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剪纸、戏文纸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河大合唱”
中新网菏泽7月3日电 题:泥塑、剪纸、戏文纸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河大合唱”
作者 曾玥
如果将黄河文化比作一场大合唱,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的独特声部。
去年正式施行的黄河保护法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鼓励开展黄河题材文艺作品创作。
在“指挥棒”的作用下,黄河水滋养的文化更加百花齐放。
近日,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年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访山东菏泽,探寻泥塑、剪纸、戏文纸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背后的故事。
“嗨……呀,拉起来夯着!嗨……呀,拉起来夯着!”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市级非遗项目“菏泽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赵东民哼起一段黄河号子。
黄河号子,是早年间治理黄河筑堤修坝时,劳动者们为了统一节奏、协调动作、鼓舞士气而形成的民歌。
2022年,赵东民开始构思用泥塑表现黄河号子。为准确还原当时的场景,他反复回到黄河边重访修筑黄河大堤的老河工。从用的夯、唱的歌,到打夯的动作、拉土的场景,赵东民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解细节,又用了三四个月制作、打磨、修改、定型。
“没有生活,做出来的东西不会生动,也经不起推敲。”这是赵东民从父辈言传身教中习得的规矩。从业30余年的他已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菏泽泥塑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运用捏、塑、雕等技法,历经取泥、摔泥、醒放、塑形、上色等10多道工序,使用压刀、刮刀、锤子等近20种工具,一件泥塑从黄河胶泥到最终“出炉”的工艺品,短则一个多月,长则大半年。
循着老一辈教的“章法”,赵东民又渐渐摸索出新的路径:他将自己进修学到的学院派雕塑技法与菏泽传统泥塑技艺相结合,又在以神话传说、古代人物为主的传统题材之外开拓更多现实题材。其中,黄河题材是重要组成部分。
一块泥,从黄河中来,又“到黄河中去”。
“老百姓在黄土地上种出来的是吃的粮食,用黄土地上的黄河胶泥捏出来的是‘精神粮食’。”赵东民说,这份“精神粮食”不仅是黄河沿岸民风民俗的具象表现,更是故土乡情。
乡情,对于菏泽市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秀玲来说,还有一个更具体的名字——黄河情。
这也是她为一幅宽0.63米、长12米的剪纸作品取的名字。四川黄河九曲第一湾、宁夏丝绸之路驼队、山西壶口瀑布、河南三门峡大坝、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沿黄九省区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
为展现黄河万里奔腾的恢弘气势,杨秀玲用“阳剪”表现水流,用“阴剪”表现两岸景观,融合南北两派的艺术风格,既追求大意大象,又注重精雕细琢。
但“近乡情怯”。剪到《黄河情》的山东段时,杨秀玲放缓了手中的节奏。
整幅作品耗时4个多月,山东部分用了近四分之一。从构思、绘图到剪纸、装裱,杨秀玲前后调整了3个版本,因为“总感觉少了一些东西”。
她顿了一下,“我想表达的情感还不够”。
当“母亲河”走进家族传承近300年的剪纸,杨秀玲在作品里找到了更深的共鸣。
近年来,杨秀玲与30多名剪纸爱好者一起,组建起郓城剪纸艺术传承研究院,她的女儿和外甥女也参与其中。今年年初,杨秀玲在菏泽市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推进“非遗+文化”的结合 促进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建议》,呼吁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建设有关非遗的文化产业基地,开拓手造“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正在开辟非遗“新路子”的,还有省级非遗项目“曹县戏文纸扎”传承人赵曼丽。
站在大型非遗项目作品《黄河谣》前,她用本土方言诵起民间歌谣。在她看来,这是进行二次艺术创作的“音符”和“乐谱”。
2023年春,赵曼丽带着100多名中小学生历时两个多月,以鲁西南地区口口相传的民间歌谣为载体,用戏文纸扎、面塑、泥塑等非遗技艺与综合材料,再现尧作成阳、舜渔雷泽、大禹治水等传说故事,以及春耕、播种、运粮等生活场景,组成作品《黄河谣》。
“通过这样的创作,既能让孩子们了解从古到今黄河岸边的人物和故事,与远古‘对话’,又能让他们学习非遗技艺,创造他们心中的时代风貌。”赵曼丽说,民谣打通了历史故事与现代艺术的情感共鸣,“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黄河水滋养的精神财富,需要孩子们去感受、去创造、去继承、去发扬”。
近日,赵东民正在准备“非遗进校园”的新课纲,杨秀玲带着新学员投入到汉服剪纸的创作中,赵曼丽构想的非遗新项目也已初具雏形。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河大合唱”弦歌不辍,回响不息。(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
- 澳大利亚悉尼将举办丰富活动庆祝龙年春节
- 每日优鲜成武汉最大生鲜电商,8月订单破百万
- 韩媒:韩国多个市民团体举行集会 要求尹锡悦辞职
- 环境污染促使动物改变行为 寄居蟹学会用垃圾作壳为“家”
- 国铁集团郑州局端午小长假累计发送旅客超347万人次
- 202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
- 可生物降解电路助电子产品更好回收
- “小商会”大作为 青海商会开拓基层治理促改革
- 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山体滑坡初步摸排有21人被埋
- 湖南娄底:“垂直工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 西安至定边将开行直达动车
- 被长城汽车公开举报后,比亚迪回应!
- 2025年国考今开考:拟招3.97万人 超340万人报名过审
- “跨境理财通”2.0试点正式落地 新增证券公司渠道
- 粤桂两地打通名特优农产品产销对接“任督二脉” 推动“桂品入湾”
- 北京翰海2024秋拍预展近1500件艺术珍品
- “上海—贝尔格莱德”首条直飞航线开通
- 吃完粽子如何垃圾分类?
- 中欧班列(成渝)已连续3年开行超5000列
- 热门推荐
-
- 民调:银行接连倒闭损害美国人安全感 近半民众担心存款安全
- 安徽境内扬子鳄野外稳定种群数量超1000条
- 湖南省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市场上线
- 河南两会关注“胖东来现象” 文商旅融合迈上新赛道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爱拼”的福建如何“拼”出高质量发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铁矿石市场监管
- 清华草坪上响起台湾的音乐
- 阿里巴巴:期待在ESG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深交流合作
- 美“封禁TikTok”引强烈反弹,美媒:正撺掇针对中国“电子孤立”
- 浙江宁波民主评议“快问快答”:如何快乐优雅地老去?
- 北京建立林地保护利用体系 进一步优化林地格局
- WWF“安居工程”助中华秋沙鸭诗意栖居
- 公安部部署开展“净风”专项行动 依法打击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活动
- 县域文旅正持续走红 小城游何以受青睐
- 中亚“伙伴”谈对川合作:期待直航 拉近“心”“地”距离
-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5月小幅上涨
- 锻炼前后喝水的诀窍 你知道吗
- 爆火的博物馆文创冰箱贴,背后“火”的是什么?
- 靳军辉:呼吁建立符合光伏行业特性的碳目标及减排路径标准
- 威神V出席2023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