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横店变“竖店”的微短剧正在向流量要质量
从原先的野蛮生长到朝着专业化、精品化的路径发展
让横店变“竖店”的微短剧正在向流量要质量
从今年春节期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大过年的》等微短剧爆火,到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热议微短剧的发展,可以说,以“短、平、快、爽”为特点的微短剧,已成为影视行业最大的风口。
吸睛又吸金的“电子榨菜”
刚刚“入坑”微短剧不到一个月的王慧,已经在短剧平台上充值300多元了。今年49岁的王慧是一名会计,在她以前的观念里,短剧“无聊还浪费时间”,可在一天晚上失眠,从抖音平台刷到一条短剧视频后,便改变了看法。“太上头了”,王慧告诉记者,现在她看的剧主要是“情感”和“复仇”主题的,“虽然很多短剧表演浮夸,有时候我也能猜到剧情的走向,但还是会控制不住往下看,看完一部剧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起初,为防止自己上瘾,王慧只单集单集地购买,但没看多少就又让充钱,不知不觉几百元钱就花了出去。
记者在短剧平台上看到,为吸引观众充值,很多短剧前十几集是免费的,而后才开始收费。有时候即便充值了会员,有些特别的剧集还需要单独购买。
王慧的女儿告诉记者:“短剧已经剥夺了妈妈的睡眠时间和金钱。”
很多人和王慧一样,刷短剧是从刷短视频平台开始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微短剧受众规模大,最近半年内,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三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长度在3~5分钟的动画短片)。
短剧为何如此出圈?微短剧制作人天宇认为,对于受众而言,“短平快爽”是受众喜欢看短剧的因素之一,“短剧出现的3年多时间里,观众开始出现了审美疲劳,强调‘爽点’的男频内容减少,而强调情感的女频始终占据一定市场。”
专业机构进场制作微短剧
艺恩数据显示,仅2023年,就上线微短剧1400多部,连续两年同比增速超过50%;全年微短剧备案量约3000部,数量蔚为可观。
“用业内话来说,横店已经变成‘竖店’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正在竖屏拍摄短剧的剧组。”刚刚结束一部微短剧拍摄工作的冯白告诉记者,现在在各大影视基地,短剧剧组一个接一个地入驻。
冯白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兼职参与微短剧制作已经3年,主要负责剧组统筹。“每部剧从筹备开始到拍摄结束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拍摄的时候,每天的工作节奏是早7点到晚9点,这和很多短剧剧组比起来已经算低强度了。”
冯白告诉记者,短剧的“短平快”更体现在短剧制作上。短剧拍摄虽整体制作流程与电影、电视剧别无二致,但它投入低,制作周期短、资金回报更快,剧组在人员、规模等方面也都尽可能压低成本。许多短剧编剧为了省钱,会选择在校生兼职编剧。有时候剧组缺演员了,冯白还得上场充当“路人甲”。
主演过《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等爆款短剧的演员徐艺真此前曾表示,以前拍短剧可能不太需要场景,就在路边、街边拍,剧本围读也只有男女主角参与,而现在,随着观众审美升级,场景、道具、服装等都在进步,每次开拍前,演员们都会参与到剧本讨论中,提出一些想法,让人物更饱满。
“经过几年的发展,明显感受到,短剧的制作从原先的野蛮生长向着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从制作角度看短剧的发展,冯白对短剧的未来抱有十足的信心。
目前,包括华谊兄弟、柠萌影视在内的大批专业影视机构正在进入微短剧市场,加大微短剧投入。抖音也宣布将携手20余家媒体共同打造精品短剧。
3月29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正午阳光、腾讯视频共同发起的微短剧创作者支持计划——“寻光创投计划”宣布正式启动。三方将在题材策划、创作指导、制作拍摄、播出运营、宣推推优等全链条上提供支持帮助,为广大创作者搭建一个多元、开放的创作空间。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在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表示,专业影视机构进场做微短剧,不是简单“分蛋糕”,而是共同做大微短剧市场。专业影视机构能为行业带来更多资源和专业化运作经验,这既能提升微短剧的整体品质,又能进一步延长影视IP的生命周期。如电影《消失的她》《孤注一掷》都推出了衍生微短剧,不仅增强了观众黏性,还延长了IP的生命周期。
从高流量向高质量转变
伴随着微短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质量良莠不齐、盗版情况严重、诱导消费等问题也日渐暴露。3月21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通报称,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等违规情况。此前,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等剧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而被下架。
“微短剧既是行业的风口,也对于公众有重要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微短剧未来可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正向激励。应当珍惜微短剧的发展活力,珍惜它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共同保护创造空间和想象力的空间,推动整体行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据了解,2022年底,广电总局发布《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网络微短剧传播秩序持续规范、内容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11月,广电总局宣布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
“微短剧行业想要长久发展,要走出投机的误区,不要被商业利益过度绑架,尽快摆脱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孙佳山认为,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仅靠外部监管,行业自律非常重要。
监管之外,相关部门也出台多项举措,推动微短剧提质提量。
“微短剧已经不是蓝海,而是非常红的红海。”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直言,2024年,微短剧行业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市场也将更加规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曹玥 王羡茹 工人日报—中工网实习生 梁予晨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将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 擦亮文化“金名片”
- 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侵权案一审宣判
- “同舟共济 暖心助力” 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拼多多开设帮扶专场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新疆“老”戏曲 如何吸引新观众?
- 小孩子真没必要贴“儿童面膜”
- 以女性价值为“卖点” 《卿卿日常》缘何口碑下滑?
- 东北虎豹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在吉林成立
- 中新真探:海鲜与维生素C不能同吃,否则会中毒?
- 上海面向全球发布8030个博士后和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岗位
- 央行: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 做好适老化、国际化等服务安排
- 西安东站高架候车层首块混凝土结构封顶
- 科技力量织就未来新生 第十三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启幕
- 中国8月社会融资增量为3.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
- 福建三明: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 让“放心水”长流“百姓家”
- (新春走基层)福建三明“客货邮”融合发展促乡村振兴
- 专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 第七届进博会展品陆续抵沪 上海边检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助力安全快速入境布展
- 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公布,你遇到过吗?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将开展
- 独家专访薛海培:白宫141年来首度谴责《排华法案》是迟来的道歉
- 热门推荐
-
- 锦绣中国年|第十届北京非遗大观园活动举办 非遗民俗共贺新春
- 报告称2025年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仍会保持低速增长
- 生漆“咬人”?其实是接触性皮炎
- 一次别样的出行 四十名大凉山孩子打卡上海携程
- 兴凯湖禁渔期首日 黑龙江省增殖放流1100万尾鱼苗
- 第二十五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开幕
- 八部门: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
- 打好“乡贤牌”凝聚“向心力” 湖南张家岭村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 外媒:以色列袭击黎巴嫩南部 造成2人死亡
- 湖北郧西:七夕浪漫民俗传承千年焕发新活力
- 甘肃西峰:端午未到香包先俏 巧手技艺成就“指尖经济”
- 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全域正式通过验收
- 跨类别产品创新该如何避免法律风险?
- 春节旅游高峰将到来 机构预测邮轮或是出境游黑马
- 中国首个“世界儿童是一家”儿童村在武汉成立
- 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院长宋建忠:加强环南海区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 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启动
- 保护风貌促进利用 北京出台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新规
- 安徽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 专家: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放松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