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舞台剧《血色湘江》在广西兴安县演出
红色革命舞台剧《血色湘江》红军战士奋战剧照。龙宇飞 摄
红色革命舞台剧《血色湘江》中红军战士剧照。李家欣 摄
中新网桂林4月2日电(肖帆)4月2日,红色革命舞台剧《血色湘江》演出暨兴安县“红色+”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广西桂林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红色剧场举办。本次推介会由广西文化产业集团、中共兴安县委员会、兴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红色革命舞台剧《血色湘江》以原创音乐剧《血色湘江》为蓝本,以1934年发生在广西桂北地区的湘江战役为历史背景,以红34师师长陈树湘为创作原型,讲述了在湘江战役中执行后卫任务的部队掩护中央机关和兄弟部队强渡湘江,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
红色革命舞台剧《血色湘江》中民族角色剧照。李家欣 摄
观众观看舞台剧。李家欣 摄
据悉,《血色湘江》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圆梦奖”舞台美术奖、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优秀剧目,自2019年首演推出以来,已在全国巡演60余场,线上线下观演人数超600万人次。红色革命舞台剧《血色湘江》在兴安的成功上演,将为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讲好“兴安红色故事”,积极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战略,打造长征红色文化精品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兴安是天然的旅游胜地,长江与珠江水系在这里交汇,这里有“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的千古灵渠,有“华南第一峰”猫儿山,有红色研学胜地新长征文化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公园等。推介会推出了“红色+研学”“红色+美丽乡村”“红色+康养”“红色+亲子休闲”四个类别的五条精品旅游线路,给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探寻兴安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亲近兴安独特的秀美山川,体验兴安淳朴的民风民俗提供更好选择。(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沉睡”数据摇身一变成办案“利器”
- “四都吕梁”觅新机
- 注意!手机一万步≠运动一万步
- 欧盟称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下调今明两年增长预期
- 五年级女生有了“喜欢的男生”,家长该如何引导?
- 强风暴袭击美国西海岸 超2000万人面临洪水警报
- 10余万件假冒品牌日用品流入超市 制假售假团伙8人被判刑
- 服装市场稳步回暖
- 新疆裕民15.3万亩红花陆续绽放 迎来首茬采摘期
- 普京向俄军方发表讲话 俄撤销针对瓦格纳事件的刑事立案
- 郑栅洁: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 “只打卡不上班”员工被辞索赔遭拒
- 北京在全国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排名第一
- “一带一路”金枢纽| 外籍达人打卡宁波舟山港:连接世界的货运动脉
- 外国留学生行走上海体验海派之美
- 西藏歌舞剧《天边格桑花》在京首演 讲述守边爱国情
- “Z世代”赣菜新力量:“赣菜走出去是传承也是责任”
- 天寒人更勤 山西闻喜阳隅1.67万亩果园冬管忙
- “龙腾盛世 福满拜城”新疆拜城县2024年春晚精彩上演
- 陕西检察机关推进禁毒综合治理 毒品犯罪案件创新低
- 热门推荐
-
- 近百名台商走进重庆 寻投资兴业机遇
- 外媒:超过马斯克!扎克伯格成全球第三大富豪
- 伊朗议员谴责乌用集束弹致俄记者身亡:“百分百错误!”
- 中国旅游研究院杨劲松:冰雪旅游正处在历史性爆发前夜
- 主宾国法国将在服贸会期间突出展示文体等产业
- 新能源赛道“风光无限” 专家建言推进新能源场站精细化运维
- 开唱!《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今晚CCTV-1首播
- “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四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 亲历空袭后,谭德塞“报平安”:已从也门撤至约旦
- 高端访谈丨专访瓦努阿图总理萨尔维
- 日本北海道南部发生4.7级地震 函馆等地有震感
- 美国白宫记者会出现“紧急情况”:有人突然晕倒
- 王文涛会见法国工商界代表并与法国白兰地企业座谈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进入总装搭载加速期
- (经济观察)中国多举措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 山西将培养10万名骨干教师队伍
- “康养国家队”加码大湾区品质养老
- 媒体+AI,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助力媒体释放融媒生产力
- 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 文艺评论界纵论“历史感与现实性” 聚焦理论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