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小芦笋”撬动大产业 江苏涟水万亩芦笋年产值超10亿元
航拍江苏涟水红窑镇的芦笋种植基地。 涟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淮安6月27日电(记者 刘林)“今年芦笋的行情好,地头价接近20元每公斤。”26日下午,在江苏涟水红窑镇的芦笋种植基地内,涟水县瑞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标兴奋地说,其公司在涟水种植4000多亩芦笋,预计今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
在郑标面前,一大片碧绿的芦笋茎秆笔直,翠嫩欲滴,数十名菜农熟练地将新鲜芦笋收割下来,捆扎、削根、装箱……一捆捆新鲜采摘的芦笋被装进了开往南京、上海、广东的物流卡车,当地村民依靠芦笋种植采摘及深加工产业成功步入小康。
近年来,涟水县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芦笋产业,全县设施化芦笋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5万余吨,总产值超10亿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化芦笋种植基地。
目前,涟水县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分会场暨首届涟水芦笋节,获评江苏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成国家芦笋设施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涟水芦笋”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每年光采摘就要7个多月,再加上其他工作,每年在基地要干10个月左右,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正在基地忙着采摘芦笋的朱大妈告诉记者,其每天凌晨4点到基地采摘芦笋,早上9点多钟结束采摘,每天能挣100元左右。“农忙时节也不耽误干其他活,比以前在外地打工强多了。”
“芦笋是蔬菜之王,具有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高、带动增收高的特性。”郑标介绍,芦笋每年有7个月左右的采摘时间,每亩产值接近5万元,由于只能人工采摘,所以其用工量也比较大,周边农户基本在芦笋种植基地工作。“我们逐步把成熟的芦笋种植技术推广给更多的农户,把芦笋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据悉,涟水县积极与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设立科研平台,引进适合涟水地区的高产优质芦笋新品种,强化芦笋品牌培育,提升产品形象和附加值,累计培育春竺、绿富、芦小羡等芦笋品牌5个,春竺入选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春竺、绿富获批绿色农产品标志,春竺、芦小羡入选“淮味千年”品牌。同时,延长产业链条,开发芦笋汁、芦笋面条、芦笋水饺等系列产品,与红窑金鸡坨、红窑云锦等联合打造“民宿美食之旅”。(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最美基层民警”蔡文君:深耕基层 为民解忧
- 广东提前部署强降雨防御工作
- 《太极拳》特种邮票在湖北武当山首发
- 扎法尔:中国的帮助使巴基斯坦彻底告别“无电时代”
- “宁波帮”为何热衷于捐资兴学?
- 首批全球推广重庆品牌出炉 覆盖火锅、小面等
- 哈尔滨市向市民和游客朋友致信:再度续写冰雪奇缘
- 大风致断电数千亩水产养殖园陷危机 供电“陆空”救援挽损1.5亿元
- 中国财政部通报八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 马祖品牌首次被认定为大陆老字号 台商:“坚定了拓展大陆市场的信心”
- 时隔一天,全国十月高温纪录被安徽舒城打破
- 江苏盐城局地遭遇龙卷风
- 重庆“保交楼”项目累计交付房屋20.3万套
- 中国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距今约1.3亿-1.2亿年
- 商务部:上半年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仍处于近十年来的高位
- 余华:积极接受生活给予的紧张与松弛
- 武汉东湖风景区湖心岛动物博物馆开放
- 探访雁翅水文站:洪水中坚持水文数据监测,冒生命危险捞回测流仪
- 湖北襄阳警方打掉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 内陆腹地甘肃“新兴产业”脱颖而出
- 热门推荐
-
- 母婴室难找、体验差,谁来管
-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6000列
- 商务部回应欧盟拟对自华进口生物柴油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 加拿大邮政工人展开全国大罢工
- 财政部: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94亿元
- 浙江一载26人客车侧翻致乘员受伤 其中一人伤势较重
- 连续5日升值,人民币汇率贬值拐点已现?专家解读
- “五一”假期首日中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
- 2024中国品牌节女性论坛5月下旬将在京举办
- 努力还是天赋重要?五位奥运冠军与青少年“面对面”
- 保护穿山甲,我们在行动
- “中国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 马来西亚发布今年“十大候选年度汉字”
- 陕西宝鸡举行炎帝陵祭祀典礼 两岸同胞共拜先祖
- “需更多时间研究故障” 波音“星际客机”再推迟返回时间
- 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 京东小时达“名酒保真”专区上线,茅台系列、五粮液、汾酒等品牌名酒全保真
- 助浴师能否助失能老人“洗澡自由”
- (新春见闻)广州天河花市热闹开市
- 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举办第三期交流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