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研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正式投用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海油27日发布消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当天在渤海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可捕捉到万米地层相当于蚊子声1/150大小的地震波信号,标志着中国在高端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
7月27日,中国自研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正式投用,码放整齐的“海脉”准备入水。 钟欣 摄
海底地震勘探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海洋油气勘探技术,可大幅提升油气勘探开发精度。作为采集海底油藏信息的关键性技术装备,中国的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长期依赖进口。
据了解,“海脉”是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节点模式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它攻克了高灵敏度检波器和超低噪音采集电路等技术,大幅提升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具有超强灵敏度,能够捕捉到万米地层相当于蚊子声1/150大小的地震波信号,并据此描绘高清油气藏数据信息。
中国海油技术专家阮福明介绍说,“海脉”集合了陆地勘探检波器和海洋水听器综合技术优势,具有体积小、布放灵活、适应水深范围宽、超低频性能高等特点,采集能力是常规拖缆模式4倍,2赫兹超低频感知能力达到全球同类产品最高水平,“如同‘千里眼’可以看清埋藏几千米深的油气储层”。
基于上述技术特点,“海脉”的成功应用有助于更加清晰准确地获取更深地层和复杂地质构造下的油气藏信息。中国海油表示,作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该设备能够满足中国主要海域的海底地震勘探需求,进一步提升海洋油气藏勘探精度和成熟油田海底油藏的动态监测水平。(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论坛在俄罗斯举行
- 指挥大师郑明勋:音乐之美不在音符上
- 北美票房:《功夫熊猫4》首映夺魁 《热辣滚烫》冲入十强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和思路
- 中国青海生态文明摄影展走进巴西和哥伦比亚
- 第15号台风即将生成 气象专家解读未来台风发展趋势
- 运动场所开放后过度训练?专家提醒谨防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 “农科院”食品有多少是真冠名?
- 侨胞海外“传武记”:一招一式促中华文化“出海”
- 网友分享的登山路为何“行不通”?
- 拧紧入河排污“阀门” 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 环境污染促使动物改变行为 寄居蟹学会用垃圾作壳为“家”
- 交通运输部:2024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84亿人次
- 奔驰集团董事长:中国开放信号显著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
- 潮流人士“心头爱”——智能手表健康管理功能再提升
- 让非遗绽放更迷人光彩
- 《发现拉萨》弘扬传统文化 让世界看见西藏非遗之美
- 菲律宾南部一客轮发生火灾 遇难人数升至31人
-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二次彩排
- 百花文学奖得主云舒长篇小说《筹算》首发式在石家庄举办
- 热门推荐
-
- 中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投产
- 宁夏银川市国庆假期销售额超6亿元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 24支科创项目团队上海首站逐鹿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专题赛
- 海外华媒感受沈阳开放创新“新气息”
- 端午假期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预计发送旅客65万人次
- 区域重大战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历史新高
- “诗”力派加持“中新观陇·兰州城关周”:有料有趣又有爱
- 今天北京大雾来袭能见度不佳 白天将有弱降雨来扰
- (经济观察)中国“专精特新”蓄能 税费优惠政策助长
- “死亡游戏”为何死灰复燃
- 国际热评:归来仍是“顶流”!“丫丫”,欢迎回家!
- 天津“两抢”案件连续两年100%破获 民生案件破案率再创新高
- 文在寅夫人被指因私访问印度 韩检方开始调查
- 淡水河谷试运营卡帕内玛最大化项目 铁矿石年产能将增1500万吨
- 北京:前10月新增艾滋病病例数同比减少11.61%
- 罐子沟集运站开通运营 蒙煤外运再增重要货源通道
- 拜登紧急下令,美军空袭伊拉克境内伊朗支持的目标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渭北旱塬县城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 助力县域发展
- 科技改变农业!当传统小麦遇上现代机械化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