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鸡奖影后何赛飞:不与人争 静待好运来
11月4日,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民盟盟员、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凭借电影《追月》中“戚老师”一角,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几十年创作的艰辛,此时此刻真是烟消云散。”
21岁那年,何赛飞参演的越剧电影《五女拜寿》曾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但因演出繁忙,没能代表剧组到现场领奖,始终是她的遗憾。如今,她终于在60岁这一年,站上了金鸡奖的领奖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晚上,何赛飞正在横店,为第二天的拍摄做准备,提起一周前那个“幸福的晚上”,何赛飞依旧难掩心中激动,她对电影表演艺术多年的坚守,在那一刻得到了肯定。
何赛飞与“演员何赛飞”
《追月》改编自作家艾伟的中篇小说《过往》,故事讲述越剧名角“戚老师”极富戏剧性的一生:穿上戏服,她是光芒万丈的越剧名伶;但舞台之下,她自私、说谎、不负责任,甚至为了追求越剧事业不惜牺牲家庭幸福,导致丈夫悲愤地失踪,长子“秋生”同她决裂,女儿“冬好”则因感情遇挫住进了精神病院。
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梅珊”到电视剧《大宅门》中的“杨九红”,何赛飞成功演绎过不少经历复杂、内心冲突激烈而又有着执着追求的悲情人物。在很多人心中,“戚老师”几乎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角色。
“‘何赛飞本人’不太喜欢戚老师,但‘演员何赛飞’应该去接近她。”何赛飞说,自己跟“戚老师”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人活着,亲情还是很重要。社会价值固然重要,但有可能的话,尽可能两者兼顾”。
“戚老师的内心世界是独特的、复杂的,不易被人理解的。”何赛飞坦言,这是她从影生涯中演绎得最“辛苦”的角色之一,以至拍摄结束数日后,剧中人的影子迟迟未能在脑海中完全消去。
《追月》中有一场戏令何赛飞印象深刻:身患绝症的戚老师时隔多年重返舞台,为观众献上自己最后的表演。“当她谢幕后,走出剧院,回头去看剧院广告牌的时候,她是感慨万分的,生命快要结束了,她终于又登上热爱的舞台,同时她预感这出戏是她先生生前写的,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演绎这场戏时,何赛飞几度落泪。她说:“此时和戚老师产生共鸣的是‘演员何赛飞’,何赛飞和‘演员何赛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她说,作为一个演员,需要用情绪、肢体、情感去塑造角色,为其注入灵魂,这个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带有演员个人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但最后还要脱离自己,站在一个艺术的高度去看待角色、演绎角色。
戏曲与“电影中的戏曲”
何赛飞在《追月》中有几场表演越剧的“戏中戏”,作为当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当家花旦,她演绎起来驾轻就熟,让戚老师的“戏痴”形象更有说服力。
“越剧的呈现是完成人物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为展示戏曲而展示。”对于越剧与电影的关联,何赛飞认为:“这两个行当同样是艺术表演,它内在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比如前期琢磨人物的案头工作,读剧本、分析人物等方法,皆有相通之处。”
1984年,何赛飞第一次出演越剧电影《五女拜寿》,21岁的她在电影界崭露头角,获得第七届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优秀戏曲片女主角奖。
“父亲当时知道我得奖,特别高兴,他买了很多电影票,请亲戚朋友来看。当时剧院门口有个石灰缸,他一高兴,不小心掉里面了。”何赛飞回忆道:“父亲还把我当时得奖的报纸文章全部剪了下来,粘在本子上。”
不久后,父亲因病去世。“要是他能看到我现在得了金鸡奖,肯定会更高兴。”何赛飞说。
踏入影视圈后,何赛飞获得了很多奖项,“巧合”的是,几乎每个获奖角色都与戏曲相关。比如1996年,她凭借《敌后武工队》中的“小红云”一角获得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剧中小红云曾表演过一段“含灯花鼓”。
“这是我与戏曲的缘分。”何赛飞说,她不会优先选择与戏曲相关的角色,而是更看重剧本的完整性以及人物的艺术价值。“不过,如果碰到《追月》这样的戏剧人生,或者有需要加入戏剧元素的角色,我肯定演起来比较顺手。”
