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舌尖上的美味,流淌的运河记忆:杨村糕干穿越600余年
作为“流动的文化”,大运河不仅是文化传播的纽带,更推动了我国地区文化繁荣与创新。“南北舟车毕集,舟楫骈至辐辏”正是对当时繁盛情况的记录。人员流动让运河沿线名吃荟萃,形成了众多非遗美食。软糯醇香的杨村糕干作为武清区的美食代表之一,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食客的检验,得以流传至今。
运河飘来的杨村糕干
说起杨村糕干的历史,当追溯到明永乐年间。1404年(明朝永乐二年),浙江绍兴山阴县农民杜金、杜银兄弟俩举家迁移到天津武清杨村地区。由于大运河途经杨村,漕运发达,杜氏兄弟就在此安定下来。因为不熟悉北方地区的农耕方式,杜氏兄弟便做起了家乡的传统小吃——糕干生意。
由于他们做的发糕松甜可口,价格便宜,特别是运河漕船上的江浙地区船工,为在千里之外吃到家乡的美点,更是竞相争购,杜家买卖越做越红火。发展到杜氏第四代的时候,杜氏杨村糕干由走街串巷的行商,改变成为有正式门脸的坐商了。杜氏子孙陆续开了十几家糕干店。
清朝皇帝康熙南巡期间,曾经居住在杨村,地方官员就拿万全堂的糕干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品尝以后龙心大悦,接见了万全堂老板,授权给万全堂成为在杨村地区唯一制作糕干的商家,并指定杨村糕干作为贡品。到了乾隆皇帝执政时期,也曾南巡途经武清地区,地方官员照样把杨村糕干作为贡品给乾隆皇帝品尝。乾隆见杨村糕干洁白细腻如茯苓,便赐名“茯苓糕干”,还题词“妇孺恩物”。乾隆皇帝赐给杜氏家族购买官米的龙票,可以用来买官米做糕干。后来又经历了一些历史波折,到了光绪年间,杨村糕干仍被指定为贡品。
1984年,为了给天津食品街增加天津名特优食品的种类,杨村镇和供销社及十街秉承市、县各部门的指示,从天津聘请万全堂糕干铺的十三世传人杜建基任技术指导,献出配方,终于再恢复生产,至此,历时六百多年的风味食品声誉再起。
经过多年传承发展,杨村糕干的选料更为严谨,制作过程在基本保持原工艺的基础上更加考究。2007年,杨村糕干制作工艺被纳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遵循最初的制作技艺
作为杨村糕干的第十五代传承人,张杰从二十年前才真正参与到糕干的生产和销售中。“我妈姓杜,是杨村糕干创始人的后代,我从小就接触糕干。”张杰表示,经营糕干20年来,他始终坚持着传统工艺,“杨村糕干的原料只有大米、绵白糖和水这三种成分,所以特别健康。”
虽然杨村糕干的原材料只有大米、绵白糖和水,但制作工序却并不少。“把原料加工成糕干,需要浸泡、碾压、溶解、醒发、制模、熟制等10余个步骤,对生产技艺的要求也很高。”张杰说,从杜氏兄弟开创杨村糕干至今,杨村糕干的制作技艺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
在天津市万全堂糕干有限公司,工人们穿戴好工作服,严格按照流程进出生产车间。先进的生产和产品检验设备有序运转,晶莹的大米在电动石碾的碾压下变成细腻的粉,保留了原始香气。经过工人们一系列熟练的操作,大块糕干生坯在模具中成型,随后在切割、蒸制等工序中蜕变成一块块洁白软糯的糕干。
“如今的杨村糕干生产仍然遵循了最初的制作技艺,它与江苏地区传统糕类美食云片糕在技艺、原材料上有许多不同,有着自己的独创性和可传承性。说到传承,杨村糕干的原材料需要将米用石碾磨成粉,在我们的生产车间里,有的石碾已经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张杰一边向记者展示杨村糕干制作设备,一边介绍道。
让传统糕干走出更多新路子
杨村糕干吃法多样,既可以开袋即食,也可以蘸鸡蛋、裹面糊炸着吃,还可以泡牛奶、泡豆浆吃,老少咸宜。它不仅是很多人记忆中的老味道,也受到了年轻食客的欢迎。即便在这个特色小吃日新月异的时代,杨村糕干仍然有着一批忠实拥趸。
