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文物局成立聚焦古建筑保护联合工作站
中新社太原7月11日电 (记者 胡健)古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联合工作站(以下简称“古建筑保护研究联合工作站”)11日在山西太原揭牌成立,这也是中国国家文物局首个聚焦于某一重点领域的联合工作站,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古建保护难题。
山西现存古建筑28027处,其中元代及以前木结构建筑518座,居全国之首。这些古建筑门类齐全、序列完整、样式繁多,构成了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与此同时,在古建筑精细化勘察、营造技艺复原、结构加固以及壁画彩塑保护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重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山西官方先后出台《山西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探索利用政府一般债券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设立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拓宽文物保护资金来源,实施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刘润民表示,期待古建筑保护研究联合工作站更好地发挥各方人才、技术等优势,以联合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为纽带,以人才队伍培养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体系。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介绍,2004年,国家文物局启动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目前已在全国建设40家。2014年起,国家文物局先后在西藏、新疆、云南设立重点科研基地联合工作站,其已成为文物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探访新生儿家庭陪护病房:用“家”的温暖创造“生命奇迹”
- 内蒙古8岁女孩患1型糖尿病 全城爱心接力渡难关
- 今年上半年四川外贸出口3000.5亿元 同比增长5.4%
- 陈伟霆刘雅瑟携手上演跨时空缉凶 《太阳星辰》开播
- 藕粉里面有没有藕,不难说清楚
- 青海高原庆丰收 以“会”会友共建开放合作平台
- 日本九州地区遭台风袭击已致74人受伤 超25万户停电
- 上半年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营收同比增长10.4%
- “长江好书”在武汉发布 展现长江文化精髓
- 越南工厂租金“贵过”东莞,中企称“弯腰挣钱”的时代过去了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发生3.4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中国专家最新研究:人体虚弱可增加房颤风险
- 江西南昌“1·8”20死19伤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俄外交部召见美大使,要求美方就“北溪”事件作出解释
- 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建设 促进双边经贸往来
- 长春汽博会观察:从出行工具到第三空间 中国汽车懂创新更懂生活
- 英国曼彻斯特发生持刀伤人事件 已致1人死亡2人重伤
- 北京5条地铁24日延长运营时间 保障重点场站旅客夜间接驳需求
- 2025年江苏“新三样”从长江入海口太仓发运全球
- 男子追求已婚女子并持续上门骚扰 法院这样判
- 热门推荐
-
- 法国艺术家手绘陆游诗:一场跨时空的文艺对话
- “思想+艺术+技术” 《千年调·宋代山水花鸟》沉浸式展现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 男子声称被鸣笛吓到要求公交司机给狗道歉?谣言
- 沪渝蓉高铁钟祥汉江特大桥主塔完成封顶
-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员会:研究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 建设生态文明高地
- 16万公里铁路,托举起流动的中国
- 委内瑞拉总统:关闭驻厄使领馆 召回所有外交人员
- 北京地铁试点非高峰时段“运快递” 固定线路不影响乘客出行
- 浙江教育观察:档案馆里“研学”有何意义?
- 黑龙江:今年以来页岩油和页岩气产量分别同比增142%和108%
- 韩国坠机事件最新!韩媒:“机上181人,大部分人员推测已死亡”
- 江西举行“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现场交流活动 营造尊医重卫良好风尚
-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联动千企万店 打造惠民利企新生态
- 看产业沃土如何发“新”枝——2024年中国(辽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侧记
- 广西力争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以上
- 中国科研团队揭示花椰菜分步驯化历程
- 长征故事|长征路上,为何有一群“女挑夫”?
- 多部门全方位、精细化服务 助力学子高质量充分就业 “职”通未来
- 天气炎热,高温津贴怎么发?
- 记者手记:黄土高原窑洞“普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