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龘龘,龘从何来?有什么字面背后的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冬冬副教授做客《面谈》。肖开顺 摄
□ 长江日报记者陈静茹 实习生龚柔佳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关注。本次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词语“龘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字面背后的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冬冬副教授做客《面谈》,为大家解读文献中的“龘”字。
记者:中国最早的文献中记载的“龘”字是什么书中记载的?怎么记载的?是什么意思?
陈冬冬: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中最早记载此字。《玉篇·龙部》:“龘,龙行龘龘。”形容龙飞行的样子。
记者:后来经过什么演变,有哪些地方用过“龘”?
陈冬冬:说起龘字的演变,其实这个字是龖字的异体字,其出现更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收录了“龖”的小篆字形,还将其解释为“龙飞貌”,即龙飞腾的样子。此后的《康熙字典》中收录了“龖”“龘”两种形式。辽代《龙龛手镜》认为“龖”“龘”都是龙飞貌。龖字除了龙行,也有二龙之义,北周卫元嵩《元命包敬孟阳》:“震,龖之赫,霆之砉。”苏元明传:“龖之赫,二龙之怒也。”还有震怖之义,明魏校:“二龙丛飞,威灵盛赫,见者气夺。”
记者:“龘龘”与“龘”有区别吗?
陈冬冬:两个字连用其实就是所谓叠字修辞手法。红楼梦里林黛玉认为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修辞效果“淡而现成”,如果把暧暧、依依拆成单字,显然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具体到龘,既然有威灵盛赫的气势感,龘龘叠加可以更加突出数量多、威风凛凛的感觉,不是单字可以替代的。
记者:这个字有什么有趣的典故吗?为什么会成为今年春晚的主题?如何理解?
陈冬冬:这个字其实使用不太广泛,没有太多有趣的典故。《玉篇》之后,也只有辽《龙龛手镜》等少数典籍使用。《周易》中的第一卦——乾卦便与龙和龙的飞行有关。在乾卦中,九五爻被认为是最吉利的爻。《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龙飞上了高空,意味着到了大展宏图的时候,利于出现贵人。中国古代形容皇帝为“九五之尊”便源于此处。同时,《易经》的乾卦有一句话,“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也是将“龙的飞行”和“吉利”相挂钩的。春晚使用,主要考虑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取群龙飞行热闹、威武的形象,更能衬托出“欣欣家国”国运强盛的吉祥征兆。
记者:跟“龘”类似的生僻字还有垚(yáo)、壵(zhuàng)、瞐(mò)、馫(xīn)、飝(fēi)、犇(bēn)、骉(biāo)、鱻(xiān)、羴(shān)等,古人为何有“叠罗汉”式的造字方法?最早是在甲骨文时期就有吗?
陈冬冬:这种所谓的叠罗汉造字法其实就是象形字中的合体象形字,并不一定都是生僻字。这种造字法在甲骨文中存在,常见字林、森,即有甲骨文的对应字形。
具体到上述这些生僻字就不一定了,比如前述龘的异体字龖见于甲骨文,垚字见于汉代的《说文解字》,壵出自元代的《藏经字义》,相对出现更晚。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元朝时期,异体字大量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乱分裂,但各种书体交相发展,异体字也得到了发展;而元代的文化政策相对宽松,多元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异体字的流行。
记者:叠字在现在的社会,似乎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人从众……”反映人多,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陈冬冬:这反映了网络特别是手机时代,不少人习惯看屏幕上的文字、图片、视频,将汉字图像化阅读,而相对忽略其表音性、语法规范。可以看懂,但读出来不好理解,主谓宾的语法结构也不完整。这种做法倒是暗暗符合这些合体象形字的本意,且有部分网民喜欢,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
记者: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龘”字掀起的生僻字文化浪潮,重新体会汉字之美,这会启发我们去重新思考汉字中生僻字的价值吗?
陈冬冬:生僻字例如“龘”,在龙年特殊的背景下的确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能够激发人们学习生僻汉字的兴趣。当然,作为现代人能读写3000个常见字就不错了。绝大多数文史专业的科班学生也不一定能把《新华字典》附的繁体字认全、写全。而“龘”这样的生僻字,本来是南北朝的晚出字,在古代也并不特别流行。作为兴趣培养是可以的,但对于普通人,没有马上、系统学习的必要,留给专业工作者就好。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财政部门处罚一批违法违规会计师事务所
- 中国贸促会回应美投资禁令:呼吁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
- 小型飞机疑闯入华盛顿上空 美军机高速追击引发音爆
- 台风“三巴”登陆广东后将再次靠近海南岛
- 江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保基金监督 举报最高奖励20万元
- 赏民俗“嗨”电音泡温泉 青海金银滩草原开启欢乐冬游模式
- 京城博物馆兴起集章打卡热
- 宿主恒星如何“吞噬”行星?一项最新天文发现或“逮个正着”
- 西江韩江进入退水阶段 北江受降雨影响出现复涨
- 蒙古国遭遇冰雪灾害 中国赈灾物资送至灾民手中
- 2009年以来冬季最强雨雪过程来袭 中国气象局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 开金店还是好生意吗?
- “挂号不就诊”,三甲医院1800多名病人去哪儿了
- 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 山东半岛有降雪
- 河南洛阳发现疑是二里头都邑城墙
- 中国技术助力贝宁打造西非“白金之国”
- 济南“逐光”而行探索“激光+”战略 构建激光科技创新生态链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首次因涉贪腐案出庭作证
- 签约金额近40亿元 宁夏在京推介优势特色产业
- 西湖“端午”限定船票将亮相 再现皇家欢度端午情景
- 热门推荐
-
- “谁来种地”有解
- 到2025年深圳人均预期寿命84.53岁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科研园区落户新疆兵团第十二师
- 国家发改委:将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 非遗进景区 激发新活力
- “中国-东盟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泰国格乐大学举行
- 柬埔寨首届“从化荔枝节”在金边举办
- 夏日溯溪“火”出圈 浙江安吉打造避暑新业态
- 主题展,让读者走进立体诗词世界
- 山东德州强化“四轮”驱动 推动惠企政策落地
- “中国茉莉花茶之乡”福州春茶开采 师徒结对话传承
- 韩媒:韩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涉嫌挪用公款遭起诉
- “赌博村”变成禁赌示范村
-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中心在重庆揭牌
- 美国建筑师踏足温州28次 促接轨全球新型建筑学科打造
- “粽”头戏来了 “咖啡粽”“水果粽”……粽子市场新意十足
- 全球航运业刮起“绿色旋风” 2024船舶替代燃料改造交流研讨会举行
- 业界人士厦门探讨数字经济时代出版外贸前景
- 新科技新材料加持户外用品被国货“攻占”
-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迎百岁华诞:贯中西文脉,承诗香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