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横店变“竖店”的微短剧正在向流量要质量
从原先的野蛮生长到朝着专业化、精品化的路径发展
让横店变“竖店”的微短剧正在向流量要质量
从今年春节期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大过年的》等微短剧爆火,到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热议微短剧的发展,可以说,以“短、平、快、爽”为特点的微短剧,已成为影视行业最大的风口。
吸睛又吸金的“电子榨菜”
刚刚“入坑”微短剧不到一个月的王慧,已经在短剧平台上充值300多元了。今年49岁的王慧是一名会计,在她以前的观念里,短剧“无聊还浪费时间”,可在一天晚上失眠,从抖音平台刷到一条短剧视频后,便改变了看法。“太上头了”,王慧告诉记者,现在她看的剧主要是“情感”和“复仇”主题的,“虽然很多短剧表演浮夸,有时候我也能猜到剧情的走向,但还是会控制不住往下看,看完一部剧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起初,为防止自己上瘾,王慧只单集单集地购买,但没看多少就又让充钱,不知不觉几百元钱就花了出去。
记者在短剧平台上看到,为吸引观众充值,很多短剧前十几集是免费的,而后才开始收费。有时候即便充值了会员,有些特别的剧集还需要单独购买。
王慧的女儿告诉记者:“短剧已经剥夺了妈妈的睡眠时间和金钱。”
很多人和王慧一样,刷短剧是从刷短视频平台开始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微短剧受众规模大,最近半年内,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三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长度在3~5分钟的动画短片)。
短剧为何如此出圈?微短剧制作人天宇认为,对于受众而言,“短平快爽”是受众喜欢看短剧的因素之一,“短剧出现的3年多时间里,观众开始出现了审美疲劳,强调‘爽点’的男频内容减少,而强调情感的女频始终占据一定市场。”
专业机构进场制作微短剧
艺恩数据显示,仅2023年,就上线微短剧1400多部,连续两年同比增速超过50%;全年微短剧备案量约3000部,数量蔚为可观。
“用业内话来说,横店已经变成‘竖店’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正在竖屏拍摄短剧的剧组。”刚刚结束一部微短剧拍摄工作的冯白告诉记者,现在在各大影视基地,短剧剧组一个接一个地入驻。
冯白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兼职参与微短剧制作已经3年,主要负责剧组统筹。“每部剧从筹备开始到拍摄结束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拍摄的时候,每天的工作节奏是早7点到晚9点,这和很多短剧剧组比起来已经算低强度了。”
冯白告诉记者,短剧的“短平快”更体现在短剧制作上。短剧拍摄虽整体制作流程与电影、电视剧别无二致,但它投入低,制作周期短、资金回报更快,剧组在人员、规模等方面也都尽可能压低成本。许多短剧编剧为了省钱,会选择在校生兼职编剧。有时候剧组缺演员了,冯白还得上场充当“路人甲”。
主演过《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等爆款短剧的演员徐艺真此前曾表示,以前拍短剧可能不太需要场景,就在路边、街边拍,剧本围读也只有男女主角参与,而现在,随着观众审美升级,场景、道具、服装等都在进步,每次开拍前,演员们都会参与到剧本讨论中,提出一些想法,让人物更饱满。
“经过几年的发展,明显感受到,短剧的制作从原先的野蛮生长向着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从制作角度看短剧的发展,冯白对短剧的未来抱有十足的信心。
目前,包括华谊兄弟、柠萌影视在内的大批专业影视机构正在进入微短剧市场,加大微短剧投入。抖音也宣布将携手20余家媒体共同打造精品短剧。
3月29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正午阳光、腾讯视频共同发起的微短剧创作者支持计划——“寻光创投计划”宣布正式启动。三方将在题材策划、创作指导、制作拍摄、播出运营、宣推推优等全链条上提供支持帮助,为广大创作者搭建一个多元、开放的创作空间。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在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表示,专业影视机构进场做微短剧,不是简单“分蛋糕”,而是共同做大微短剧市场。专业影视机构能为行业带来更多资源和专业化运作经验,这既能提升微短剧的整体品质,又能进一步延长影视IP的生命周期。如电影《消失的她》《孤注一掷》都推出了衍生微短剧,不仅增强了观众黏性,还延长了IP的生命周期。
从高流量向高质量转变
伴随着微短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质量良莠不齐、盗版情况严重、诱导消费等问题也日渐暴露。3月21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通报称,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等违规情况。此前,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等剧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而被下架。
