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小芦笋”撬动大产业 江苏涟水万亩芦笋年产值超10亿元
航拍江苏涟水红窑镇的芦笋种植基地。 涟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淮安6月27日电(记者 刘林)“今年芦笋的行情好,地头价接近20元每公斤。”26日下午,在江苏涟水红窑镇的芦笋种植基地内,涟水县瑞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标兴奋地说,其公司在涟水种植4000多亩芦笋,预计今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
在郑标面前,一大片碧绿的芦笋茎秆笔直,翠嫩欲滴,数十名菜农熟练地将新鲜芦笋收割下来,捆扎、削根、装箱……一捆捆新鲜采摘的芦笋被装进了开往南京、上海、广东的物流卡车,当地村民依靠芦笋种植采摘及深加工产业成功步入小康。
近年来,涟水县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芦笋产业,全县设施化芦笋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5万余吨,总产值超10亿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化芦笋种植基地。
目前,涟水县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分会场暨首届涟水芦笋节,获评江苏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成国家芦笋设施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涟水芦笋”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每年光采摘就要7个多月,再加上其他工作,每年在基地要干10个月左右,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正在基地忙着采摘芦笋的朱大妈告诉记者,其每天凌晨4点到基地采摘芦笋,早上9点多钟结束采摘,每天能挣100元左右。“农忙时节也不耽误干其他活,比以前在外地打工强多了。”
“芦笋是蔬菜之王,具有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高、带动增收高的特性。”郑标介绍,芦笋每年有7个月左右的采摘时间,每亩产值接近5万元,由于只能人工采摘,所以其用工量也比较大,周边农户基本在芦笋种植基地工作。“我们逐步把成熟的芦笋种植技术推广给更多的农户,把芦笋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据悉,涟水县积极与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设立科研平台,引进适合涟水地区的高产优质芦笋新品种,强化芦笋品牌培育,提升产品形象和附加值,累计培育春竺、绿富、芦小羡等芦笋品牌5个,春竺入选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春竺、绿富获批绿色农产品标志,春竺、芦小羡入选“淮味千年”品牌。同时,延长产业链条,开发芦笋汁、芦笋面条、芦笋水饺等系列产品,与红窑金鸡坨、红窑云锦等联合打造“民宿美食之旅”。(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湖南祁阳治“荒”有方 因地制宜打造立体农业
- 市监总局: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4218件
- 11名藏族患者在青岛成功接受骨关节手术治疗
- 近20国专家学者齐聚酉阳 探讨中国乡村发展
- 网友热议北方多地积极应对高温天气 出“凉策” 送清凉
- 秘鲁一长途客车坠落山崖 已致24死21伤
- 相同的剧情 无解的问题
- 韩国学生课外教育费激增
- 越媒:自中国调整出入境政策以来,对华水果出口大增
- 排队五小时看病五分钟 去医院能否“先诊疗后付费”?
- 关机不断电 电表悄悄走 防止待机能耗成“隐藏的浪费”
- 伊朗媒体:伊朗总统莱希将访问沙特
- 黄埔23期生厉雷:耄耋有所期 合力谋统一
- 中老铁路水果运量大幅增长 多数产自东南亚
- 2024年世界气象日庆祝活动启动
- 泰国政府拨款解决鲫鱼泛滥问题
- 比利时再度组织医疗后送 接收第二批加沙地带患病儿童
- 网恋四年“女友”竟是“好兄弟”假扮 男子涉嫌诈骗被刑拘
- (聚焦海峡论坛)第十五届海峡影视季在厦门举行
- 宝成铁路等三条重要铁路线路启动大修集中修
- 热门推荐
-
- 《贵州文库·水文珍稀古文献汇编》在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首发
- 中秋假期观察:浙江“吃”出消费热
- 广州青年夜校助大湾区青年触及更多领域知识
- 今年1至8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近30亿人次
- 河北唐山市滦州市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4千米
- 聚焦企业关切 广西多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方呼吁严守核安全底线 坚决防止人为事故
- 出境游加速回暖 东南亚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 北京朝阳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样板 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
- 终究是她们撑起了今年的奥斯卡
- 西安交大校长张立群寄语毕业生:青年者 怀壮志 报家国
-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寿命只有50年?上海官方辟谣
- 上海七浦路市场“倒闭”真相调查
- 美媒:特朗普集团前首席财务官魏塞尔伯格承认作伪证
- 特朗普或给90天宽限 TikTok为何此时宣布将暂停服务?事件最新发展一文梳理→
- 卡尔动力获内蒙古首张L4级自动驾驶重卡测试牌照 加速迈向无人化
- 《拾箸小记》新书分享会举行 品味人间烟火里的湘味
-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试乘匈塞铁路诺苏段高铁
- 中银协向商业银行发倡议书:取消商业汇票工本费、降低承兑汇票手续费
- 第二届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在宁夏固原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