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回信的中亚留学生:亲身历经中国发展,期望更多人了解中国 | 我的中国记忆
中新网北京10月6日电 (黄方)“习主席希望我们将来当好友谊使者,当好合作的桥梁,所以基于习主席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必须完成这个任务。”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到来之际,获习近平主席回信的中亚学生、王涛英才奖获得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秘书若贺曼(Rahman Bayramdurdyyev)在采访中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分享了他亲眼见证中国高速发展的“专属记忆”。
若贺曼回忆道,2023年,他组织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共同致信习近平主席。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回信,当时激动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说,“特别高兴!都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我的感情。”
在信中,中亚留学生们讲述在华留学生活的情况,表达了努力学习、加强合作、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决心。若贺曼在采访中说:“我们当时是想感谢习主席,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给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也讲了一下我们在中国学习成长的故事。”
在中国生活、学习、工作14年间,若贺曼亲身经历了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他举例道,早在2010年,他初到北京时仍需使用现金和信用卡支付,而如今,微信支付及面部识别技术已成为常态。“虽然我在中国待了14年,但是我觉得这里的东西就是学不完。”
在采访中,若贺曼多次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中国的历史特别特别悠久,文化特别地丰富,即便我每天掌握一个新的知识,一辈子的时间也不够。”他真切地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接触中国文化、亲身体验文化活动。他特别提到,依托科技高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的数字化博物馆和图书馆兴起,让全球各地的人们更易于接触和了解中国的丰富文化。
此外,他还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留校工作的经历。他对于北京这个城市也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认为,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近年举办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了。
“我希望将来多参加文化活动,也希望有更多的外国人能参加,这样他们也可能像我一样,或者可能比我更深地了解、认识中国。”若贺曼总结道。(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总统拜登抵达以色列 内塔尼亚胡前往接机
-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用米粒大小胸腔镜成功救治低体重袖珍早产食管闭锁宝宝
- 西方国家达成一致:对石油产品限价!俄:反制!
-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项目迎来重要节点
- 长沙发生一起机动车撞人案件 已致8死5伤
- 京津冀地区已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5452列
- 到2025年中国将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 韩国首尔景福宫外墙遭遇恶意涂鸦 一嫌疑人投案自首
-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启动国际通程航班业务
- 沈阳公积金政策再调整 “商转公”贷款取消对原商贷已偿还年限核查
- “丝路绮粲:中国丝绸艺术展”亮相塞尔维亚
- 山西首座碳中和加油站投营
- 9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870元 上调160个基点
- 星空有约丨今年春节为啥这么早?看看闰月就知道!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央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不会改变
-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拟调整 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上限拟下调
- 松花江最末端港口开启2023年明水期货轮运输
- 多家航司国际航线再“上新”
- 以军空袭加沙地带致3名杰哈德高级官员死亡
- 用节气文化滋养当代生活
- 热门推荐
-
- 刘天池:治愈是我给戏剧的定义
- “升级为宪法危机” 美议员提出弹劾最高法院大法官动议
- 山西陵川:“满格电”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 去年中国黄金消费量超千吨 同比增长8.78%
- 表征科创板市场整体表现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1月20日发布
-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气温偏高
- 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多地气温跌破-45℃
- 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5.1万亿元
- 湖南“00后”困难学子大学期间“逆袭”创业大咖
- 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获批3年 产业聚集效应不断释放
- 清明假期多国游客打卡内蒙古 恐龙博物馆人气足
- 西藏举行2022年度“法治人物”“法治新闻”颁奖仪式
- 跨区作业证,是方便不是麻烦
- 全国名中医毛静远谈“立冬节气与养生”
- 外籍专家:中国正在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 美国加州35辆车连环相撞 已致2死9伤
- 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王蒙:有信心继续创作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穿越千年,重游大运河
- 普京与多国领导人通电话 讨论巴以局势
- 沙特延续减产石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