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缩现象 下阶段也不会出现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庞无忌 陈溯)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5.4%。这是否意味着通货紧缩要来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7日在北京回应称,总的来看,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货紧缩现象,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价格下降被视为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之一。不过,付凌晖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尽管价格目前阶段性处于低位,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等相关指标看,中国经济不符合通货紧缩的条件。

  从价格本身来看,付凌晖表示,今年上半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同时,国内车企降价促销、猪肉价格转降,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上半年总体回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

  他指出,上半年,食品价格涨幅回落,能源价格下降,但服务价格小幅上涨,且核心CPI涨幅基本稳定。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付凌晖说,总的来看,CPI涨幅低位运行是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阶段性的。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付凌晖指出,下阶段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经济循环畅通,供求关系将逐步改善。从食品价格看,中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有利于保障食品价格稳定。后期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也会带动价格回升。从工业消费品价格来看,国际能源价格低位运行的输入性影响可能会持续,但是车企短期降价促销的影响有望逐步消除。从服务价格来看,服务需求稳步扩大,服务价格将稳中有升,二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综合上述因素,加之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逐步消除,价格涨幅会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