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非遗春节即将到来,会有什么不同?
12月4日,春节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至此中国已经有44个项目列入了这个名录(名册),总数世界第一。紧接着又有好消息,三个民间传统营造技艺,包括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都从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转入了非遗的代表作名录。
进入世界非遗对于文化项目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现有的非遗的发展又给我们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怎么看待批量的非遗上新?
到底什么是非遗,就是所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都算,包括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等,那么我们怎么来看待我们现在的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非遗却被全世界看见了,越来越世界闻名,怎么来看待我们的这种批量的非遗上新?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 萧放:人类非遗的评审是每两年一次,每一次中国只能提交一个项目,所以这个项目评审的过程实际上是挺复杂的,春节申遗实际上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了,一直到今年的3月份之前提交材料,后来这次被批准,实际上春节虽然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我们作为人类非遗我们这次提交其实真正说是一个喜事。那么这个“1+3”的问题,“1”是个常态,“3”是跟以前不一样的,就是说我们有三项急需保护的名录,通过转入到我们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这一个转进来说明我们这些年来在急需保护人类非遗工作方面作出了特别的贡献,就是做得很有成绩,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见,所以专家委员会给我们评审,让我们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第一个非遗春节会有什么不同?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春节了,要过2025年蛇年的新春,应该说这个春节会是我们的第一个非遗春节了。我们这个春节会有什么不同吗?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 萧放:春节就是大年,大年是年年过,当然年年都过得喜庆热闹,今年因为是成为人类非遗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当然我们就过得更加热闹,更加红火,更加喜庆。但如何让我们热闹、喜庆、红火实现呢?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人自觉地去参与这个年节活动,或者各个地方政府创造条件,让我们年节的氛围更加浓郁,让我们年节喜悦的气氛更加热烈,然后我们可能说既然是人类非遗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是不是有更多的传统热闹的方式,能够让我们进行呢,我想这是我们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可以考虑的问题。
名录项目中的文字表述,春节后面为什么有一个破折号?
在这次记录到名录项目当中的文字的表述,在春节后面有一个破折号,有一个副标题叫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副标题再去定义春节,这个实践又代表着什么样的含义?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 萧放:这个副标题其实非常有内涵,因为它是说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说它强调的是我们中国人在过新年时候所有的行为活动,因为大家知道我们过年,或者叫春节也好,实际上不是一个时间点,是个时间段,是从腊八到正月十五,这次申请文本也是这么写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过程中有三段,在岁末的时候,是辞年阶段,岁末跟新年之交的时候有一个团年的阶段,那么新年到的时候我们有个拜年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构成了一个社会实践的活动,那么这个社会实践里面包含很多,包括我们的拜年,包括我们的传统的烟花,包括我们的年节氛围的装饰,春联、年画,还有灯笼,还有社火表演等等都是我们的实践。怎么让我们实践,让我们的节日内涵得到呈现?其实节日内涵里边有好多深层的内容,跟我们古老的文明都有关系,但是我们有时候不自觉,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传承。
全国9100多家非遗工坊,意义是什么?
全国现在已经有9100多家的非遗工坊,它的意义是更偏向于技艺的传承,还是说去促进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 萧放:非遗工坊是我们国家这些年来在非遗保护过程中一个推广性的措施,实际上它跟乡村振兴、扶贫都有关系,就是说我们怎么把传统的技艺,传统的产品,把它调动起来,组织我们农村的劳动力,特别是妇女来加入工坊里边去,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来增加他们的收入。其实刚才讲了有非常多的工坊,而且取得很好的成效,我觉得这样一个措施是有针对性的。因为非遗工坊它的内容大部分是依托地方特色的产业,特种的技艺,特别的风土物产,然后把它加工出来,把它品牌化,把它推向市场。然后可以活化我们乡村的非遗,也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措施,很有成绩的一个方式。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我们在未来就是怎么让这种非遗工坊能够持续地变成乡村的生产的经济发展的一个补充,怎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它起到一个社会组织和文化的浸润的作用。非遗毕竟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除了经济的功能之外,文化的效应以及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有更多发挥。
怎样让更多年轻人接触非遗传承?
