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客到主角 博物馆搭台邀观众置身“史”内
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 题:从看客到主角 博物馆搭台邀观众置身“史”内
中新网记者吕少威
“咚咚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内传来浑厚的鼓声,循声望去,一位身着古装的俊美“青年”正用力击鼓。全国首部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在此上演。
“击鼓人”名叫谢佳男,本职工作是银行职员,在该剧中客串演出,这是她第一次从“观展”变身“参展”。
角色的演变缘于今年5月初,她与孩子一起观看了该剧的表演。“在历史古迹中的穿越式演出,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代入感很强,观看时已然觉得自己是这段历史的主角,连同孩子一起饶有兴趣地看完了全场,记住了很多历史故事。”谢佳男告诉记者,随后她便萌生了参演的想法并梦想成真。
这场演出的举办地——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位于距今有400多年历史的“京师首刹”长椿寺内,三进院落隐于民居之间,在高大的百年国槐荫庇下尽显古韵。
走进博物馆,院内第一座独立建筑即为序厅,“此地为宣南”五个大字让观众置身历史时空,听该剧的主角之一——老神仙石额公讲述宣南一地最早的由来:明嘉靖年间,北京拓建外城,外城划分为八个坊,其中正对宣武门的两片区域,分别称作宣北坊与宣南坊,宣南就此得名。清代,汉族士大夫在宣南聚集、生活,士人越是聚居,就越能吸引更多他处和后至的士子、官僚来此居住,最终形成了宣南士乡,并衍生出以汉族士人文化活动为代表的“宣南文化”。
整个导览剧围绕老神仙石额公和进京赶考的晚清举子弘生二人展开,在他们的引领下,观众以“亲历者”的身份沉浸式寻迹历史、听历史趣闻。
在弘生央求下,石额公还“施展法术”带观众一起“穿越时空”到孙公园领略万卷楼风采,看颜李讲学论道,赏笔墨丹青,随后又返回“现实”,经历清末“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见证宣南报业发展变迁史,感受文人士子及热血青年的家国情怀。
剧中设有多处互动环节。石额公会随机邀请一名观众,让其回答哪些道具可以带进古代科举考场,进而讲述中国古代科举相关历史知识;观众还能参与到“戊戌变法”游行队伍中,高呼“拒绝议和,变法图强”等口号。在台词语言风格上,创作团队特别加入了“北漂”“平板电脑”等现代词汇,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拉近了演员与观众距离。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馆长张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剧是我们探索出的展陈活化新路径,一改‘我讲你听’的传统观展模式,让观众变成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逼真历史场景搭建和演员投入的表演让观众不知不觉走进历史深处。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许多观众动情地流下眼泪,演出结束后仍伫立许久不忍离去。
据该剧导演、文保剧社负责人袁子航介绍,该剧自2023年5月18日首演以来,已有近万名观众感受了宣南文化的魅力。为丰富剧本创作,他们还增加了京剧、昆曲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同时,为增加更多沉浸式互动体验,主创团队邀请更多成员加入演出,有普通观众、戏剧爱好者、文博爱好者,也有京剧、相声、说唱演员等。
“可以说场场有‘彩蛋’,常看常新。我们就是希望对宣南士乡文化进行更深入挖掘,同时将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风骨巧妙融合进去,让观众身临其境,不虚此行。”袁子航说道。
在即将到来的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还推出了一条宣南士乡研学探索线路和全新的演出剧本,包含林则徐、谭嗣同、林白水、邵飘萍等爱国先贤故事,主题是“天下己任,翩翩风骨耀宣南”。同时,还推出线路上名人故居“打卡集章”等时兴的互动体验。
伴随各式各样展览层出不穷,提升观众参与度渐成增强博物馆吸引力的“秘诀”。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场名为“博物馆的光辉由你点亮”的主题展教活动即将举行。活动中,观众不仅能够了解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职能,还可以通过互动参与的形式,体验标本的鉴定分类、入库收藏工作,根据文献资料模拟骨骼的研究装架工作,以及微型展览的设计搭建工作等,变身“研究员”和“策展员”。
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将通过学习单,带领小朋友们探索恐龙化石的发现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运送到博物馆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装架并最终展示给公众的,从而激发他们对博物馆和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无尽的好奇心。
