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举办 发布《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陈杭)2023中关村论坛期间,202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举办,发布《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以及“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等,集中展示全球科技创新前沿成果和创新活力。
报告:高校院所转化合同总金额同比增长25%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大会现场,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飚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以及首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南》。
据介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已连续出版发布5年,将3600余家高校院所纳入统计范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数据显示,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呈明显上升趋势。报告期内,高校院所转化合同总金额约为1582亿元,同比增长约25%。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南》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实操性的工具书,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流程进行了全面系统介绍,涵盖成果评估、知识产权运用、科技金融、转化收益分配、转化政策与主体、转化方式与流程等内容,汇集了大量实践案例,为科技管理部门和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和借鉴。
发布《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等成果
活动现场,《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以及“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相继发布,集中展示全球科技创新前沿成果和创新活力。
据介绍,“双百”榜单前期围绕十大高精尖产业,面向近40个国家和地区,征集32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和3800余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经过多轮评审,最终形成并遴选“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
签约共建未来产业科技园
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关于构建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未来产业科技园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培育未来产业特征的成果、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区、设立未来产业成果转化基金、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等五大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专业化能力,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持续引领国家大学科技园升级发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230.29公斤!新疆玉米高产示范田亩产创全国冷凉区高产纪录
- 阿里巴巴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
- “律师未到庭,庭审已结束”?法院将继续开庭审理!
- 1月中国发行地方债3845亿元
- 气候变暖如何影响菌株抗蚊媒病毒传播?研究称到2030年代或仍有效
- 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449.21万亿元
- “粿汤” “晒秋” “啃秋”……来看立秋时节多彩民俗
-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落幕 现场意向签约14.85亿元
- 财政部今年将在香港发行550亿元人民币国债
- GHIT基金投资数百万美元助中国药企主导抗疟疾新药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开展
- 安徽屯溪茶叶加工赛:打造乡村振兴技能共富学堂
- 中国加快迈向零碳步伐 为全球绿色转型注入信心与动力
- 35岁黄金“剩女”脱单难 该坚持不妥协还是降低标准
- 第二十五届国际药材节在河北安国开幕 参会客商超2万人
- 拜登会见泽连斯基,宣布提供新一轮军事援助
- 云南普洱群舞《摆出一个春天》获第十九届群星奖
- 成都—维也纳直飞客运航线开通
- 第九届“青春文学奖”揭晓 王蒙获特别奖
- 山西晋城女子听信偏方中“情花”毒 医院紧急救治
- 山东盘活文物资源发布十大文物主题游径 寻脉中华文明
- 热门推荐
-
- 泰国14000多家便利店推广中国旅游形象
- “智能”引擎激活产教融合新动力
- 青藏铁路西格段最大中间站改造完成投入使用
- 科技赋能 山西护航矿山安全生产
- 采摘、抢收、捕捞……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满满“丰”景美
- 财政部:1-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1468亿元 同比下降29%
- 当代小剧场“后起之秀”:有勇气不断重来,坚持忠于自己
-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考察调研吉利伦敦电动汽车公司
- (聚焦博鳌)日本央行执行理事:“两A”备受世界关注
- 持续强降雨致广西永福县山洪暴发 各方联动抗洪抢险
- 上海佛道教界送“福”百万家 开启祥和年
- 樊吉社:观察美国外交需从内政开始
- 李玟,去做那个自由开心的小女孩吧
- 广州实施配建车位车库与商品房同步销售
- 文化中国行 |中国旅游日里的石榴籽风采
- 上海外贸连续9年创新高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4.8%
- 山东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力争2035年保持率超90%
- 巴勒斯坦媒体高度关注阿巴斯访华
- 聚焦图像图形前沿技术和创新发展 ICIG 2023顺利举办
- 作家葛亮新作《燕食记》:三餐惹味处 半部岭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