“被动的演员”与“业余戏曲宣传者”
专业的电影演员、业余的戏曲宣传者——这是何赛飞给自己的定位,“戏曲是我的老本行,也是我很难割舍掉的事,我想让通过影视作品认识我的观众,更多地了解戏曲”。
“作为演员,多学,艺多不压身。不去与别人争,也不主动要求什么,我就这么等待好运气来,给我活儿,拼全力认真做好。”何赛飞形容,自己是一个“被动的演员”,从来不会计划,也不会将自己限制在某一个领域。
何赛飞近年的生活没有太闲,也没特别忙,她演影视剧、话剧,也始终抓住机会在电视节目里表演戏曲。各种戏曲晚会、戏曲大赛发来邀约,她多半都会去。2012年,何赛飞发行了《何赛飞越剧精选》专辑,获得第八届中国金唱片奖戏曲类专辑奖。
不仅如此,何赛飞还在舞台上尝试了豫剧、曲剧、京剧、扬州剧等多种剧种,于前年发行《何赛飞昆曲选段》,计划将评弹唱段集结成专辑。“中国地方戏曲很多,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我都想去唱唱、学学,活到老,学到老。”
在何赛飞看来,传播戏曲文化,除了舞台上专业团体的表演,台下的宣传推广同样重要。
近年来,何赛飞经常走进小学、大学、文化馆等地开展讲座,讲解戏曲知识。在金鸡颁奖典礼的前一天,她还走进校园,向小学生和中学生讲解戏曲知识。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穿上了戏服,尝试甩水袖、走台步。
她说:“总归能想办法,把自己所掌握到的戏曲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大家,点点滴滴地做好戏曲传播工作。”(完)
(《中国新闻》报作者 罗鲁峤报道)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旅游市场热度攀升 “避暑游”“出境游”预订火热
- 2024中国—东盟电影主题对话活动在南宁举办
- 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占比近半
- 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发布,多项技术取得进步
- 中芬教育学者雄安研讨交流:“要勇于让学生当小老师”
- 日本核污水排海时间临近 韩国消费者大量购买海盐
- (乡村行·看振兴)美学赋能乡村振兴 这座“煤矿村”蝶变“美学村”
- 第五届中华诗人节开幕 全国诗友共探“古韵新吟”
- 昆明海关拦截“腰缠百蚁”闯关人 查获野蛮收获蚁163只
- 第六届进博会签约面积已达28万平方米
- (身边的变化)杭州打造居家适老化改造“样板间” 让居家养老更友好
- 郑小瑛、殷承宗再度联袂奏响《黄河》
- “老有所养”,从一餐暖心饭开始
- 炒鸡高手各显神通 新泰炒鸡大赛激活城市夜经济
- 巴勒斯坦卫生部门: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超2.8万人死亡
- 德企SEW天津智能装配中心项目主体封顶 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产
- 别把研究生换导师想得那么敏感
- 财政部在香港顺利发行2024年第三期人民币国债90亿元
- 电影界专家、知名导演展望中国—东盟电影合作未来
- 日本已有4人服用小林制药含红曲保健品后死亡
- 热门推荐
-
- 湖南“沅江船舶”亮相迪拜游艇展 县域经济有活力
- 两部门: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 “表演服”用完就退?不能放任后悔权被滥用
- 工信部召开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中资企业座谈会
- 伊朗北部一医院发生火灾 至少9人死亡
- 文化中国行丨以竹作骨、以绸张面 看西湖绸伞的诗意与匠心
- 福建宁德: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 人民财评: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
-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探索
- 2024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论坛在俄罗斯举行
- 第七届老舍戏剧节开幕 迎来国际单元回归
- 美军与伊拉克安全部队发起联合袭击 打死4名“伊斯兰国”高层
- 美房贷利率持续攀升扰动市场
- 浙江县域观察:山高路远,何以“求医”?
- 一生都反对军国主义的大江健三郎,走了……
- 乌媒:乌多地拉响防空警报,基辅附近传出爆炸声
-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新发现:体重增加、肥胖提升罹患神经和精神疾病风险
- 全国铁路迎来学生返校高峰期 预计发送旅客650万人次
- (经济观察)中国试点房屋养老金制度有何考量?
- 2023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开幕 数百家企业参展“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