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发布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高凯)以“AI时代数字化与青少年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于开幕式论坛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教授在开幕式论坛发布了《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该报告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过往调查研究,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网络价值认知和道德素养共六个维度,构建Sea-ism网络素养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整群抽样方式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进行调研。
报告显示,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平均得分为3.67分(满分5分),略高于及格线,高于青少年及初中生的3.56得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研究还发现,个人因素中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区、专业、年级、户口、网络使用的熟练程度、平均每日上网时长都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家庭因素中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与父母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家庭关系的融洽度、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学校因素中大学生的课程收获程度、与同学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上课使用手机的频率也会影响网络素养水平。
报告提出网络素养教育核心理念是“赋权、赋能和赋义”,赋权就是给予青少年网络权利,赋能是建构青少年网络能力体系,赋义就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价值观教育。青少年要加强个人能力提升,最大限度利用网络正向价值,加强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提高网络信息主体意识,缓解网络信息焦虑;提升网络技能水平,提高网络效能感,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管理个人网络形象和数字声誉,提升网络印象管理能力;增强青少年网络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网络道德素养。
报告建议,要建构网络素养教育生态体系,学校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主阵地建设,发挥课堂、课程育人作用;教师、家长要提高数字素养能力和水平,尊重青少年主体性,提升青少年网络创新、创业和创意能力;引入社团协会、媒体、企业平台等第三方力量,开展网络素养协同育人项目,相互协调促进,共同促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全面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前5月苏州实际利用台资超6.8亿美元
- 关注青少年视力健康 育才助学公益基金会光明基金启动
- 卖茅台保健酒效果不佳 搞不定加盟商的库迪前途难料
- 7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35元 下调20个基点
- 16岁前不注册社交账号!杭州一学校发倡议,引发热烈讨论
- 2024年宁夏剪纸作品交流互鉴活动启动
- 浙江文化观察:黄公望《九峰雪霁图》魅力何在?
- 无岳高速建成通车 沪武高速实现安徽境内全线贯通
- 多位专家学者在北京共话“21世纪金融资本论”
- 男子订外卖恶意索赔190余次 因涉嫌敲诈勒索被刑事拘留
- 国际最新研究:播放莫扎特摇篮曲或可缓解新生儿采血检测时疼痛
- 强对流预警!黑龙江等7省份部分地区将有8至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
- 一边是违规车正在充电 一边堆满杂物“僵尸车”:这个小区的车棚让人捏把汗
- 北京海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98家 在全市占比超三成
- 还有两股冷空气要来?多地气温将再创新低
- 新疆艾德莱斯绸为何能换发新魅力?
- 广西全力保障异常天气情况下“菜篮子”供应
- 新疆电网前三季度售电量达129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超5%
- (新春走基层)中国西部“生命禁区”新春变迁记
- 辽宁积极扩就业促增收 2024年计划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70万个以上
- 热门推荐
-
- 旅港同胞章传信逝世 曾捐资千万造福乡里
- 山东援疆助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十二师园区发展建设
- 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镇院之宝”《天鹅湖》太原首演
-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 “看见他者To See The Other”回顾展开幕
- 文脉华章|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
-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生枪击事件致2死3伤
- 江西南昌:聚力科技创新 赋能产业发展
- 中央企业7名管理人员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伊朗外长:遭袭前收到消息,将在“适当时候”回击以色列
- 投资信心不减力度不降 益海嘉里金龙鱼做行业高质量发展探路人
- 90岁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带来新作《续窗边的小豆豆》中文版
- 坐标北纬45度以北 我国首个北亚油料科研平台建成启用
- 中俄边境双城儿童互访交流 相聚黑河庆“六一”
- 以色列密集袭击黎首都等地 美军欲增强中东军力部署
-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一学生离世 鉴定结果为系自身疾病导致死亡
- 联合国报告指2024年海地帮派暴力造成5600余人死亡
- 马斯克宣布推特最新改革 网友:“推特已死”
- 舞画联袂 《杨家岭的春天》焕新绽放
- 从养老到享老 海南为“候鸟”老人提供“医养”“康养”多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