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繁花》 电视剧《繁花》研讨会举办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高凯)2023年岁尾开播的电视剧《繁花》成为此间跨年的一大文化热点。
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电视剧《繁花》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同名原著小说作者、作家金宇澄,编剧秦雯、主演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主创代表,与行业知名专家、文艺评论者齐聚一堂,共话《繁花》对国产剧的启示与意义。
对于自己作品的此次改编,金宇澄当日引用威廉·福克纳的话称,人是背向坐于奔驰的车上,唯一清晰、可见的部分是过去,所以“保存过去的人生,保持过去的形象和色彩,(王家卫)在这一块和我本身的文学理念是非常相合的。”
“王家卫问我,‘《花样年华》里你看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金宇澄说,“后来他告诉我是一只电饭煲。”这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电饭煲,王家卫当时找了好久,“他必须要找到这只电饭煲,因为有了它,当时的香港女人才有时间在下午出门,后面的故事才会发生,观众可能看不到,但是他就是这样,必须要有才可以开始。”
金宇澄说,王家卫在《繁花》的创作中也是一样,坚持对一点一滴的“守”,“他需要这种真实和具体,总结一句话,他是一个不怕烦的人。”金宇澄说。
“刚开始跟导演聊剧本的时候,见面他就问我,‘你觉得李李(剧中人)平时是站在至真园几楼的什么位置望向窗外?’”身为编剧的秦雯直言,当时自己给“问懵了”,“因为当时还没有故事,我们甚至不知道至真园该有几层,但后来我知道他其实是在用三维的方式,把我带入到那个画面感里面去。”
电视剧《繁花》创作中,秦雯收到导演王家卫准备的很多精美图册,图文结合,精细到一张邮票、至真园的某一层,“比如说玲子(剧中人)在日本的时候,她工作的日本俱乐部的样子,所有的房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册子。”秦雯说,这些“册子”进一步令自己感受到三维创作的广阔。
“这些册子给我编剧有用,对美术有用,然后给演员也有用。”秦雯认为,正是种种“用心”,令整个创作团队在审美、执行上都得以更好地协同合作。
谈及此次创作,胡歌当日说,之所以此次离人物如此之近,正是因为“阿宝中有自己”。拍摄之前,胡歌就和王家卫有过很多次交流,“大部分的时间并不是在聊角色聊人物,而是在聊我自己,我的成长、家庭、学校,包括情感经历。我后来发现他是把这些属于我的东西都揉碎了,加到了人物的身上。”
胡歌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阿宝拉着汪小姐(剧中人)在南京路上奔跑,汪小姐的包掉在地上,阿宝驻足回望。“他(王家卫)跟我说,你这个时候回头看到夕阳下的可能并不是汪小姐,你看到的是回不去的那一段记忆。”胡歌坦言,自己后来在那一刻就仿佛回到童年,看到现实中已过世妈妈牵着还是小男孩的自己,“刹那间就被触动了,可以说用现实中我最深的痛,替换了剧中阿宝无法言喻的痛。”
“所以我特别感谢导演,在整个繁花的拍摄过程中,可以让我离剧中的人物那么近,同时也让我可以离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么近。”胡歌说。
“玲子”的饰演者马伊琍直言,自己在此次拍摄中大部分时间不知道摄影机镜头的位置,但也正是这样,成就了最自然的表演。“导演对每个演员都非常了解,他看过我以前几乎所有的戏,真的就能做到根据每一个演员的特质取长补短,用最绽放演员光彩的方式去拍摄。”马伊琍表示,“在当下的时代,可以让所有人看见还有人坚持在做这样的一部戏是非常有意义的。”
“汪小姐”的饰演者唐嫣表示,三年的专注拍摄令自己受益良多,自己在其中学会揣摩人物台词背后的深意,聆听弦外之意,“我觉得人物的层次就像一块千层蛋糕。”
“李李”的饰演者辛芷蕾表示,“通过拍摄《繁花》我意识到,留白是另一种美感,这是我作为演员之前没有感受到的魅力。”
多位业内专家当日对《繁花》的成功加以剖析,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直言,“《繁花》是一颗炸弹,炸毁了一种平衡。它把中国电视剧界多年来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创作态势、大家习以为常创作思路,用这颗炸弹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从影视作品中的沪语切入分析,指出,“《繁花》之后,沪语就不再是江湖中人的地理身份或者他们的文化行李、文化凭证;沪语也不再是文化在地的一种自况。小说和电视剧之后,上海话将不仅是现实主义的利器。从此,影视剧也将迎来新界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为,该剧透过电影和电视剧、写实和写意、时代和跨时代、正剧和喜剧、个性和象征、进取和乡愁等方面的间性组合和交融,合力形塑出一种聚焦于上海的文化形态之美,即“流溯之美”。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作为一部电视剧,《繁花》超越了故事性,以突出的文学性和电影感在审美水平和艺术水平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巴西“硅谷”坎皮纳斯与中国东莞冀深化友城合作
- 【龙腾九州 福暖四季】超实用!转存龙年祝福贺卡
- 一把纺梭 将乡村与世界编织在一起
- 这个乡村振兴研讨会上,策勒“引智入疆”备受关注
- 今年前7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3.9%
- 出口涵盖153个国家和地区 浙江吴兴织里迈向“世界童装之都”
- 两岸青年相聚浙江天台 沉浸感受和合文化之美
- 暑运过半 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近8550万人次
- 菲律宾发生6.1级地震 居民睡觉时被“震醒”
- 东北选手包揽世界锅包肉大赛金奖
- 哺乳动物攻击恐龙实际证据被发现
- 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2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
- 湖南冷水滩帮扶“小车间”托起就业“大民生”
- 杭州推出新春消费“大礼包” 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
- 289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会 第六届进博会布展工作全部完成
- 国际劳工组织:人工智能或将增加就业机会
- 追记宗庆后:“布鞋首富”的风云人生
- “文化+科技”滋养城市 解码北京文化产业新业态
- 结构性减税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 文化中国行 | 芜湖“三尺巷”让出乡村新风尚
- 热门推荐
-
- 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新数据 新看点)
- 综N代背后:依托强情绪的脱口秀正在求变
- 广西巴马欢度瑶族祝著节 全国13个县市区瑶胞代表参与
- 医疗救援专家赴广东梅大高速塌陷事故现场救治伤员
- 俄国防部称俄战机未与美国无人机接触未动用武器
- 英国宣称将“发布移除中国监控设备时间表” 驻英国使馆表态
- 贵广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 奏响山乡“幸福曲”
- 中方回应欧方官员涉港言论 敦促停止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张目
- 王一鸣:中国经济增速正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 太原机场春运加密多条航线 预计运送旅客184万人次
- 中央气象台:台风“珊珊”在日本九州鹿儿岛登陆
- 西安“00后”护士:护龄两年成科室最年轻带教老师
- 去澳大利亚留学更难了?澳媒:三个月内超5万签证申请被拒
- 美参议院通过涉TikTok法案 美媒:或面临法律挑战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风味之中有“玄机”:复合调味料何以“智”造?
- 今年首趟“坐着火车游新疆·天山号”即将启程
- 31省份最低工资表出炉 今年多地提高最低工资
- 南航春运计划在郑州执行航班6250班 加班返乡、旅游航线
- 郑州民营企业超83万户 民营经济新业态加速崛起
- 探访“雪域敦煌”西藏萨迦寺文物保护:希望成立寺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