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持续升温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人数突破3亿人次,达到3.3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分别达到8844亿元和8349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7.5%,高于经济增速和消费增速,为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伴随着行业发展持续规范以及市场业务模式不断成熟,消费金融发展态势不断向好。从数量来看,服务人次、贷款规模等均实现有效提升;从质量来看,消费金融持续拓展服务场景,强化新市民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服务广度和深度较前几年有了更大突破。然而,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看,在服务新市民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痛点和难点,如何疏通堵点进一步释放消费金融潜能?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服务消费新业态
当前,着力恢复消费需求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任务,各行业各领域都围绕这一目标作出积极努力。具体到消费金融行业来看,现阶段消费金融与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互联网平台等经营主体已经形成差异化竞争、互补发展的新格局。
2009年,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初衷就是促内需,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今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再次扩容,不久前,金融监管部门批复同意建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经过10余年发展,全国已开业31家消费金融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消费金融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杠杆和有力工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消费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稳增长作用不言而喻。“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稳步推进,预计消费修复将进入加速通道。在这一过程中,消费金融公司在提振市场消费、拉动经济恢复性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消费金融公司是传统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同客群提供更加包容的金融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到普惠金融发展成果。
消费金融公司围绕居民休闲娱乐、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等消费升级需求,持续做深、做细、做精场景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已渗透至金融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金融机构抢滩客户的新领域。消费金融相关业务覆盖居民日常出行、购物、餐饮、文旅等多元化消费场景,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体验消费金融优质服务。”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随着暑期档消费旺季的到来,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联合线下商圈推出优惠活动,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消费信贷成本,这无疑将激发居民消费潜能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促消费不能守着旧模式不改变,而应不断顺应消费提质转型升级趋势,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杜阳表示,消费金融公司要适时调整战略布局,发展更高质量的消费金融服务。一方面抓住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机遇,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特定消费领域,支持和促进传统服务类消费继续改善,助力新型消费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发力绿色消费,在消费金融业务各阶段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引导绿色消费理念,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聚焦新市民需求
新市民群体具有数量大、成长性强、金融服务需求大等特点,但目前新市民享有的金融服务仍存在较大缺口。做好对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对进一步恢复消费动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满足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金融需求,有消费金融公司推出了包含乐业、优才、颐养在内的“新市民行动”,为新市民提供个性化的消费金融服务。如:海尔消费金融公司为新市民群体提供教育分期等服务,此外,还在自媒体平台开设“新市民金融课堂”等专栏,提高新市民金融素养。截至2023年6月底,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服务新市民实名用户1452万人,累计发放贷款960亿元,满足了新市民客群消费分期需求。
新市民家庭大多是双职工家庭,子女的教育和陪伴都是难题。“平时我们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很高兴参加招联金融公司举办的新市民家庭团聚日活动。”参加活动的魏杰是一名网约车司机,老家在广东梅州,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把儿女接到广州一起生活。虽然夫妻二人都有稳定收入,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方面的支出也逐渐增加。通过招联金融的产品,暂时解决了孩子艺术班的学费问题。
目前,我国新市民群体大概有3亿人,绝大多数属于灵活就业人群,难以提供有效收入证明或稳定流水证明,其征信信息不完善,甚至是征信白户。而征信信息的缺失,导致他们很难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对金融机构而言,既要从战略层面重视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投入,也要结合其特点研发推出针对性产品和服务。可以从最基础的账户服务入手,先迈出第一步,在服务和交互过程中发掘更多产品创新空间,成熟一项推出一项,逐步补齐产品篮子。在这个过程中,新市民逐步融入城市,政务数据、职业画像、财富资产等信息不断完善,客观上也为金融机构创设更多的产品奠定了基础。
