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复常快车道”上全速前进
凝心聚力拼经济谋发展
香港在“复常快车道”上全速前进
“过去一年,特区政府带领香港走出疫情阴霾,在艰难的经历中,努力培植信心和希望……现在,我们已经走在复常的快车道上,全速前进。”7月1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的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6周年酒会上,行政长官李家超的致辞赢得全场掌声。此时,在会展中心外,街面车水马龙,景点与商场人头攒动,一片欣欣向荣。
香港新一届特区政府成立一年来,全力推动经济复苏,凝心聚力谋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全力推动经济复苏
日前,香港某信贷资料服务机构发布的二季度香港消费者脉搏调查报告显示,46%的受访者表示家庭财政状况比预期好,较今年第一季度上升20个百分点;62%的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的家庭财政状况感到乐观,较上季度(34%)显著提高。另外,有一半受访者预期未来一年的家庭收入将会增加,较上季度升16个百分点。
“政府的一系列逆周期措施已发挥了稳住经济的作用,今年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上升2.7%,终止了连续4个季度的跌势。”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表示,为应对疫情及外围通胀对香港经济的冲击,新一届特区政府采取了包括发放消费券、企业税费减免以及延续中小企业百分百担保贷款计划等措施,有效巩固了经济复苏的势头。他介绍,零售业大约恢复到2018年的88%,餐饮业大约恢复到2018年的90%,全面通关后,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明显回升。
同时,为给香港经济引入更多活水,香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过去一年频繁出访,讲好香港故事、推介香港机遇,下大力气“抢人才”“抢企业”。据了解,“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等“抢人才”系列政策推出5个月后,已有近5万宗申请获批,远超特区政府订立的希望每年引进3.5万人的目标;2022年底成立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与超过150家企业会面,目标是在2023年至2025年间吸引至少1130家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
“我们已经看见了一部分人才陆陆续续来香港,后续还会一批一批地来。我们很希望他们把家眷带过来,在这边和我们共同打拼,发展香港经济。”陈茂波指出,预计香港经济在2023年能出现明显反弹,全年实质增长介于3.5%至5.5%,“对今年香港经济取得较高增长有信心”。
增强发展新动能
产业结构单一,是香港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据统计,2022年,香港服务业产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93.4%。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新动能,是近几届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
新一届特区政府成立后,李家超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多项推动创科发展、吸引重点企业及人才的具体措施;2022年12月,特区政府发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香港未来创科发展制定清晰路径和系统规划。
“在中央及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过去一年香港创科发展提速提效,香港科学园的创科氛围亦十分高昂,创科势头令人振奋。”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过去一年,有320间新企业进驻科学园,增长达三成,新落户的企业中约八成为本地创办的公司,其余两成则来自内地及海外。目前,已有超过1.9万人在科学园工作,当中1.3万人为科研人员。
曾在知名科技企业担任高管的香港立法会议员尚海龙赞许道,新一届特区政府强调以结果为导向,摒弃了过去单纯依靠市场发展创科的思路,而是将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我觉得方向走对了”。
今年2月,新一届特区政府发布任内首份财政预算案,提出从5个方向发力推动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除数字经济、第三代互联网、引进企业、汇聚人才,还提出将香港加速发展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自新冠疫情过后,全球正朝向绿色经济及绿色社会转型。”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利用金融创新、调配资本的能力,为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他举例道,今年3月底,世界银行首次在香港以巨灾债券形式发行3.5亿美元(约27.5亿港元)的保险相连证券,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发行机构和专业人才来港。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6月19日,随着一声锣响,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在香港证券市场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评论道,此举既可为港股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资金,又可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巩固和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疫后香港各项离岸人民币业务指标持续反弹,更多互联互通政策相继推出,并取得理想效果。”中银香港人民币业务执行总监杨杰文告诉记者,作为香港唯一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离岸市场最主要的人民币业务参与行,中银香港一直站在市场第一线,见证了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最开始我们和境外客户谈人民币业务,对方只有财务会计部门的人与我们对接,现在他们前台中台后台各部门都动起来了。”杨杰文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有序推进的发展过程,相信量变会逐渐产生质变。香港充分利用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积极建设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可以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的最大优势。为推动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李家超亲自担任组长。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之间设立了13个合作专班,深港之间设立了19个合作专班。
今年以来,粤港澳三地共同发布110项湾区标准,涵盖食品、粤菜、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积极制定和推广‘湾区标准’,为港企进入内地提供了更多便利。”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表示,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为港企开拓内地市场,也助力内地企业从香港走向世界。特区政府将继续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人民日报海外版 香港7月17日电 冯学知 文/图)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探访浙江万亩“未来农场”:新技术激活中医药产业
- 清华大学对口援青:二十二年,浇灌青海“格桑花”
- 四川宝兴:野生大熊猫下山“串门” 发现被偷拍后慢悠悠离开
- 今夏高温天气为何频现?
- 前列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 专家呼吁早筛关口前移
- 上海签发粤港澳大湾区外首张赴港澳人才签注
- 让云南戏曲“活”起来 政协委员建议开展戏曲电影工程
- 美国通胀压力显现 市场担忧后续政策或加剧通胀
- (新春走基层)重庆推12条暖心举措保障农民工安全返乡返岗
- 宁夏首票国际公路运输(TIR)货物运往乌兹别克斯坦
- “中国是印尼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 违法裁员企业为何还能如此蛮横?
- 门难进、车难停,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 友谊始于聆听 中美歌剧牵手唱音乐会厦门举办
- 每12分钟发生一次3级余震 新疆记录到3级及以上余震76次
- 30余名东盟国家留学生广西“学艺” 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 新疆棉花的硬核实力
- (申城风景线)艺术夜校课程在上海走热 中青年“拼手速”抢课
- 2024沈阳艺术季·青年戏剧单元拉开帷幕
- 首届三亚国际摄影周启幕 面向中外摄影人征集三亚影像作品
- 热门推荐
-
- (寻味中华 | 文博)在沈阳故宫探秘清宫解暑“标配”
- 江苏“智造”电动两轮车走红海外中高端市场
- 宁夏将大力实施“六特”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 湘江2024年第3号洪水形成
- 外媒:哈马斯称已启动程序选择新领导人
- 线上直播带货线下海外租仓 山东荣成房车出口旺
- 史铁生:当代青年的“嘴替”和“人间清醒”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多部门发声
- 各领域涌动“实”的干劲 中国经济阔步向前有支撑
- “神州北极”漠河迎今秋首场降雪
- (乡村行·看振兴)贵州盘州:分布式智能电网让山村享受到绿色电源带来的新变化
- 迎“世界读书日” 《少年中国科技·未来科学+》丛书在北京发布
- “‘Z世代’画像中国”网络互动活动江苏站启动
- 遍知新教育范博:人工智能开启教育新篇章
- 北京中轴线文化探访路已经初步建设形成
- 国泰航空:对三位涉事的空中服务员予以解聘
- 直击粤北洪灾一线:救援有序开展 搭起“水上通道”
- 甘肃文化旅游推介会走进马来西亚吉隆坡
- 山东打造“创业齐鲁”品牌 扶持创业30万人以上
- 美国学生贷款债务负担不断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