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一周年:“黑科技”赋能 “最强大脑”智解关键难题
中新网南宁8月28日电(记者 杨陈)33家单位进场开展工作,近万名建设者,2900台(套)大型机械设备,累计完成形象投资158.41亿元人民币,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5097.7万立方米……这是位于广西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自2022年8月28日开工建设一年来交出的“成绩单”。
上述一串数字的背后,是建设者们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衣衫,是“黑科技”365个日夜的赋能,更是“最强大脑”与土石方综合利用任务重、盐水上溯影响大、高大边坡施工与运维风险大、对钦州城区干扰大、水资源维系难度大、钦江水源保护压力大等六大关键难题的“博弈”。
“黑科技”赋能提高施工效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通江达海的大运河,项目建设没有范本参照、关注度高、建设难度大,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从未遇见的难题。”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耀飞如是说。
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平陆运河沿线的各标段,处处彰显着“黑科技”的身影。
平陆运河航道1标段位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一个体积不足0.1立方米的红色船体,在六号码头附近的江面上灵活穿梭。
中交广航局平陆运河航道1标段项目负责人莫日雄介绍,这是该局自主研发的“海豚2号”无人测量船,船体内集成了多个模块,测量员通过控制终端可实现一键全自动测量,快速、精准获取水下地形数据。“有了它,我们可以轻松完成类似这里浅滩、浅水区域的测量任务。”
作为一条长达134.2公里的运河,平陆运河建设不仅需要灵活精兵,还需要能“啃硬骨头”的利器。
连日来,在平陆运河项目航道15标入海口近海段,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正充分发挥其挖得快、排得远、效率高,且对硬质岩石强大的挖掘优势,开展施工作业。
“‘天鲸号’日均吹填的土石方量可达2.5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小时能填满230辆自卸车,这将有效解决我们标段施工海域土质复杂、疏浚土运输距离长、工期紧等突出问题。”中交天航局广西平陆运河航道15标项目经理赵海丰介绍,该标段还投入了非自航式抓斗式挖泥船“津航浚406”进行航道开挖中风化岩施工,投入中国首艘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浚湖船”进行细粉砂吹填施工,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项目建设。
在平陆运河企石枢纽,中国最大的混凝土搅拌楼即将投入使用。“我们在智慧混凝土拌合工厂建设了两座搅拌楼,全投产后日生产能力达1.2万立方米。目前我们整个枢纽的工程量是302万立方米,即300天可完成枢纽混凝土用量生产。”中交一航局平陆运河企石枢纽项目经理刘瑞建说。
“最强大脑”攻关智解关键难题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平陆运河建设,我们聘请了多个院士团队、39家中国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70项课题及专题研究,攻关系列技术难题。”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韦德鉴介绍,上述项目已有两项申报了国家级重点研发课题,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专项13项。此外,平陆运河船闸阀门快速启闭技术经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组织模型验证,可达到国内外船闸阀门启闭速度的2-3倍;抗咸船闸创新技术预期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还首次提出了排咸的新方案。
时隔一年,中新社记者重返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进行探访,原本两座山之间只有一个很小的凹谷,如今已被挖成5座数十米高的边坡。整个平陆运河项目土石方开挖总量达3.39亿立方米。
为解决土石方综合利用任务重、高大边坡施工与运维风险大等难题,程耀飞介绍,平陆运河项目通过抬填造地、园区回填、吹填造地、绿色建材、矿坑修复、工程自用、复垦等7个方面进行土石方利用。与此同时,项目还在边坡施工中引进了机械化、智能化施工手段;创新安装工艺,实现坡面线形顺畅、美观;通过智能数据采集、太阳能供电、无线数据传输,实现所有监测项目结果准确。
尽管平陆运河建设施工周期长,建设难度大,涉及区域广,但平陆运河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何俊辉即使人在异地,也能通过智慧运河系统,实时掌握每个标段的施工情况。
“我们打造了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机制完善的中国首个数字孪生运河,实现运河动态‘一图总揽’、调度指挥‘一脑智控’、物流服务‘一键触达’。”何俊辉介绍,智慧运河覆盖了平陆运河建设阶段、运营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目前,平陆运河信息化专项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建设管理系统已上线,初步形成了可展示的运河数字孪生模型。
据悉,未来平陆运河还将融合运用5G、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陆水空天”一体化航道全要素运行监测网络,提高船舶通行效能。(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四川出台30条具体措施 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 五洲同声唱黄河 在壶口瀑布听“黄河在咆哮”
- 成交已破2万套 北京二手房“银十”走热
- (新春走基层)甘南藏族歌舞“出海”:原生态中引共鸣
- 广西防范应对新一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稳定保障农业生产
- 从“千园之城”到“潮流新地” 贵阳成热门旅游目的地
- 纪念鲁迅留学仙台120周年中日友好故事会在日本仙台举办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忻州:“电”亮老牛湾 “碳”寻新生活
- 韩媒:韩国金海某部队发生爆炸 至少3人受伤
- 以色列袭击加沙地带已致5500名儿童死亡
- 江西持续升级金融服务 支持人才在赣创新创业
- 陕西四部门联合行动 多措并举支持旅居养老产业
- 世界银行向哥伦比亚提供7.5亿美元气候变化贷款
- 产业兴“丰”景美 好医生正在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 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金秋文旅系列活动开幕
- 泰国一载有中国游客的巴士发生翻车事故 27人受伤
- 网游“过脸”当生意,触犯刑律担责
- 匈牙利总理:北约不应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和谈应尽快开始
- “2023国际媒体人广元大蜀道采风行”启动 聚焦千年蜀道魅力
-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加快构建
- 热门推荐
-
- 促销福利多、市场潜力大 “绿色+智能”家电成消费新选择
- 诺和诺德在天津启动无菌制剂扩建项目 投资约40亿元
- 中国绿色转型迎重磅文件,循环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 韩国首尔多名公务员收到恐吓邮件 要挟杀害政客
- 广西佛教协会将加强与东盟佛教界交流 增进民间往来
- (新春走基层)意大利“洋女婿”的第十四个春节
- 美军伞降事故不断,深层原因值得思考
- 【龙耀新春】草龙:“游”龙传承祈福丰收年
- 观瀑布、赏陶瓷……多地文旅活动“上新” 消夏纳凉有了新去处
- 直击黄山洪灾后救援:乡村道路有序疏通
- 美卫生机构首次就枪支暴力发警报:构成公共卫生危机!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刘勇:北斗系统的中国“芯”
- 青海牦牛肉将供港
- 国家文物局:距今百万年头骨化石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提醒:在乌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 反应迟钝、不爱理人 原来是老人的听力出了问题
- 00后就业倾向有竞争力的薪酬,京东、华为位列第一梯队
- 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揭露出“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咸宁!
- 入秋添凉意!今日北京最低温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