“微短剧既是行业的风口,也对于公众有重要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微短剧未来可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正向激励。应当珍惜微短剧的发展活力,珍惜它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共同保护创造空间和想象力的空间,推动整体行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据了解,2022年底,广电总局发布《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网络微短剧传播秩序持续规范、内容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11月,广电总局宣布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
“微短剧行业想要长久发展,要走出投机的误区,不要被商业利益过度绑架,尽快摆脱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孙佳山认为,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仅靠外部监管,行业自律非常重要。
监管之外,相关部门也出台多项举措,推动微短剧提质提量。
“微短剧已经不是蓝海,而是非常红的红海。”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直言,2024年,微短剧行业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市场也将更加规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曹玥 王羡茹 工人日报—中工网实习生 梁予晨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举行“沪应-2024”静安区综合应急演练 进一步提升救援处置和保障能力
- (两会速递)国家发改委谈超长期特别国债:正抓紧制定方案
- 中国民航局:冬春航季175家国内外航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11.7万班
- 传统美食品出新滋味
- 三峡电站今年首次满负荷运行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大黄山”品牌列车冠名首发
- 美国频发“走错门遭枪击”案件 枪支暴力问题折射美社会“群体焦虑”
- 多年耕耘医疗建筑设计一线 新书讲述黄锡璆奋斗故事
- T2航站楼即将投运 武汉天河机场商业销售创历史新高
- 山西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明确校长是学校保护未成年学生第一责任人
- 台湾台南塩埕天后宫赴湄洲妈祖祖庙参访进香
-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发生枪击事件 造成一名学生死亡
- 一海船擦碰广东九江大桥防撞墩后沉没 7人获救4人失联
- 77岁老人被困深山 消警联手10小时两次进山搜救
- 湖南一高校舞龙巡游迎“龙抬头” 把农耕文化融入教育教学
- 上半年GDP30强城市洗牌:杭州再超武汉,南通合肥挺进前20
- 多重新政叠加,楼市复苏了吗?
- “再续龙桂冰雪缘” 黑龙江抚远10万瓶蔓越莓啤酒发车广西
- 圆明园考古发现翠扶楼两处房屋遗存
- 中国首张蓝色碳票在福州颁发
- 热门推荐
-
- 云南河口口岸上半年出入境客货量双双破百万
- 安徽马鞍山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 中国科学家基于石墨烯等材料发明新型“热发射极”晶体管
- 马来西亚庆祝独立67周年
- 台湾地区银行卡在福建平潭可实现线上支付
- 台风“山陀儿”继续影响台湾岛 中东部大部气温回升
- 广汕高铁今日开通 沿途风光很“哇塞”!
- 辽宁滑雪场陆续“开板”迎接新雪季
- 陕西咸阳碱滩发现战国晚期秦人平民墓地
- 从短视频到唯美音乐会 《京·粹》让全球“遇见”最美北京
- 欧盟宣布最迟于2024年对科索沃民众免签
- “显微镜”下看细胞“说话”
- 给中国典籍中的妖怪上户口 他发现:90%妖怪都与人为善
- 商家宣传嫁给有钱人要有奢侈脸被罚
- 台风“海葵”影响趋于结束 广西解除洪水蓝色预警
- 2024年度“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启动 助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
- 在《万里归途》 英雄回归寻常烟火
- 中俄两大界江禁渔期结束 渔民撒下第一网
- 预制菜“抢占”年夜饭餐桌,多一种选择不是坏事
- “潮玩酷购”,推动消费人气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