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冷知识:如何从节气变成节日?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上官云)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清明”是比较特殊的那一个。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人们珍惜时光,在清明来临之际外出郊游踏青,品尝青团等一系列美食,通过种种流传已久的习俗,表达对节日的重视。
那么,清明是如何一步步从节气变为节日的?还有哪些冷门饮食?“插柳”“戴柳”之俗又有哪些寓意?
这个节气,很古老
作为节气的清明,很早就已经确定,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其确立与天象有关。
“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运行周期和位置的变化,对时间的一种计算和划分方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娟提到,根据古代文献资料记载,早在商周时期,节气就已经是一种时间单位。
一般认为,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载,出现在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人们还在每个节气中设置了不同的物候参考标准,比如清明三候包括“桐始华”等。现在民间也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类的说法。
何时“变身”为节日?
那么,清明是何时“变身”为节日的呢?这就得说到寒食节和上巳节了。
寒食节曾是古代的重要节日,其起源说法不一。最早,它的习俗比较简单,整体格调也偏向悲凉,不适合春天生机勃勃的特性。
后来,寒食节的日期发生了变化,按当时的历法而言,大致是冬至后105日,等于是这个节日挪到了春季,时间上跟清明临近。
而且,寒食节往往长达3天以上,这样一来,“清明”节气日就刚好处在它的节期之内。所以,寒食节的很多活动会在清明举行,比如扫墓、踏青、荡秋千等等。
这些习俗逐渐改变了清明节气的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慢慢向节日演变。王娟认为,大约在唐代,清明逐渐变为一个节日。
有意思的是,唐代的时候,另一个重要的节日上巳节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崔颢的诗句写道,“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描述了人们倾城而出,人马杂沓的盛况。
不过,宋代以后上巳节逐渐式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节日的活动被并入到了清明节中。从时间上来看,上巳、寒食和清明的日期没有相差多少。
王娟介绍,清明原本是个节气,也许是因为“清明”二字比上巳、寒食更具有春天的意象,更像是春天节日的名称,所以,人们选择了使用“清明”。此外,古代清明节会放假。
为何此时要踏青?
实际上,清明扫墓并不是古人唯一的节日活动,对古人来说,更重要的或者说更有意义的应该是扫墓之后的习俗,即踏青。
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便记录了当时人们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的踏青游玩盛况。
“春天的节日往往都是开放性的,很多习俗都是引导人们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王娟说,其中有很多娱乐互动,包括蹴鞠、荡秋千、拔河等等,既能强身健体,又颇具趣味。
踏青的历史相当悠久。上巳节有一个活动,叫做“祓禊”,据说此习俗源于上古时期,春季常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并有沐浴、采兰、嬉游、饮酒等活动。
此外,古代上巳节浮卵吃鸡蛋的习俗也保留到了现在的清明节里。如王娟所言,清明是一个热闹的节日,也是一个激发生命欲望的节日。
除了青团,还能吃点什么?
每年清明节前后,“青团”畅销成了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各种口味的青团颇受人们青睐。
有观点称,古时人们做青团最早是用于祭祀。在漫长的岁月里,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逐渐弱化,变成了一道时令小吃。
当然,在清明节的各种丰富饮食中,除了青团之外,还有子推燕、石头饼之类。由于地方性差异,南方这个时候的饮食,主要有茧圆子、清明粽等等。
为何要插柳?
“柳色青青柳叶齐,送君江上朔云低。”清明节处在春季,此时天朗气清,柳树泛出新绿,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插柳”“戴柳”“射柳”等都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王娟解释,一来柳树生命力极强,插柳象征着对子嗣繁衍的美好祈愿;二来人们认为柳枝可以辟邪,于是便插柳于户、戴柳于首。
有意思的是,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即“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这也意味着此时戴柳,象征着对美好年华、对生命的珍惜和挽留。
“古人创造的节气或者节日,很多都是知识或价值观念的传递媒介,比如清明祭祖以及一些游戏,实际上是与天、地、人的交流活动,告诉人们要感恩先辈,拥抱自然。”王娟说。
也正因如此,她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传统节日,通过那些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习俗等等,去强化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良好秩序。(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链接世界共创美好未来——第二届链博会参会各方看好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前景
- 哈斯彦电站建设者“转行”环保:中国建设与绿色同行
- 福暖中国|山西文水:一个供电职工的第39次春节值班
- 广东严防强降雨 已提前组织转移16005人
- 中国古都“五一”旅游掀起“汉服热”
- 国际农产品出口“蒙阴影” 全球食品价格指数7月略有回升
- 《天远楼集》福州出版 陈佐洱作序称作者情怀“天高途远”
- “不朽少林”少林功夫公演在洛杉矶精彩亮相
- 韩国总统办公室警卫处与搜查人员对峙
- 今年首趟“环西部火车游”专列开行 助力甘肃旅游有序恢复
- 以雪为“媒”带“旺”人气 冬季旅游“顶流”花式引客来
- 美韩领导人白宫会晤:强调三大领域加强协同
- 中国公安部:今年以来全国持枪、爆炸犯罪案件同比下降25.8%
- 琵琶演奏家赵聪国乐新作《三星堆·神鸟》“数实融合”限量发行3千份
- 《无限超越班》给年轻人“立规矩”
- 2023濮阳氢能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氢能领域专家共话“氢事业”
- 四部门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 “宋韵今辉”何以走向世界?杭州上城让文化出海又出彩
- 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 日铁召开发布会:已起诉拜登政府 不会放弃收购美钢
- 热门推荐
-
- 四川木里县连发地震 专家称近日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 澳媒:澳贸易部长称将宣布更多改善对华贸易消息
- 江西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 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 在川剧里梦回东坡
- 百名浙澳青年“打卡”杭州亚运会场馆 心心相印盼盛会
- 浙江警方跨省破获假冒伪劣灭火器案 涉案金额近亿元
- 小设计撬动外贸大市场 “小而美”产品风靡广交会二期
- 以国际视角讲述音乐故事 《音乐史》出版助力艺术普及
- 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中国在航运业绿色转型中优势明显
- “双节”假期广州海关监管进出境旅客23.7万人次
- 俄罗斯一架直升机坠毁 已致6人死亡8人重伤
- “特殊儿童”的冬季运动会:乐享体育、笑对人生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海上经济观察,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浙江:推动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守护建筑中的“历史记忆”
- 千年“侯官文化”激起现代回响
- 探访新疆喀什吐曼河示范幸福河湖建设:最大限度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 《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全球整体排名美国居首中国第二
- 4月上半月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预计有轻度污染过程
- 突尼斯发生沉船事故已致9人死亡
- 黑龙江同江:鱼皮绘吉祥 “艺”起迎亚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