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屋顶造型像船的共享大厅、形象取自帆的展陈大楼——2023年12月27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等诸多博物馆陆续建成开放,革命类纪念馆新增23家。博物馆越来越多,去博物馆的人数不断增长。2023年,仅暑期和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就接待观众5亿人次,不少博物馆一票难求。
新时代考古博物展亮相国博,鉴往知远,可以一览中华文明的绚丽风采;汉字中国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启幕,方正之间,可以体会文字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玉韫九州系列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以玉为题,可以理解中华文明早期形成时的深刻内涵……博物馆里一场场精心策划的展览,让人们增长知识,感悟文化,探寻文明。
博物馆线下的参观体验好,网络上的分享也进一步拓展了博物馆的文化功能——着一身汉服,在苏州博物馆的庭院里拍一次照;沏一杯香茶,用的是金沙博物馆面具玻璃杯;钤一枚朱印,集齐恭王府博物馆里的所有景点……
2023年12月31日午夜12点,在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里游览的观众,一边看着工作人员扮演的历史人物讲述永乐大钟的故事,一边听永乐大钟敲响108下,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参观博物馆,正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博物馆,人们回望来程,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纪念;明确去处,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承诺。
(本报记者 李韵)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 首单林业碳票交易签约
- “医”线直击丨肺炎高发期来临 如何远离“会呼吸的痛”?
- 重庆搭建税企“连心桥” 12条举措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 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 到2027年底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
- 下雨趟水后,当心这些皮肤病找上门
- 福建森林消防防震演练进校园 安全“种子”播心间
- 打造皖江“超级会客厅”!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正式亮相
- 四川兴文发生4.5级地震 川贵渝多地有震感
- 【世界说】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引发欧洲各界的反对与担忧
- 或吸引更多药店进驻 短视频平台发力“卖药”?
- 龙舟竞渡 浙江嘉兴大运河畔感受端午民俗文化
- 北京全市性降雪过程基本结束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深哈产业园:入驻企业高质量发展向未来
- 四川省-乌兹别克斯坦经贸投资合作推介会在蓉举行
- 为古城做“体检”
- “老字号”抢眼元宵市场:大黄米C位登场 手工元宵得排队买
- 川渝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报告:食品和餐饮服务投诉居首
- 湖南祁阳农户发展“采摘经济”增收
- 中国留学就业展曼谷开展
- 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启幕
- 热门推荐
-
- “殡葬专业课程表”上热搜,是一次“纠偏”机会
- 李汶翰徐若晗首次担纲大银幕男女主:不紧张但有遗憾
- 汤加专家: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世界带来巨大机遇
- 湖北潜江虾稻产业综合年产值超750亿元 小龙虾“长出”一条全产业链
- 工匠现场展示中华传统技艺: “2023’海峡职工论坛”厦门举行
- “捏捏乐”让5岁孩子“上头” 是解压治愈还是情绪消费?
- 中国贸促会驻澳首席代表陈敏:中澳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 (寻味中华 | 文博)在沈阳故宫探秘清宫解暑“标配”
- 暑运期间上海两大国际机场预计日均客流量36万人次
- 托育市场需求旺盛供给寥寥无几 找个平价托育班可真难
- 中医里的“湿气”指的是什么?
- 三大硬伤注定“印太经济框架”走不远
- 事关美丽中国,中央重磅文件释放哪些信号?
- 学生作业玩“梗”让老师无奈 “雅言”岂不更美?
- 国际儿童图书日历年海报展揭幕 一展各国丰富人文内涵
- 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美国隐瞒在俄乌冲突中的军事人员投入
- 美国宣布向以色列提供“萨德”反导系统
- 哈媒眼中的新疆阿勒泰市: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 火热开展中!国寿寿险客户节精彩纷呈
- 中关村论坛机器人引导员“上岗营业” 为参会者提供会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