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亩产803.59公斤 湖南祁阳15万亩再生稻进入丰收季
中新网永州8月25日电 (何艳飞 冯骎)连日来,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15万亩再生稻进入收割季,农业技术人员现场随机抽取、测产验收,头季最高亩产803.59公斤。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抓紧收割头茬再生水稻,确保颗粒归仓,不误二茬收成。
在祁阳文明铺镇碧芝塘村再生稻种植示范基地,金黄色稻谷随风飘扬,一串串颗粒饱满的稻穗散发着阵阵稻香,一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田间。
看着一车又一车满载稻谷的车辆从田里开出,再生稻种植大户李江华眼里满是喜悦。去年,李江华首次种植再生稻,因不懂技术,在收割头季稻时,稻秆留得太高,导致再生稻二茬出穗营养不够,产量较低。今年,在农技人员的现场指导下,他收割稻秆保持35厘米,减少稻秆过高导致的营养浪费,为再生稻二茬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今年再生稻头季稻比去年要增产50斤每亩左右,今天割完头季稻之后,明天就施点肥,要比双季稻节约很多成本,产量基本上跟双季稻持平,每亩增效600元。”碧芝塘村种粮大户李江华说。
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也就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早熟中稻收割之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之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这种种植模式可以实现“一种两收”,具有产量高、生育期短、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户和种粮大户的青睐。
“今年我们利用全市高旱田和深泥脚田,统一推广‘一季+再生种植’模式,通过统防统治和肥水管理,全市的‘一季+再生’长势良好。”祁阳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曾粹林说。
李江华由于常年跟水稻打交道,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今年他除了请教农技人员如何提高亩产外,还在化肥减量、除草防虫等课题上下足了功夫,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每亩的收入。李江华说,只有让农民朋友们看到实打实的效益,才能更好地推广再生稻的种植。
今年,祁阳市积极引导农户选择适宜再生稻品种,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共16万亩,同时还建立农技人员定点联系服务制度,组织220多名农技员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一线,分工包点,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确保粮食增产农户增收。(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世卫组织:正在追踪几种新冠病毒变异株
- 持续降雨致湄公河水位上涨 泰国官方发警报
- 生态治理带动沙产业发展
- 福建厦门:多部门联合开展“绿盾-2024”森林防灭火综合演练
- 2024春运形势如何?最新研判来了
- 买门锁被商家拍摄短视频带货 法院:道歉并赔偿
- 湖北推进标识解析在重点行业领域贯通应用
- 110件(套)夏商周时期的精美文物集中亮相江苏无锡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3.8级地震 震源深度12千米
- 海南职教学子“炫”技:传统文化“潮”起来 新兴专业“火”起来
- 三星堆考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实现整根完整保护“零的突破”
- 5G网络规模和质量世界领先 中国5G移动电话用户占比近半
- 第十批集采降价凶猛,“地板价”药品质量如何保障?
- 今年春运铁路杭州站预计发送旅客1011万人次
- “阳康”后眼干?少刷手机多眨眼
- 密云长城“匾额楼”启动抢险加固
- 菲仕兰自然滋养成长营公益项目在京启动
- “2023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 怎样翻译“中国龙”
- 第十八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在“中国辣都”河北望都开幕
- 热门推荐
-
- 秋天失眠、嗜睡 应注意肠胃保健
- 多国文化艺术汇聚山西太原 中外舞团竞相献艺
- 核心通胀率达历史新高 欧洲央行行长:恐须加息再加息
- 拼多多产业带系列直播开进成都 做大“大运会效应” 助力消费提振
- “派对门”丑闻最终调查报告出炉 约翰逊政治生涯或终结
- 多种形式创新传播 中医药非遗青少年传承推广成果亮相上海
- 台风“海葵”来袭 浙江温州启动水上防台Ⅲ级应急响应
- A股或将迎来第二起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
- 3·15期间上海各级消保委受理消费者投诉8753件
- 贵州“90后”创业团队逐梦阿斯塔纳
- 投诉无果、扣费不退,异地宽带拆机为何难?
- (新春走基层)湖南江华洪灾重建家园瑶胞迎来住进新家首个新年
-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改善患者认识误区 及时干预尽早治疗
- 二〇二四,实体书店如何重塑价值
- 外媒:乌军首次使用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袭击俄布良斯克州
- 美国又一州出现禽流感病例!约10万只家禽被扑杀
- 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多项消费品国标 助力提升生活品质
- 前10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217.1亿立方米 同比增7.1%
- 商务部: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万亿元,同比增长2.1%
- 农业农村部透露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总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