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纪行)为馆藏文物“寻菌捉虫” 重庆科研团队出“妙招”
中新社重庆8月25日电 题:为馆藏文物“寻菌捉虫” 重庆科研团队出“妙招”
中新社记者 钟旖
书画、漆器、皮革类、纺织品等有机质文物易受保存环境中的光线、温度、湿度等物理因素影响,因害虫和微生物导致文物的生物劣化,也常困扰文物保护工作者。
中新社记者25日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获悉,该馆科研团队开展的“馆藏文物虫霉病害防治研究”项目正为业内文物虫霉病害防治提供创新方案,多项研究系“中国唯一”,相关成果已服务全国50余家文博单位。
“这是一项积累了30多年探索的研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部副主任唐欢介绍,重庆既是“雾都”又是“火炉”,湿热环境使文物很容易长霉、生虫。从20世纪90年代起,该馆文保工作者就向虫霉病害发起“挑战”,为馆藏文物生物病害防治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业内文物虫霉病害防治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还组建了一支“既懂生物又懂文物”的复合型研究队伍,半数以上的“90后”青年来自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
“我是学习农药学的,没想到所学能应用于文保领域。”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刘家路博士称,其最大的变化是把研究虫的工作从农田搬至博物馆。霉变主要由真菌引起,而虫害是文物本体及其环境中存在的虫源直接导致的,为摸清虫霉病害的“家底”,入职三年多,他和团队已到中国60余家文博机构“寻菌捉虫”。
基于来自全国各地的虫霉病害数据资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功建立中国唯一的馆藏文物生物病害致病菌种库和虫种库,涵盖真菌182种、害虫8种、病害图片8000余张,为虫霉病害消杀效果评估提供指示菌和指示虫。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团队还搭建了中国首个文物常见生物病害在线专家系统。通过图片和序列上传比对,实现馆藏文物生物病害快速识别,极大提升了缺乏生物背景知识的基层文物保管人员对文物虫霉病害风险的感知和管理能力。
记者了解到,文物霉变和虫蛀一旦被肉眼发现时,往往已经十分严重,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带来极大困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覃丹介绍,除了馆藏文物生物劣化机制研究、数据库建设,团队近年来还通过研发植物源熏蒸剂与装备,实现馆藏文物生物病害防治技术的原创性突破。
“植物精油因其天然的抗虫和抗霉特性,常被用于农业、日化、医药等领域,这启发了我们。”覃丹说,团队通过查阅文献,筛选出上百种可能对文物虫霉病害防治有效的植物提取精油,在反复测试和优化后,成功调配出10余种高效、安全并适用于环境消杀的植物源熏蒸剂配方。此外,团队原创设计的最新版本熏蒸器内设传感器,能自动感应环境温度和湿度,当温度和湿度超过一定阈值时,熏蒸器会自动启动,确保文物保存环境的适宜。
“目前,团队科研成果辐射范围涵盖湿热多雨、霉虫高发的南方地区以及寒冷干燥的西北地区,极大地拓宽了研究成果的应用场景和适用区域。”唐欢表示,从微观到宏观,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虽然“馆藏文物虫霉病害防治研究”的维度众多,但文保工作者“服务文物保护需求”的初心不会改变。(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存量首套房贷降利率效果如何?中国央行回应
- “并行港”物流模式首票试点业务在湛江落地
- 江西建成5G基站超10万个
- 兴凯湖冬捕节启幕 首网“出水”10万斤鱼
- 连云港中欧班列:架黄金通道 汇聚发展动能
- 给月球撞出两个大坑的神秘物什么来头?
- 崔东树:中国车市促消费潜力大
-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四方联盟在银川成立
- 刚拍的CT,为啥换家医院就不认了?
- 马来西亚内政部长:近期治安事件非有组织连环犯罪
- 为尽快售出房屋签订独家代理协议?法官提醒:需谨慎
- 科技再续敦煌飞天神话
- 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条件没有改变
- (成都大运纪事)成都大运会火炬手何玉涛:传递理想信念之火 点亮纳税服务人生
- 网友热议北方多地积极应对高温天气 出“凉策” 送清凉
- 山西干黄粉虫首次出口丹麦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森林消防支队开展应对冰雪灾害拉动演练
- 重庆南岸区加快建设重庆高质量发展南部增长极
- 点亮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关键节点 “京西小故宫”预计10月对外开放
- (经济观察)税收数据折射中国经济有利条件未变
- 热门推荐
-
- 圆形方孔钱通行2000多年的“顶流密码”是什么?
- 学习绘文|于千年竹木中,品“牍”早期中国
- 泰国首家“中文音乐教室”揭牌
- 融合茶与陈皮养生文化 陈李济陈皮养生茶道馆北京首店正式开业
- 美媒:拜登赢得美国北达科他州民主党初选
- 贵州“两新”政策带动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 美防长住进ICU3天后白宫获通知 白宫感到“震惊”
- 世界技能博物馆推出首个临展“世界陶瓷技艺展”
- 日本登月探测器通信恢复
- 端午假期临近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出入境客流攀升
- 智慧交通成果吸睛 各国客商浙江觅商机
- 超前谋划储备、项目建设提速 多地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 山西吕梁田间地头的“电管家”:“把脉问诊”助春耕
- 韩政府重申医学院扩招等政策不变 促医学界尽快拿出方案
- 贵阳逾万人雨中嗨唱“路边音乐会”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走访查尔斯·达尔文大学
- 上海评弹团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上演快闪音乐会
- 京蔚高速北京段正式通车
- 韩国首尔多名公务员收到恐吓邮件 要挟杀害政客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