经济脱钩、技术封锁、产业断链,扩大发展鸿沟,严重破坏了地区的稳定发展,损害了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一充满排他性和对抗性的框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背道而驰。
眼下,绝大多数亚太区域内国家对“选边站队”并不买账。日前举行的第22次中国—东盟(10+1)经贸部长会议上,双方一致同意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贸易投资规模。在第26次东盟—中日韩(10+3)经贸部长会议上,各方亦表示将继续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复苏发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大剧院制作经典喜剧《一仆二主》将再度登台
- 新疆昌吉州消防夜间开展严寒条件下车辆装备性能测试
- 烟台养马岛:“东方夏威夷”焕新颜
- 昔日千亿富豪姚振华,如今被当街围堵,发生了啥?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向社会开放
- 旅客空中突发疾病 祥鹏航空紧急备降救治
- 以黎互指违反停火协议
- 国剧出海,古装不再是“刚需”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赤壁:一只小龙虾激活乡村产业新业态
- 多国外宾到访吉林 点赞制造业盼合作
- 普京与埃尔多安通电话 讨论双边关系及合作问题
- 中外40余名诗人及学者汇聚广西南宁以诗会友
- 辽宁自贸区7年新增注册企业破10万户
- 贵州举行高考录取开放日活动 考生现场查询录取结果
- 中国团队最新研究:草原火灾位居全球碳排放贡献首位
- 连云港200辆私家车变身“红眼列车”接驳车
- 第二十届CACLP江西南昌举行 中外13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
- “摩羯”或对海南岛大部分地区造成中度以上台风灾害风险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皮萨里德斯:中国服务业就业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瞄准未来 温州勇当先行者
- 热门推荐
-
- 世界商业领袖共话全球投资活动举办 为“投资链接世界”贡献商界智慧
- 山西籍导演李璞首作《年年岁岁》亮相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企业家面对全球化挑战要敢于破局
- 数十种优质农产品亮相 青海多维度开启网上年货节
- 中新真探:脚气在土里走走就好了吗?
- 外媒:法国巴黎圣母院举行重新开放仪式
- 普京强硬表态!俄罗斯与日本的岛屿之争为何难断?
- 警惕这些高考骗局 查询招生信息认准“官网”标识
- 10月份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
- 住房城乡建设部:202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416.42万元
- 四部门:对个人消费者购买12类家电产品给予补贴
- (新春见闻)中越铁路春运“赶车人”:见证提速盼高铁
- (我家这一年)中欧班列(西安)司机的跨国爱情
- 设限时停车位,好政策难在哪儿
- 青海:三年将投近20亿元治理117条重点山洪沟
- 中国机电商会:强烈反对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 交通运输部:10月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3.4亿人次 同比增长50.2%
- 聚焦中国传统文化 中外人士共倡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 妇科医生谈“鸭嘴钳”:比起器械更新,医生的态度更能消除恐惧
- 新闻观察丨加沙地带停火谈判为何难以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