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6亿元破纪录 2024年春节档高热收官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据中国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人民币,下同),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
数据显示,票房前4名影片分别为:《热辣滚烫》27.18亿元、《飞驰人生2》23.98亿元、《熊出没·逆转时空》13.89亿元、《第二十条》13.4亿元。
新纪录的产生被认为彰显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这个春节档,尽管不似往年有传统意义上的“大制作”压阵,但几部主力影片皆拥有颇具分量的主创。《热辣滚烫》的主演和导演贾玲三年前曾以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创造票房奇迹,《飞驰人生2》是韩寒在《飞驰人生》之后再次执导自己熟悉并热爱的赛车题材,张艺谋此次带来的《第二十条》回归其擅长的现实故事,集结了众星加盟,作为《熊出没》系列的第十部作品,《熊出没·逆转时空》携稳固观众群再度回归。
整体而言,此次春节档几部主要影片口碑颇佳,票房前4名在此间颇具影响力的打分平台豆瓣上皆收获了7.9以上的评分。最终的票房突破更凸显了观众对优秀电影作品的认可。
票房高热的同时,龙年春节档的热度也延展至大银幕下。由《热辣滚烫》引发的关于“减肥励志”“为自己赢一次”“女性视角”等话题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第二十条》在令全民关注“第二十条”的同时,吸引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连发影评赞肯,网上人气颇高的法律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在观看《第二十条》后发文回忆普法初心,也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龙年春节档也出现了一些“意外”事件,首先是多部影片的撤档。宁浩导演的《红毯先生》、韩延导演的《我们一起摇太阳》,以及两部动画片《黄貔:天降财神猫》《八戒之天蓬下界》相继在档期中途撤档。
率先退出的《我们一起摇太阳》讲述两个身患绝症的年轻人因为“生命接力”的约定而相识并互相治愈的故事,该片在撤档声明中直言,在档期选择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将延后至3月30日再上映;《红毯先生》是一部气质相对“清冷”的讽刺喜剧,其撤档声明称,“希望与众多观众真诚交流”,因此选择择期上映。
尽管退出原因各不相同,也多少牵扯出排片、分线等争议,但其背后均显现出电影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被称作“黄金档期”的春节档,一方面是巨大的档期红利,与之并存的则是更激烈的竞争,对于参与者的竞争力和宣发的精准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还有知名歌手在电影观后感中附带在电影院拍摄的电影画面,引发了针对“盗摄”的广泛争议,业内认为,此次不论从法律层面还是情理层面的诸多讨论,客观上无疑都是对大众版权意识的一次加强。
春节假期收官,强势破纪录的龙年春节档已为2024年此间院线取得了开门红,据国家电影局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月18日9时30分,2024年全年票房已达110.81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6.75%。(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90后乡村特岗教师贾慧茹:坚守这份良心的职业
- 江西省交投新能源集团揭牌 开启“碳路”新征程
- 空中客车直升机向天合租赁交付其首架H175直升机
- 健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如何精准服务乡村慢病老人?
- 青岛啤酒来助兴 中秋团圆更尽兴
- 2024江西谷雨诗歌朗诵会录制 展示长江文化成果
- 英国称空袭伊拉克时平民死亡为零 调查:这是谎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称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剧性别偏见
- 申请留学是否选择语言班?
- 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获人民文娱高度评价,热度持续走高
- “中银之夜”中秋音乐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 (国际观察)日本排污入海是没有先例的冒险 并非“最优解”
- 妇联好声音·团圆年|“敦煌女儿”樊锦诗给大家拜年了!
- 广西面向大湾区开展现代农业招商 签约超110亿元
- 潮汕英歌舞走进酒吧引争议 如何看待商业化的英歌舞表演?
- 西藏五年来356名民辅警因公牺牲和受伤
- 近二十岁的《博物》,用短视频点燃孩子们的热爱
- 全国秋粮收购进入旺季 运输存放向“智”而行助力端稳“中国饭碗”
- (文化中国行)“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何取名“苑”?
- 外眼看湛 相约点赞 |“打卡”赤坎老街 体验古商埠文化
- 热门推荐
-
- 2024年中秋节当日票房破亿
- 上海口岸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出口值占全国四成以上
- 暴雨蓝色预警!湖北安徽湖南重庆贵州等地局部将有大暴雨
- 郑永年:中美需要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进行合作
- 电影市场释放文化消费热力
- 河北保定获授“亚洲电子商务生态名城”称号
- 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举办系列活动 共商韧性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两会声音)代表建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数据要素流转市场化
- 东盟国家交易所首次挂牌上市基于中国商品期货结算价的期货合约
- 2023泰国旅游交易会揭开泰国旅游“神奇篇章”
- 上海创新创业十大研修营“圈粉”青年 布局“未来式”
- 多国音乐家昆明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美国共和党推出众议长新候选人,“政治内斗循环”仍难破解
- 上海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艺耀东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传承展福州开展
- 用活“东盟牌” 南宁加快建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
- 广东从化陈禾洞保护区发现新物种“广州沿阶草”
- 灯塔智能宣发助手开启内测 以AI大模型探路电影宣发效率提升
- 浙江象山国风游园会促文旅消费 文化聚起乡村振兴合力
- 北京上线“防疫健康信息团体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