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就业服务送到劳动者身边(民生观)
建在社区里的站点,让劳动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越来越多的温暖
最近,笔者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调研时,偶然路过一座人才小屋。屋内面积不大,但屋外墙面上的电子屏幕不停滚动着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让这里引人注意。走进去,笔者看到有人正在填写信息表格,有人盯着电子屏幕查看招工情况,还有人向工作人员咨询就业政策……这家人才小屋是街道为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人群推出的线下服务点。
如此贴近劳动者的服务站点让人感到很温暖。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转型,生产要素在重组,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这些工作岗位具有就业关系灵活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创业机会互联网化等优势,但也存在工作内容碎片化、就业不稳定的问题,还会给从业者的权益保障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有这方面就业意愿的劳动者,更需要及时获得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和政策、法律方面的服务。
建在社区里的站点,打通了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它位于熙熙攘攘的街巷之中,人们随时可以移步进来,了解岗位信息和招聘政策。说不定只用一盏茶的工夫,人们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线下的实体服务站,与线上平台一起,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劳动者提供了多种选择。尤其是对一些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的居民来说,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细致、规范的就业服务,省去了大量时间成本。同时,社区服务站点还能与周边企业时时接触,加深了解,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更好地连接起就业供需资源,助力人岗精准匹配。
建在社区里的站点,为政策普及和法律宣讲提供了平台。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推出暖心举措,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补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这些好的做法,需要及时传递给劳动者。社区服务站里,有专人提供法律咨询、讲解社保政策、传授求职技巧。一些缺乏工作经验的劳动者走进这里,与工作人员、志愿者坐下来聊一聊,不仅能获得指导,还能提升信心。
加强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措施。建在社区里的站点,把贴心、暖心的就业服务送到劳动者身边,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越来越多的温暖。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我与北京 iBeijing”短视频大赛在京颁奖
- 针尖“绣”时代:浙江非遗刺绣的古味新意
- 医保年度账本:职工统筹基金收支大增,居民医保“紧平衡”
- 工间午休我的“自由”谁做主
- (经济观察)年轻人为什么下班后热衷于做副业?
- 中国东盟多城市冀加深合作实现“水果自由”
- 新增三大赛道 2024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启动
- 国家防总针对陕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看好中国在未来产业领域创新
- 李政道追思会在上海举行:“细推物理 何用浮名”
- (“一带一路”10周年)焕生机、增活力 “一带一路”增添新“中国名片”
- 塞罕坝60年 原创歌舞剧《情系塞罕坝》巡演活动在河北承德启动
- (新春走基层)探访枧桥鼓制作技艺:大鼓声声 千年不息
- 文明的坐标|锁阳城“戈壁孤影越千年”
- 广西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 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 印度经济稳定性经受考验
- 四川:巴南高铁即将通车 新建站房集中亮相
- 美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已五年 伊朗民众:美滥用制裁霸凌成性
-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宽 发生这些变化→
- 浙江两会观察:耐心资本 何以发展壮大?
- 热门推荐
-
- 加拿大旅游胜地贾斯珀镇被山林野火严重摧毁
- 2024年上海机场年客运量突破1.24亿人次
- 今年广西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复杂 多措施加强防范应对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太子参之乡”福建柘荣:数字化技术助力“参”生不息
- 四川青川:野生麂子“误入”县城
- 长三角消费市场总体回暖向好 上海仍是全国最会花钱的城市
- “热剧制造机”刘家豪:“好剧本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 英国9月异常高温致秋装销售额大幅降低
- 中国已建及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
- 迎龙年春节 福建省市区社会力量联合“创福传福送福”
- “组合拳”促科创积极性 上海加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
- 直击武汉风雪“破冰”
- “新工体”首次!中超球员牵手藏族球童出场开赛
- 全球青年多维对话举办世界诗歌日特别活动
- 广西漓江跨江线路陆续拆除 提升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美丽颜值”
- 地方政府因城施策 带动房地产市场交易趋于活跃
- 中新健康丨专家:降低产后抑郁风险应从产前开始
- 尹锡悦被禁止探视 韩媒:金建希也无法见到他
- 7月1日起上海南站设施更新改造 部分列车临时停运
- 我国煤炭供应维持较高水平 煤炭市场供需略显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