新市民群体伴随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产生,并且已经有新市民通过各种途径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用户。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接下来要想提升服务新市民的水平,消费金融公司要持续开展优化举措,可考虑利用设立专区等方式来聚拢金融服务资源,一是借助线下场景,打造新市民服务专区;二是依托线上APP、公众号、短视频等渠道,提供与新市民相关的一揽子服务。
加快数字化转型
当前,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和驱动力量。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金融科技创新已成为降本增效、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运用大模型深耕细分客群,能够实现业务数据跨条线整合。据了解,目前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利用自研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模型,为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推出相应的产品。推出主打线上小额借贷的客户端,通过与互联网平台联合建模等工具建设,增强用户的体验和成长性。中原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周文龙表示,中原消费金融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多维数据挖掘用户需求、建立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有温度的一体化消费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也让消费金融服务更加合规、安全。记者了解到,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推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准的制定,从规范约束和风险监控两个方面来保证机器智能生成内容可信、合规。截至目前,依托科技研发创新,马上消费已参与超过55项金融科技标准编制工作,涉及研发运营一体化能力成熟度、开发平台通用能力要求等,获得34项人工智能与交易安全领域备案认证。
消费金融公司发力数字化还有助于进一步展业。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张西铭表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无线下网点但要经营全国业务,以金融科技能力实现线上精准获客和全线上自主申请、精准决策、自动化放款,是企业服务好全国用户的基础。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从线下展业到线上展业的摸索,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不断增长,如何通过数字化能力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用户需求识别能力,是消费金融公司是否能抢占消费金融行业下一个增长周期的关键。
从整体来看,虽然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运营能力逐渐增强,但也要做好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兼会长许泽玮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做好数字风控需重点在三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数字金融产品设计,确保产品的透明性、风险度、合规性得到优化,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数字金融产品应该审慎设计和销售,避免给消费者带来过度风险。二是建立防范数字金融信用风险的业务模式,各类平台应完善自身风险管控体系,建立有效的业务模式,避免风险扩大。三是加强监管,对不合规的业务和业务主体从严惩处,规范数字金融市场秩序,防范相关金融风险。
王宝会(来源:经济日报)
王宝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正式公布今日获释人员名单
- 江西今年1至10月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森林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
- 三部门:202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全球第二
- 存款“黄牛”代抢暗涌
- 红星大市场何以长“红”?
- 一片湿地:圆了生态、安居两个梦
- 厦大电影学院《嘉庚立志》剧组拍摄圆满完成
- 习主席回信的中亚留学生:亲身历经中国发展,期望更多人了解中国 | 我的中国记忆
- 天津宝坻造“中关村” 乡野崛起科技新城
- 中国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智慧(环球热点)
- 首次进口非洲羊肉 中国市场迎来更多非洲农产品
- 焦点访谈: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精准发力助投资
- 2024你眼中的铁路,是什么样子?
- 台消防部门将台湾花莲县海域地震遇难人数修正为9人
-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规范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
-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 2023年度优秀京剧保留剧目展演将启
- 中日韩学子同上一堂课 以美食和书法寻“精神故乡”
- 南美白对虾“定居”黄河边 山西永济盐碱地变“聚宝盆”
- 天津法院审理一跨省注水牛肉案 5名被告人均被判刑
- 热门推荐
-
- 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传承创新中的巾帼力量
- (中国新貌)湖北科创持续发力 游客体验“科幻感”
-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 “即取即付” 雄安新区住房公积金直付购房首付款政策落地
- 让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情义代代相传(国际论坛·传承飞虎队精神)
- 闽北持续暴雨 全市中小学停课
- 台风“潭美”增强叠加冷空气入粤 多地最低气温将降至“1字头”
- 遗嘱设居住权,让再婚老伴有保障
- 青海:保障母婴安全,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 机酒价格下滑20% 端午跨省游降温
- 火热“村晚”精彩上演 在村口看见文化的繁荣
- 2022网络文学十大关键词出炉,中国故事、科幻等上榜
- 沈阳故宫院藏画卷亮相伪满皇宫博物院“小白楼藏书画掠影展”
- 东京8月核心CPI同比上涨2.8%
- 中国巴新友好微创外科中心首届培训班开班
- “千万工程”对乡村全面振兴有何启示
- 新疆晶品12GW高效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图)
- 投资贵州数字经济产业 又一批大数据项目“向黔进”
- 浙江上半年外贸外资稳定增长 消费市场回暖
- 银行密集公告!高息存款产品正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