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需求结构加速调整
近期,石油供给量上升以及发达经济体需求增长明显放缓,原油基准价格回归乌克兰危机前的水平,精炼石油产品价格也已从历史高位回落。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减产导致全球石油供给增长放缓,未来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可能收紧,但长期看,全球对碳氢化合物的依赖将会减少,市场压力将在未来几年有所缓解。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2023年石油市场报告》认为,短期内石油市场前景良好。这得益于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在2022年连续两次紧急释放库存,缓解了紧张的市场局面,此外,2023年油气行业的上游投资预计将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带动油气产能增长。由于能源危机令高油价和供应安全问题凸显,各国向清洁能源技术的转型步伐正在加快,未来几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幅度将显著放缓。石油需求结构也在加速调整,由“燃料”向“原料”转变。
石油供给能力增长
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增长乏力,油气企业对于扩大上游投资一直持谨慎态度,但在能源危机不断蔓延的背景下,保障充足的能源供给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这直接促使油气上游勘探和生产支出大幅反弹。2023年,全球油气行业上游投资有望显著增长。
《2023年石油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上游油气投资预计增加11%,达到5280亿美元。较高投资额的部分影响将被通胀导致的成本上升所抵消,但如果这一水平的投资持续保持,可确保满足2022年至2028年期间的预测油气需求。“虽然净增产能将从2022年至2023年的平均约190万桶/日放缓到2028年的30万桶/日,但预测期内新增产能仍将与需求增长保持同步。”不过,不明朗的全球经济环境、“欧佩克+”的决策方向等若干风险因素可能影响中期市场平衡。
“欧佩克+”联盟以外的产油国正在引领石油供给能力增长。报告显示,预测期内,非“欧佩克+”的产油国增产较为强劲,主导中期产能扩张计划,供给增量为510万桶/日,其中以美国、巴西和圭亚那为主。“欧佩克+”成员国的净产能将增加80万桶/日,其产能增长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拉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石油供应增长将减缓,年增长率从2022年的110万桶/日下降到2028年的11万桶/日。中东地区在世界石油供应中的份额则将保持上升,在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带领下,中东地区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0%上升到2028年的32%。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
过去几年,石油市场发生动荡,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石油市场屡次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危机也导致全球贸易重新洗牌。
乌克兰危机给全球能源系统带来了深远影响,导致全球能源供应受到冲击,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随之而来,凸显了能源结构有序转型的重要性。随着能源转型推进,全球石油年均需求增长幅度将在未来几年放缓,预计将从2023年的240万桶/日萎缩至2028年的40万桶/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电动汽车不断发展、生物燃料使用增加以及燃料使用效率的提高,2026年后,用作运输燃料的石油使用量或将下降。
在当前的市场和政策条件下,由于石化工产业和航空出行领域的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至2028年总体石油消费将继续增加。报告预计,2022年至2028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6%,2028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1.057亿桶/日,比2022年增加590万桶/日。
石化部门仍将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液化石油气(LPG)、乙烷和石脑油占2022年至2028年增量的50%以上。随着各国边境重新开放,航空出行恢复正常,航空业将强劲扩张。预测期内,航空燃油需求将迅速大幅增加,增幅达200万桶/日,居所有成品油之首。由于燃油产品能效的提高和电动车的销售,交通用油需求在2028年达到顶峰。从2024年起,全球汽油需求将下降,而柴油将增加60万桶/日。
新兴经济体强劲的石化需求和消费增长将抵消甚至超过发达经济体的收缩。要想更快实现国际能源署的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降低石油总需求,需要采取额外的政策措施并改变人们的行为。
中国将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是原油进口第一大国,原油进口量将与需求峰值同步达峰,中国具备成品油大量出口的产能基础。从长期看,中国仍是全球主要的石油石化产品供给方和消费方。中国石油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世界市场的保障,世界石油市场稳定也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石油市场正在迈入新阶段。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石油市场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石油消费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4.4%,增速较2000年至2010年降低2.4个百分点,进入中低速增长时期,近十年单位GDP的石油消费年均下降1.6%;炼油工业由规模扩张进入结构调整优化期,2005年至2022年,中国炼油能力由4.44亿吨/年增至9.24亿吨/年,年均增长4.4%,炼厂规模持续扩大,千万吨级及以上炼厂产能占比由2018年的44.5%增至2022年的54.2%。
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石油需求将渐进式复苏。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5月,国内成品油消费量1.59亿吨,同比增长9.3%,达到2019年的97.4%,预计全年消费量约为4亿吨,恢复至接近2019年的水平。石化产品需求保持复苏态势,原油资源供应稳健增长,石化行业整体将筑底回升。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智慧多元的新型能源体系。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将推动成品油消费达峰。同时,我国化工用油将保持较快增长。未来新能源领域对化工新材料需求将快速增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纤维、EVA、POE等新材料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连大黑山景区2名旅友无视劝阻攀岩失足坠落:1人死亡1人重伤
- 丘成桐畅谈数学人生:培养伟大数学家要“顺其自然”
- 海内外古生物学专家学者齐聚南京 共探“远古之谜”
- 消费热潮涌动,让年货“购物车”载满“好生活”
- 三亚禁止在珊瑚礁保护区开展违规海上旅游活动
- 中新健康|中国专家突破复杂脊柱肿瘤切除手术禁区
- 今年第10号台风“珊珊”生成 未来五天对中国海域无影响
- 突发!巴基斯坦一火车站发生爆炸 已致21人死亡
- “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精品展”在抗战馆开幕 81件/套文物首展
- 托卡耶夫:多措并举促进哈萨克斯坦旅游业发展
- 杭温高铁开通见闻:共赴“飞驰之旅”与“机遇之路”
- 对火爆的“中药房配酸梅汤”要留一半清醒
- 央视曝光“能量舱”内幕:躺进去就能治病养生?加盟商骗人同时也被骗
- 安全提示
- 奶粉里有金属丝?“顾客”录制开箱视频要求商家“退一赔十”实为敲诈
- 青海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稳步增长 总产值超47亿元
- 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水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 以媒公布辛瓦尔“最后时刻”:向无人机投掷棍子
- 打造透明书房监督孩子学习?专家:父母的不信任会影响孩子一生
- 水利部安排部署西北等地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 热门推荐
-
- (乡村行·看振兴)变“废”为“肥” 山西五台循环农业助农“敲开”致富门
- 天津上半年本外币存款余额4.58万亿元 同比增长7.4%
- 2024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年在京开幕
- 美国佛州一家焊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 致2死3伤
- 东北林业大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 离高考14天,这份指南送给考生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海南三大境外消费回流“金字招牌” 发展动能强劲
- 宁德市政协赴香港交流:拓宽朋友圈 共谋新发展
- 中国选手获得滑翔伞定点世界杯总决赛冠军
- 上海两会观察:长三角文化如何更好联结?
- “安丘声音”加速“出海” 延展经济“外向面”
- 以总理称以方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将继续“直到实现所有目标”
- 千年非遗借力直播PK焕发新活力 临汾锣鼓大赛获1349万人次观看
- 首募专业志愿者 超千名第七届进博会“小叶子”在沪集训
- 以果为媒 海南荔枝走出特色“乡村振兴路”
- 汽车之家《新能源超测》:推动共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评测体系
- (乡村行·看振兴)新疆昆玉:订单育苗开启春种序幕
- 中国消费市场平稳恢复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提供新动力
- 台风“杜苏芮”登陆 珠江委多举措防御
- 两岸信众福建共祭妈祖 台青互动话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