“正是因为一直坚持传统工艺,糕干的保质期成了制约销售半径的主要问题。”张杰表示,主要是保质期受限制,夏季的保质期大概在一周左右,冬季也就十几天。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度,他们每天都会往市区送货。“现在我们在市区有300多个销售网点,除了一些连锁超市外,古文化街、食品街都能买得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流运输的便捷。线上零售成了许多食品品牌拓展销路的重要渠道,杨村糕干也不例外。“在以前,我们的产品主要辐射范围是京津冀地区,主要采用线下销售。这几年来,我们陆续和多个电商平台的网店展开合作,看到有些距离天津较远的客户也愿意买杨村糕干吃,我们着实挺惊喜的。当前,我们线上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三成,势头不错。”张杰说道。
张杰表示,“我们非常重视这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正在致力于推动杨村糕干实现更多演变,比如尝试山楂、枣泥等不同馅料,让口感层次更加丰富。我们还将进一步挖掘杨村糕干的文化内涵,坚持品质、积极创新,开拓现场制售门店,发展直播销售,努力让传统糕干走出更多新路子。” (津云新闻记者 郭强)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公交车撞入托儿所 已致孩童两死六伤
- 青岛中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张某斌等三人故意伤害案
- 2023抖音奇妙派对正式收官 打开品牌创新营销新空间
- 国际最新研究:欧盟农业补贴的82%或都流向高排放畜牧业
- 冬季可食疗进补(中医养生)
- 美国加州迎来持续高温天气 多地爆发山火
- 民航局:预计中秋国庆超2100万名旅客乘机出行
- 受强降水影响 海南多地发布停课通知
- 50岁以上为带状疱疹高危人群
- 俄总统普京任命绍伊古担任俄安全会议秘书
- 公益捐赠助力山西四座“国保”古建完成修复,恢复对公众开放
-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
- 带来折叠新体验 vivo正式发布X Fold3系列
- 中央气象台停止对“格美”编号 湖南辽宁吉林等地仍有强降雨
- 年度压轴大戏讲述基层故事
- 日本一艘载有25人的渔船触礁 1人下落不明
- 湖南工笔名家赵洪琦42幅花鸟力作在广州展出
- 江苏前10个月纳入监测的文旅场所接待游客8.59亿人次
- 重庆秀山:拓展通道经济“朋友圈” 助推内陆开放实现新飞跃
- (身边的变化)“四好农村路”助力老区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 热门推荐
-
- 1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 强震已致土耳其逾3.6万人遇难 约旦外长访问叙利亚
- 2024第八届老舍戏剧节启幕,三个月90场演出规模创历届之最
- 陕师大回应教师被指骚扰女生情况 警方已介入调查
- 日本用“有毒”历史观渗透韩国
- 韩媒:韩国演员刘亚仁因吸毒被判一年有期徒刑
- 今年底高速公路车辆ETC使用量将超90%
- 严查拒载、议价、绕路等行为 北京开展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 埃塞俄比亚南部发生山体滑坡 已造成至少55人遇难
- 北京金融总资产超200万亿元 金融街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900余家
- 新疆铁路双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突破1万列
- 在李时珍的故乡探寻蕲艾传奇
- 别把购物节弄成算术节
-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最珍贵的艺术出处
- 中国官方:已建设边境森林草原防火隔离带7440余公里
- 豆瓣打出9.4分 韩剧《黑暗荣耀2》为何能高开高走
- 中秋当天傍晚升起最圆月
- 长沙频出楼市新政激活多样化购房需求
- 2024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大会在京举行
- 沪指小幅收涨0.2% 旅游股继续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