现在对于非遗传承来说,可能最大的矛盾点就在于怎么让更多的年轻人进来,怎么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进来去做更好的学习或者是规划,或者运营等等,怎么来形成这样的一种凝聚的效应?要破局的话,点应该在哪里?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 萧放:年轻人这些年来实际上对非遗对优秀传统文化兴趣是越来越强的,就是包括像李子柒这个现象,千万人点赞。很多年轻人也在把古老的非遗当作时尚,形成一种风气,带动了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当然如果说让年轻人兴趣转化为一个职业选择,这可能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条件的关照,或者说保护,或者提供便利,比如说要做一个新的产业,把非遗某一项内容作为他的一个品牌来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他第一批启动资金的时候,给他有支持,或者说税收方面是不是有奖励,或者有优惠。
还有一些年轻的手工艺人,他们不像一些成名的大师,产品可以卖得很高的价格,生活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说年轻的学徒工,他们要去做这手艺,可能自己生活的温饱问题,或者生活的基本条件都很难保障。这个时候是不是我们有一些贷款、税收,相关的奖励政策、支持政策,去支持年轻人,在一定时间给他扶持,让他形成他的产业,然后形成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我想这第一次的支持非常重要,还有持久的政策环境,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给他一个支持,让他有宽松的条件,然后把他的热情和精神投入非遗传承里面去,这可能对年轻人来讲是更大的问题。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华时评:日本的“划算”是全世界的“代价”——一论福岛核污染水处理
- 荠菜、香椿、春笋大量上市 “春天第一口鲜味”便宜了
- 中新健康丨专家建议防治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关口前移”
- “稳增长”久久为功 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 印度总理莫迪与比尔·盖茨讨论人工智能发展潜力
- 北京地铁6号线一列车单个车门故障 后续部分列车晚点
- 全国爱眼日“眼健康”消费升温,美团买药眼药水搜索热度第一
- 宁夏综合算力指数首次进入全国前10
- “五象北上”掀起“先锋狂飙”:文学不能失去先锋性
- 中英专业人士探讨AI法律和投资
- 戈宝权翻译手稿、研究论文原稿集中展出
- 贵州消防19车66人跨区域增援湖南华容
- 广州南沙沥心沙大桥被撞断 初步了解落水公交车上只有司机一人
- 报告称武汉算力中心以长江两岸分布式集聚发展
- 冠心病治疗最新共识发布 四十余位心血管权威专家共同参与
- 新能源汽车也有专属座驾啦!这艘运输专用船今日首航
- 对暴食症患者进行脑刺激治疗可减重
- 柏林及勃兰登堡中国留学生龙年春晚举行
- 浙江原创宋韵话剧在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上演
- “防短看长” 中国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指标
- 热门推荐
-
- (乡村行·看振兴)新疆兵团:食用菌种植开辟增收新“钱”景
- 研究认为美国对世界的军事干预适得其反 形成恶性循环
- 浙江文广旅厅副厅长王峻逝世 曾发起拯救老屋计划
- 北京三里屯700余餐饮店暂停堂食
- 广西举行“陆海空”跨国紧急医学救援综合演练
- 5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29种产品上涨
- 上海邮轮入境游客渐多 两艘访问港邮轮陆续抵沪
- (新春走基层)浙江义乌一村庄腊月发鱼近万斤:习俗已坚持超30年
- 迈出新步伐丨北京出“新” 起跑就要冲刺
- 天津海关研发再生金属检测装备 加快检测速度
- 596支团队角逐2024长三角(芜湖)算力算法创新应用大赛
- 广西壮民爱“壮欢” 每逢喜事“欢”声不断
- 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超两周,逾百新生儿面临生命危险
- 西南地区持续阴雨天气 华北黄淮等地大气扩散条件逐步转差
- 西班牙遭遇强降雨天气 已致51人死亡
- 俄白领导人举行会晤
- 广东年花市场火热 税务助“花经济”产销两旺
- “鹊桥”飞跨海峡:两岸婚恋新图景
- 新漫评:谁在试图砍掉中国“大树”?
- 脑中风后需“静养”?错!康复训练应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