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3年 千余只白琵鹭在七星河湿地保护区筑巢
白琵鹭在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觅食。 马淑芬 摄
中新网双鸭山7月8日电(马淑芬 刘鹏飞 记者姜辉)日前,在“中国白琵鹭之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七星河湿地保护区),科研人员监测到5处白琵鹭繁育巢区,其中较大一处有280余巢,白琵鹭成鸟600余只、幼鸟500余只。据科研人员介绍,七星河保护区连续13年监测工作中,白琵鹭种群数量每年都有千余只。
白琵鹭是国家Ⅱ级保护鸟类,这一种群连续多年在同一地点呈规模化繁育实属罕见,这得益于七星河湿地保护区多年来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
七星河保护区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通道上候鸟重要的停歇地和繁殖地,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宝清县被评为“中国白琵鹭之乡”。近年来,保护区实行全缘封闭式管理杜绝人为干扰和破坏,同时与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国内诸多院校建立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讨研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实施方案与目标方向,并先后制定完成了《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计划》《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等项目。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先后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开展了湿地碳汇、黑龙江三江平原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等项目,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本次监测还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鹊鹞、燕隼、震旦鸦雀等13种;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鸟类大杓鹬等8种;易危(VU)物种白枕鹤、丹顶鹤、鸿雁和红头潜鸭4种;近危(NT)物种罗纹鸭、震旦鸦雀、斑尾塍鹬3种,总计14目34科78种5925只。对比往年数据,鸟类种类和种群数量均有提升,保护区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黑龙江今年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将超8100万亩
- 听见新疆|艾德莱斯绸的色彩魔法
- “海洋强国”主题文化长廊亮相西安地铁 彰显中国海洋科技力量
- 今年北京第二批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计划公布
- 尼泊尔公布干城章嘉峰保护区雪豹观测数据
- 新疆音乐人吴俊德:融合多元民族音乐促跨国文化交流
- 北京“莫斯科日”系列活动启动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苏丹冲突各方停止敌对行动
- 迎峰度冬煤炭供需“三高一降” 天然气保供能力再提升
- 国家统计局:2024年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 (经济观察)优化资源配置 A股上市公司谋“新组合”
- 服贸会展现中国开放合作诚意(国际论道)
- 浙江母子先后捐献造血干细胞 “爱的传递”成家风
- 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鸣琴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美防长访乌克兰 美再增4亿美元对乌军援
- “214”探访成都万福花市:玫瑰价格上涨,单支5到10元,一束百元起步
- (身边的变化)军转干部王磊和他的“神枪手”弟子
- 人工智能时代,产业工人如何更有作为、更有地位?
- 加拿大一小型客机失事致6死 遇难乘客为力拓旗下钻石矿员工
- 春运首日中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1.7亿人次
- 热门推荐
-
- 土地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
- 拥抱转型,让制造变“智造”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3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四批典型案例
- 武汉加速“城市更新” 城市功能提档升级
- 清明祭扫高峰将至 北京交管部门全力做好交通保障工作
- 广西打造《新民歌大会》第二季 助力民歌“走出去”
- 疫后中国文艺团体首次赴柬演出 “多彩中华”惊艳金边民众
- 近期旅游客车侧翻事故多发 公安部交管局提示注意安全行车
- 商务部:前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
- 湖南新晃:标准化成小农水管护长效“通流剂”
- 国家博物馆:未经许可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
- 广东“向新力”亮相中国品牌日活动
- 中新真探:保健品比药品更安全且效果更好吗?
- 中国北方多地气温陆续创新高 局地将超20℃
- 世界气象组织:未来5年全球较工业化前升温1.5度概率达66%
- 年轻人抑郁,是因为他们变脆弱了吗
- 晋疆文化交流时 新疆元素亮相山西文博会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接受澳媒专访阐述中澳关系
- 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日本事务所在东京举办招商研讨会
- 监管风暴中,短剧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