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服务释放家电消费潜力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家电消费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从总体销售情况看,除湿型电器、制冷型电器等实现较高环比增长,冷风扇、空调等电器环比增速也达到150%以上。从消费者年龄分布看,制冷消暑型电器在56岁及以上、16岁至25岁等年龄段群体中的销量环比增速较高。从地区分布看,县域农村地区和四线城市的制冷消暑型电器销量环比增长优势更加明显。
家电消费是传统消费的“四大金刚”之一,是推动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发力点。发展家电消费,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打造高品质国产消费品牌,而且能够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发展趋势,满足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我国家电消费规模优势明显,本土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不少家电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海外线上销售等模式推广自主品牌,部分国产中高端家电消费品牌受到全球消费者欢迎。
不过,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家电消费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消费者反馈信息利用不够、售后服务不完善、消费氛围不足等。未来,应以用户反馈为导向促进家电产品更新升级,聚焦消费者需求优化售后服务,进一步激发家电消费活力。
重视反馈促进产品升级。应将用户反馈融入家电产品研发环节,建立产品反馈渠道,利用全流程数据分析识别有效反馈,促进产品更新升级。通过数据,可以准确掌握家电消费需求,把控家电产品优化方向,赋能家电消费者体验提升。鼓励家电生产企业从各大电商平台收集消费者数据,洞察、挖掘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精准分析不同类型产品的优缺点,提升用户黏性和产品竞争力。企业还可针对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发展订单生产等模式,提升中高端家电产品的供给能力,推进国产品牌建设。围绕用户需求,利用反向定制生产模式缩短整体产业链,不断整合供应链上下游,提升响应速度,促进家电产品生产的敏捷化与柔性化。
聚焦需求优化售后服务。家电企业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建立售后服务智慧化管理系统,提升售后信息处理效率,使消费者的售后服务需求能够得到快速响应。引导大型家电生产企业、智慧技术服务商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帮助中小生产企业建设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即时退换货、一键报修、在线查验等便捷服务,提升国产家电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美誉度,塑造行业口碑。
营造良好的家电消费氛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家电消费券的投放。引导企业应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精准推送消费券。支持商家开展家电购物节、家电折扣季等促消费活动,营造家电消费氛围。弘扬绿色消费理念,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节能减排、智慧低碳等功能的家电产品,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绿色智能家电产品。
姜 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武林宝典”《易筋经》的前世今生
- 大英博物馆藏品被盗或为“内贼” 一名员工被解雇
- 崔景哲工笔画展“红”进中国美术馆
- 西藏贡当边境派出所:深耕“枫桥经验” 绘就“平安画卷”
- 探访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楼兰美女”谜几何?
- 外媒:美军将全面撤出尼日尔101空军基地
- 浙江温岭一货车与轿车相撞致2死1伤
- 熬夜追剧玩手机 当心盯出“过劳”眼
- 中华慈善日:福建宁德让慈行善举蔚然成风
- 中国福建省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对接会悉尼成功举办
- 综述:香港财经界料美国加息周期近尾声
- 日本石川县再次发生4.4级地震
- 大型原创话剧《八百里高寒》大兴安岭开启全国巡演
- 近千万货车司机网络平台找货源
- 本轮油价,不作调整!
- 创新生物制剂中国获批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有了治疗新选择
-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向柬埔寨百所小学捐赠国际爱心包裹
- 深江高铁全线首节段钢梁架设完成
- 也门萨那与荷台达市传出爆炸声
- 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6.0级地震
- 热门推荐
-
- 南非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 川泰西博会“双向奔赴” 盼各领域合作“亲上加亲”
- 2024年四川省农民工春晚将一展新时代农民工力量
- 陕西镇巴突发特大暴雨 紧急转移安置4533人
- 缅甸妙瓦底地区800余名中国籍涉赌诈人员经泰国被遣返回国
- 司法部发布第二批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
- 中外代表安徽黄山共话RCEP合作发展新机遇
- 中新健康丨国家医保局:2023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少参保群众垫付超1500亿元
- 住建部:加快谋划第二批及后续保障性住房项目
- 中越米轨国际铁路中亚班列累计开行超4000列
- 新疆独库公路库车段发生泥石流 当地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 【文化中国行】北京中轴线:保护与发展的中国案例
- 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 俄气经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数量持续下降
- “碳”循嘉年华多种形式带上海民众体验低碳乐趣
- 哈尔滨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超1200万吨
- 多个重大工程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硬核”实力支撑经济发展底气
- 美国政府,为“债”所困
- 黑海舰队总部遭袭 俄方击落5枚导弹
- 江南造船两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同日在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