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拍剧《我们的东京故事》主创团队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这个故事值得被更多日本观众看到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自2025年1月4日起,10集中日合拍剧集《我们的东京故事》连续5天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接着在日本流媒体服务平台TVer和富士台FOD平台连播两周,后续还将在富士台卫星频道BS播出。不少日本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推荐该剧,称“看完让人温暖”“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该剧主创团队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分享了更多幕后花絮。
从《我们的留学生活》到《我们的东京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末,一部记录赴日中国留学生奋斗经历的10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以下简称《我们的留学生活》)在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播。从2000年开始连续6年,该纪录片在日本富士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创下收视热潮。其中,《小留学生》一集一年之内重播5次,另外一集《含泪活着》在日本各地影院上映长达半年之久,感动了很多日本观众。这部新剧《我们的东京故事》是《我们的留学生活》的延伸和拓展,仍由纪录片的主创团队策划,中日团队共同制作。该剧跨度30余年,讲述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到日本留学打拼的中国年轻人的奋斗历程,也讲述了两国民间的文化碰撞,从互不了解到相互扶持的故事。
《我们的东京故事》策划、总制片人张丽玲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该剧在中日两国取景拍摄,历时3年,两国制作团队超过150人,参演演员超过100人,群众演员近1000人。许多日本知名演员以及活跃在日本的华人演员都参与其中,日本各界也予以大力支持,可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依靠两国民间力量完成的中日合拍电视剧。
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好故事
张丽玲已在日本生活超过30年,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原本以为已经比较融入和理解日本社会了,直到带领这支由中日两国人员组成的团队一起拍戏时,才发现两国的工作方式还有很多不同。”
首先,这部剧只有1名导演让日方工作人员感到“不可思议”。一般日本的10集电视剧,会安排3位导演,带领3个摄制组,每组拍3集,边拍边播。同时请专业的调查公司追踪市场反馈,根据反馈随时调整。比如观众喜欢某部剧的女配角,那么编剧就有可能安排女主角“出国”或者“车祸”,增加女配角的戏份。按照这种方式的话,1名导演无法胜任全剧。而且,日本摄制组会使用一种专用软件,每集剧本固定60页。有时剧本中稍微增加了一些描述,超出60页的部分日方工作人员就会要求现场调整。
该剧的日方工作人员不会说中文,没来过中国,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必须事无巨细地沟通协调。“有时在中国人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可能要和日方沟通2至3个小时。”张丽玲开玩笑说,有时候她甚至觉得坚持不下去了,但最终坚持了下来,“经过这些我还发现,只要够坦诚、有耐心,不论什么事情最后都能沟通下来。”
《我们的东京故事》编剧之一江岛阳子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观众和日本观众的“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观众可能更喜欢“大团圆”结局,而日本观众可能更关注失败者的故事。因此,她与另外一位中国编剧在讨论剧本时,容易进入“死胡同”。后来双方决定,干脆不考虑日本观众还是中国观众,“无论哪国人,心灵都是相通的,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江岛阳子说道。
感动超越国界
《我们的东京故事》首播定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地上波放送频道(8频道),这在中日合拍剧中并不常见。在日本,地上波放送是免费的大众化电视节目,主要由公共放送的NHK和民营放送的电视台(如富士电视台、朝日电视台、东京电视台等)提供。观众只需要通过电视天线接收信号即可观看,在日本的电视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在那个时段,电视台播什么观众就看什么。”张丽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起初为了争取地上波放送的播出时段,样片送到富士电视台之后,对方讨论了3至4个月。张丽玲更是亲自做了现场演说,表示“仅凭中国人或者日本人的力量,都不会有这部电视剧。正是两国合力,才有了《我们的东京故事》,这是非常宝贵的,值得被更多日本观众看到。”
20年前,《我们的留学生活》就是在富士电视台播出的,多年来观众不断要求重播。《我们的东京故事》作为纪录片的延续,相信仍有非常多的日本观众在关注。在综合因素作用下,该剧终于赢得了富士电视台的播出时段。
江岛阳子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实际上有非常多的日本人喜爱中国电视剧,以历史剧居多,像是《三国演义》《甄嬛传》等,但对中国的现代剧关注程度不高。据日本法务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约有84万人。张丽玲表示,富士电视台的年轻观众比较多,希望借助《我们的东京故事》加深中日两国的民间了解。
目前该剧第一轮播出已经结束,不少日本网民在社交平台上推荐该剧。有人说,“当年看过纪录片感动至今,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部电视剧作品,同样令人温暖。”还有人称,“日中两国之间或许仍然存在复杂情感,大家可以暂时把这种感情放到一边,用中立的心态去看。”
“刚开始我很好奇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看了一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不知不觉就把这部深夜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追完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位日本朋友说,“追这部剧时我仿佛忘了谁是日本人、谁是中国人,就是单纯地感动,这种感情超越了国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商务部回应美拟对中国制造联网汽车开展审查
- 聚焦“数据要素×” 浙江温州“乘数而上”探寻产业新机遇
- 澳专家点赞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做得出色,利好世界丨世界观
- 新疆2024年“家庭服务业”专场招聘活动在吐鲁番市启动
- 北京发布21条文旅骑行线路 730公里“慢”游京城
- 癸卯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在山西高平举行
- 秋收“丰”景|在希望的田野奏响晚稻丰收曲
- 广东今年首批1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获批
- 商务部: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解决中澳经贸关切
- 中国正式开启蒙古国面粉进口业务
- 特斯拉出新购车金融政策 市值一夜大涨近2800亿元
- 美国非裔男子高举双手投降后仍被警察放狗撕咬
- 探索“文物活化”创新表达 肢体戏剧《俑立千年》首演
- 现场同唱“小仓娃” 河南曲剧“海派”经典进京演出受欢迎
- 长春机场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黄色预警
- 2024“人艺之友日”:相约北京人艺 点亮“戏剧之城”
- 金港合作14个重大项目签约 总投资超46亿元人民币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篇】福建厦门:垃圾分类有新招
- 网约公交车,你坐过吗?
- 延安苹果产业焕新生 成老区人民致富“金苹果”
- 热门推荐
-
- 介入治疗新技术为老年房颤患者减少卒中风险带来福音
- 加拿大政府拟修改刑法 建立更严格的保释制度
- 中秋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开抢,候补订单成功率高
- 正常光照下,手机亮度应控制在50%!看手机的正确姿势,快来get
- 新西兰女孩获总理亚洲奖学金 期待到浙江游览学习
- 湖南韶山全民治水 绘就“红色沃土”的清流画卷
- 中国研究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在云南启动
- 看金融数据应更重“成色”
- 俄总理:俄罗斯经济保持增长 继续扩大对外合作
- “消费券+活动”双轮驱动 清明假期广西消费市场活跃
- 中国工信部:推动6G、下一代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研发应用
- 中新真探:香蕉有辐射不能吃吗?
- 报告:全球机器人产业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成为重要推动力
- 台商在皖打造“幽兰谷”:深耕蝴蝶兰市场 花香飘四方
-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有关媒体报道答记者问
- 云南跨国春晚走进孟加拉国 中国红与金色梦想交相辉映
- 果蔬存放小窍门 你做对了吗?
- 火锅之都重庆或成旅行热门
- 以色列总理:希望与叙利亚过渡政府“建立关系”
- 四大一线城市均松绑住房限购政策,业内预测核心城市将现“小阳春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