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何取名“苑”?
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许丛军 摄
中新网南通4月21日电(邵燕飞 徐珊珊)“眼下我们强调博物馆建设要有多样性,而早在100多年前,张謇就意识到了这点,采用苑囿式设计,将近代博物馆的建设理念与中国传统园林进行结合,建造了南通博物苑。”4月21日,在江苏南通,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受访时说。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由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初到此地的游客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何叫“苑”,不叫“馆”或“院”?而杜嘉乐的上述回答便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图为南通博物苑。徐珊珊 摄
初看南通博物苑,绿树成荫,鲜花烂漫,像个花园。再看,南通博物苑是植物园、动物园,又有科技馆、天文馆、自然馆等一系列展馆,很难用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去诠释。“它形成了一个室内室外互动展示的格局,一个‘苑’字道出了其特色。”杜嘉乐说。
事实上,独特的设计也是为了符合其办苑宗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南通博物苑开中国博物教育之先,教育作用延绵至今。
自2021年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来,南通博物苑精心打造“张謇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主题游”品牌研学活动,已接待企业家8万多人次、青少年近20万人次。今年,博物苑还将推出一系列专题社教活动。(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就黎以冲突升级发出紧急呼吁
- 浙江人大代表热议青年入乡: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
- 浙江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 向开放强省跃升
- “妈祖信俗”成功申报“世界非遗”十五周年:积俗千年,闪耀世界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决定暂不辞职
- 2023年中国—印尼媒体论坛举行 陆慷冀两国媒体“讲好三个故事”
- 郑州 两批专项借款惠及142个“保交楼”项目
- 重大科技攻关:民企也能“牵头”
- 离家40余年 呼和浩特警方助四川女子与亲人“云聚首”
-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新技术 将秸秆转化为食品增稠剂
- 以色列总理解除防长加兰特职务 称“信任已破裂”
- 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环球热点)
- 国家统计局: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保持增长
- 四川省教育厅:靠近断裂带的学校要坚持做好“每周一跑”应急疏散练习
- 高校成立剧本杀学院 专家建议回归剧本的文学性与戏剧性
- 中国A股电力板块持续上涨
- “良渚论坛”嘉宾悼伦福儒:他和良渚永远连接在一起
- 2024年宁夏“海鲜”产量超1830吨 居西北第一
- 哈马斯证实:辛瓦尔已经死亡
- 乡村教育如何发展?县域小学要抓住学龄人口“先增后减”窗口期
- 热门推荐
-
- 一家人智享美好时光,魏牌全新蓝山为更好的用车生活而来
- 山西上党数千亩高粱播种 规模化种植“唤醒”撂荒地
- 中国6月末M2同比增长11.3% 信贷投放回升
- 专访黎耀祥:从“柴九”到“柴十七”
- 叙利亚第一夫人确诊白血病后首发声:将与疾病抗争
- 穆迪将柬埔寨评级展望从“负面”升为“稳定”
- 开放两周超1200余组现场体验 中建府系产品第三子再次迎来开门红
- 青海大柴旦地区首次发现雪豹 相关部门合力救护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法国外交部外贸部长级代表李斯特举行会谈
- 和评理 | 担忧“中国威胁”只是美印互相利用的借口
- 央行12月6日开展240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7天
- 法院、工会联动 “云上”调解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
- 广东中山:科技赋能“点海成金” 打造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 467名美国华裔青少年寻味亚运 “跨古今”感受中国魅力
- 中欧班列(合肥)今年发运量已超去年全年
- 上万零件100%合格,盾构“双子星”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 矿石也可入药 中药文化展带学生走进杏林世界
- 福建泉州春运首日“高铁+非遗”展城市魅力
-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全面交付投用
- 电影《银河写手》终极预告发布 主创西安高校交流成长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