躺在地上仰望“星空”,俯身探“海底世界”,观身旁4层楼高的恐龙漫步,尽情在大自然中遨游……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打破“时空界限”提供了可能,也为观众的深度游馆开辟更大空间。在中国电影博物馆3500平方米的展厅内,地屏、立屏等巨型荧幕环绕四周,精彩的声画效果如梦如幻。位于北京通州的全国首个声音艺术博物馆内,来自七大洲的独特自然声场仿佛让观众置身世界各地。在那一刻,每一个观众都是博物馆中的主角。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目前,中国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总数排名世界前列,免费开放率超过90%。随着中国“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多地博物馆接待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据国家文物局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郎劲松向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各地博物馆竞相创新展陈手段,让更多文物、历史“活”起来,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沉浸式互动体验方式,增强了观众“历史主人翁”意识。在此过程中,历史与观众实现“双向奔赴”。
在她看来,当前,得益于“博物馆+”不断融合新场景、新业态,博物馆已愈发成为公众日常社交、打卡“新宠”,焕发出勃勃生机。“到博物馆去”正逐渐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安机场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迎来今年首批进口水果
- 兰新铁路精阿增建二线工程博乐东至阿拉山口区间双线电化开通
- “适老化”服务让金融更有温度
-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组织首次彩排
- 假期消费新意浓
- 北京电商协会会员大会暨“首都电商大讲堂”启动
- 海南举办自贸题材图书联展 向公众普及自贸港知识
- 台风“小犬”来袭 福建沿海54条客运航线停航
- 【中国网评】G7联合声明自相矛盾,凸显美反华政策不得人心
- 国家地震应急响应升至二级 救灾应急响应升至三级
- 去年以来福建破获毒品案2200多起
- 收购美钢公司受阻 日本制铁公司正式起诉美国政府
- 一部剧折射一部发展史 从《爱在平凡》看童装之都蝶变
- 突发!越南河内一5层建筑爆炸起火 已致14死3伤
- 今年春运广铁预计发送旅客7450万人次
- 工信部: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台风预警:“潭美”强度缓慢增强 浙江福建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 | “听”绝色微山湖的自然交响
- 第二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展望新起点
- 史上最严车检来了? 记者求证:不实消息
- 热门推荐
-
- 青海省今年前10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38倍
- 聚力“减磷”为河湖“减负” 湖南守护洞庭清波入长江
- 山东省青岛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 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提速落地显效,实现“绿色崛起”
- 主旋律影片激起观众家国情怀 《万里归途》领跑国庆档
- 2025年天津邮轮季开启 一季度将迎出入境邮轮40余艘次
- 400余知名企业聚首“投资安徽行” 外企看好产业链及人才
- 寒潮致宁波山区电线覆冰 3100户用户停电
- 韩媒:韩检方认定第一夫人金建希无操纵股价嫌疑
-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朝鲜向半岛西部海域发射数枚巡航导弹
- 研究报告:夫妻有酬和无酬劳动时间差异正在显著缩小
- 第十二届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七大奖项颁布
- 幼儿园因放假预扣教师社保费 法院认为此举违法
- 海外网评: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
- 乌军称再次突破俄乌边境 俄方暂未回应
- 东南亚旅业代表组团探访三亚 共拓三亚旅游市场
- 中国纺织大会在浙江柯桥举行 科技赋能“万物可织”
- 日本自卫队“鱼鹰”在日美联合演习时紧急着陆
-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395个点 1美元对人民币7.1596元
- 江西瑞昌:科技创新提品质 产销两旺势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