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虚拟现实、裸眼3D……新技术让博物馆展品“动”起来
◎本报记者 都芃
暑期来临,各地博物馆人流量增加。近年来,文博产业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为公众休闲游览的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各地博物馆积极应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VR)、裸眼3D等技术,创新展览、互动形式,让观众感受到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之美。
虚实结合丰富体验
“戴上这个虚拟现实眼镜,可以‘穿越’到古代,看到过去大河村居民的生活场景。”在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一楼展厅的VR体验区,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刘奕畅介绍,观众戴上VR眼镜后,用手柄点击不同页面,就能看到大河村先民的生活场景。
在VR技术帮助下,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不再单纯用眼睛观看展品,还可以“参与”到展出中,更直观地了解展品。
在敦煌莫高窟景区内的数字敦煌沉浸展馆,观众戴上VR眼镜后,可以“走进”洞窟,打破时空束缚,“穿越”到1400多年前精妙绝伦的壁画世界。利用VR技术,工作人员对洞窟进行了1∶1高精度立体还原。在相关设备帮助下,观众不仅可零距离观赏壁画,而且可以“飞升”到窟顶,化身壁画故事主人公,与雷公等40余位神仙“共舞”。
与VR技术带来畅游虚拟世界的体验不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叠加,给观众带来虚实结合的参观体验。
在成都博物馆,观众戴上AR眼镜走进展馆,看着感兴趣的展品,随后眼镜中便会弹出展品图片介绍与视频讲解。这使线上讲解内容与线下展品有机融合,显著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如果不想佩戴AR眼镜,观众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指定App,使用AR功能。例如,相关手机App中的AR导览功能,将AR技术和线上地图结合,可实现3D立体导航,把导航路线叠加在真实世界道路上,指引观众尽快到达目的地。
除此之外,相关App在指定地点还设置了虚拟讲解员。观众扫描指定内容即可“召唤”虚拟讲解员,聆听有关展品的讲解。
光影技术还原历史
鸟儿飞翔、花朵绽放、溪水流淌……走进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随着全息投屏“画卷”徐徐展开,高5米、长40米的数字长卷将600多年前的《富春山居图》生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借助全息影像、裸眼3D等光影技术,沉浸式数字展览成为博物馆新的展出方式。观众站在展厅中便可“重回”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古代文明。
“利用光影技术辅助展示,在当下已经十分普遍。我们在整个展馆100多个位点运用了多种最新的光影技术,包括OLED交互、裸眼3D等。”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介绍。
在郑州博物馆二楼的裸眼3D展示屏前,游客只需站在地面上标示的“最佳观看位置”,就可获得“呼之欲出”的视觉体验。
郑州博物馆管理中心主任杨建军介绍,运用裸眼3D技术,游客无需佩戴眼镜或者头盔等辅助设备,就可以看到3D图像。它打破了传统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可以看到展品更多细节。
目前,郑州博物馆已对5件馆藏精品文物进行裸眼3D展示。
线上观展足不出户
除了不断更新展示、交互方式,近年来我国许多博物馆借助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在网站、小程序等平台办起了云上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将线下展览搬到线上,创新文物展示传播方式,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观众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够畅游文化海洋。
西安博物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采用实时云渲染、生成式人工智能、3D高清建模等技术手段,将文物藏品转化为可虚拟互动的内容。例如,在以重要馆藏《辋川图》为基础塑造的元宇宙3D互动空间中,观众可以借助手机、电脑、虚拟现实设备等,进入线上元宇宙空间,化身《辋川图》中的人物,自由行走在王维笔下的辋川二十景中。每到图中一景,都会触发相应的图景介绍以及王维所写的诗词,一景一诗,相互映衬。伴随着画中美景和王维的诗词,观众可以在笔墨山水间,尝试体会王维当时的心境。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动“智慧国博”建设。国博App、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的开发,让“云端国博”“国博云展览”“国博云直播”等活动成为常态。观众在云端就能欣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精品展览,近距离领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2023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新成果——中华文明云展试点上线。与以往展陈不同,该展览由我国博物馆界首个数智人艾雯雯担纲导览,引领观众沉浸式线上观展。
“祝贺可爱的艾雯雯入职”“古代记忆牵手现代科技,穿越现实感满满”……网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留言板上写下了对艾雯雯的赞美。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贺占哲介绍,中华文明云展是以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为基础打造的线上展厅。
“每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参观的观众都特别多。我们希望更多人在家里就能够看到这个展览,所以引入数智人艾雯雯,让它带领大家参观,会让观众感觉更亲近。”贺占哲介绍,艾雯雯既是一个虚拟角色,也是一个数智角色。研发人员利用数字孪生、骨骼绑定、动作捕捉等技术,让数智人拥有生动的表情与丰富的肢体动作,使静态的数字模型“活”起来,变成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与此同时,研发人员精准还原了展馆三维透视空间,利用三维与实景视频合成渲染技术,让艾雯雯“走”进现实场景。
艾雯雯可与馆藏文物产生神奇“感应”,具有让文物“活”起来的独特能力。除此之外,艾雯雯还拥有超强的自学和自适应能力,能够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与观众的互动技能。(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今年超1.1万人死于枪支暴力 近500名未成年人丧生
- 深圳房贷首付最低下调至两成
- 浙闽赣皖省际创新“法治+脱口秀” 推动普法走心入脑
-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打造数字经济等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 德国科隆一变电站着火 上万户家庭停电4小时
- 京港澳台少年儿童绘画交流活动成果发布,葵花药业助力中国儿童健康成长
- 中新健康丨高度近视患者能摆脱眼镜吗?ICL晶体植入术带来福音
- 报告:2024年全球移动广告行业回暖
- 在苏门答腊追寻郁达夫
- 中新健康丨春季哈欠连天一定是“春困”吗?专家:可能是脑卒中信号
- 广西区博入围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
- “零添加”“纯天然”食品真的健康吗?食品添加剂能吃吗?专家解答
-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传递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 年内第二次!国内油价调整大概率搁浅
- 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评委畅谈电影创作
- (第六届进博会)突破17亿美元 中国能建本届进博会签约总金额将创新高
- 《百鸟朝凤图卷》背后的故事
- 聚焦潮流新业态 北京发布“打卡酷玩新地标”地图
- 商务部:2024年1月全国吸收外资1127.1亿元人民币
- 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6% 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长33.3%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光州总领事馆举办2025年新春招待会
- 湖南浏阳推动湘商回归 聘企业家为“招商顾问”
- 今日小寒|光阴流转,年味渐浓!
- 韩国首尔一车辆冲入汉堡店致6人死伤
- 《乐韵岭南》音乐会奏响星海音乐厅
- 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发生4.6级地震
- 毕业求职,这些要点你必须知道!
- 2024浙江乡村文旅运营大讲堂举行 解锁乡村发展密码
- 百度Q3财报:营收344.47亿元,AI原生应用数据指标显著增长
- 南京通报“2·23”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情况
- 吉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试点“节水驿站”
- 荧屏“炫富”当止
- 四川雅江“12·09”森林火情大批救援力量增援
- 浙江义乌成立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学院 赋能乡村振兴
- 哈尔滨火爆“出圈”带来哪些“冷”思考
- 摄影定格时代群像 浙江逾300名新中国同龄人获肖像照
- 装载360吨出口货物 江西瑞金至美国洛杉矶全程铁海联运班列开通
-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部出版 《白洋淀上》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喝彩
- 支持率低迷 日首相岸田文雄称最早9月13日改组内阁
- 向“新”而生 探访河南民企何以“焕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