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左雨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能,是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在“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系列融媒体访谈中表示,要以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系列融媒体访谈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与中央企业媒体联盟主办,中国新闻网联合主办。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能
国资央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于旭波表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能,是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通用技术集团正是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在新赛道抓住了新机遇。
国之大器,始于毫末。高水平的精密测量技术和精密仪器制造能力,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必备条件,在机床领域更是如此。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是实现高精度定位与控制的“精密之眼”,是许多领域的关键核心部件,却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
据于旭波介绍,通用技术集团与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合作模式,以现金出资,重庆理工大学以37项专利入股,共同成立国测时栅公司,快速实现了纳米时栅技术在机床领域的转化应用,打破了之前“利用空间测量空间”的传统思路,颠覆了原有的光栅技术,以“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实现了换道超车和进口替代。
“中国人手中从此有了自己的‘精密尺子’。”在于旭波看来,通用技术集团在纳米时栅技术上的突破,正体现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视频: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来源:中国新闻网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是全国两会期间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于旭波在提案上持续了往年对科技创新的关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引擎,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于旭波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先进制造企业的人大代表,他在履职过程中一直非常关注科技创新工作。
“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
他认为,现阶段,我国机床领域硕博士等研究型人才教育培养主要依靠高校和部分科学研究机构,而且侧重理论学习,存在学用脱节的现象。
针对我国机床行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淀和供给不足的问题,于旭波提出了《关于支持制造业转制院所、行业领军企业申请新增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建议》。“建议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支持机床等有条件的制造业领域转制院所、行业领军企业成为能够自主培养硕博士的学位授予单位。”
他还指出,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既要兼顾转化效率,又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在实践过程中,国企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在定价上缺乏国家估值标准,另一方面在转化应用上缺乏可操作的方法。
针对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于旭波提出了《关于加快建立科技成果估值定价国家标准的建议》。“建议建立科技成果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国家科技成果估值平台、加快市场化机制的专业化机构试点等。”
以改革推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在推动现代新型国有企业建设中,改革是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国资委此前指出,要着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通堵点卡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谈及全面深化改革,于旭波称,近年来,集团以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成为中央企业在机床装备、医疗健康两个领域的领军企业。
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攻坚之年,国企又应如何在发展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在于旭波看来,一是要持续围绕“三个集中”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二是要持续围绕“两个一以贯之”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三是要持续围绕“管资本”提升集团资本运作能力。四是要持续围绕“三能机制”深化制度性改革。
“集团机床装备、医药医疗健康两个主业关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2024年,我们将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发展,加大高端数控机床、纤维新材料、生物制药、健康产业、高端医疗器械等新产业布局,增强体系化发展能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和‘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视频: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来源:中国新闻网
于旭波表示,新时代新征程,通用技术集团将打造以人为本的全业态、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大健康产业新生态,努力成为以“好技术”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的服务典范,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精彩观点】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陶身体剧场成立15周年演出“数位系列”将在国家大剧院展演
- 旅日大熊猫“彩浜”迎6岁生日
- 保温杯手中“爆炸”,只因泡了它?很多人都这样做过!转给家人→
- 滴滴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携手巴西合作伙伴助力绿色出行和数字支付
- “拾载有戏” 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将启
- 黑龙江孙吴:男子收拾仓房发现59发子弹上交民警
- 小剧场京剧《成佛记》福州首演 彰显福建民俗
- 时速350公里的成都至重庆中线高铁全线首孔箱梁预制成功
- 青海“三北”工程六期重点项目已全面启动
- 茅威涛再谈爆款越剧《新龙门客栈》:绝非一蹴而就
- 以军称打死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
- 2024中国经济“驱动力”观察
- 中新健康丨中国疾控中心:进入夏季需关注手足口病、百日咳等疾病
- 民航局发布《航站楼旅客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设施建设指南》
- 广佛西环建设迎新进展 广佛同城化建设加速
- 求同存异共话发展合作 “2023·中德人权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 “Z世代”画像中国分享座谈会在成都举行
- 人民财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持续恢复向好
- 蒙晋冀相邻三市签订协议 “长城金三角”拓宽合作领域
- 新疆巴州300余万亩棉田花开正盛
- 热门推荐
-
- 当年轻脱口秀演员登上戏剧舞台
- 朝鲜成功试射中远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 纪念首演60周年 中芭将在天桥剧场连演十场《红色娘子军》
- (聚焦博鳌)周小川:亚洲迈向电力零碳需要更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
- 琼江洪峰过境重庆潼南 已转移10706人
- 刘子微:京剧艺术创新的弄潮儿
- 江西南昌:田间地头农事忙 播种来年“新希望”
- 韩国车企突围经济放缓“泥沼”
- 重庆多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 朔州滋润机场正式通航 山西再添“空中通道”
- 叶挺生平事迹展(新展)在广东惠州开展
- 从原材料大省到新材料强省,甘肃科创如何“老树发新芽”?
- 克宫:普京与阿曼苏丹通话,系两国建交后首次最高层接触
- 111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提振市场信心
- 广西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 促“药食同源”商品企业集聚发展
- 中外专家指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 南昌航空口岸冰鲜水产品进口火热 运用“两段准入”监管模式
-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监测到越冬水鸟约17万羽
- 2023年安徽粮食加工业年产值预计突破3100亿元
- 北京市属10家公园在春节期间对游客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