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剧回应火热现实
【文艺观潮】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都市与城市群迅猛崛起。以都市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变迁给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视野,反映这种变化的都市剧也逐渐成为颇具观众基础的热门题材。在新世纪以来二十多年的创作积累中,都市剧不断生产着流行文化,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民生关注,也被大众文化心理影响着、改变着。近期,《一路朝阳》《装腔启示录》等新剧集结登场,让人们眼前一亮。这些作品从生活、家庭、工作、爱情、理想等方面入手,加大对都市女性的探索力度,使各种女性话题在媒介传播推动下持续进入公众视野。置身于“潮流之中”的都市剧如何走出旧有窠臼,写出“更进一步”的现实,创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还在继续。
“职场”成为继“家庭”之后又一创作空间
从市井风俗、家庭伦理到都市轻喜剧、爱情神话,再到今天聚焦女性成长与情感,国产都市剧在市场竞争、社会心态变化以及消费文化兴盛等因素作用下不断演变,其创作足迹呼应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活跃于各行各业,参与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分工。都市剧创作也与时俱进,积极回应这一变化。从2010年的《杜拉拉升职记》起步,都市剧中的女性形象跳出“家长里短”,进入社会各个行业,使“职场”成为继“家庭”之后都市剧又一个热门创作空间。于是,出身平凡但性格善良的职场新人、行业精英成为荧屏常见的女性形象。在“励志﹢成长”的叙事模式下,她们大多从底层逆袭,获得事业爱情双丰收。历经《欢乐颂》《我的前半生》《北京女子图鉴》,再到近年的《流金岁月》《三十而已》《理智派生活》《安家》《平凡的荣耀》《爱很美味》,都市剧经过长期的市场探索,已经能够娴熟地将女性情感与民生热点、时尚潮流结合起来,以类型元素的拼装组合为叙事动力,不断制造社会话题,使观众获得情感共振和心灵共鸣。
随着媒介发展变化,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女性喜欢通过观看影视剧,来寻找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获得情绪价值。在这一背景下,都市剧迅速感应并呈现侧重女性题材的创作趋势,这不仅是女性思维方式转变的结果,同时还是社会文明进步使然。如何穿透之前的概念壁垒,让这些女性故事进一步切中新时代生活的本质,有待创作者进一步挖掘。
从一味浪漫幻想向观照现实转变
都市剧对于人物,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呈现,与我们如何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的联系有关。进城、在城市中漂泊、换一座城、去有风的地方,在迁徙的过程中,都市人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我在他乡挺好的》以主体性视角,展现女主人公跟长期被忽略的自我人格进行对话的过程。《一路朝阳》讲述女性坚持不走捷径、勇敢做自己的故事,表现感情关系中的独立平等、自尊自爱。《江照黎明》讲述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展开自救的过程,反思两性相处的各种问题。《熟年》提出女性寻找自我的命题,探索都市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在都市剧中,越来越多女性人物的故事不再以情感归属为休止符,而是既追求身份的转变、心灵的成长,也有经历人生磨难后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和再次追寻。
如何平衡“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现实题材都市剧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曾经有一段时间,部分都市剧悬浮于一味浪漫幻想之上。比如塑造靠男性角色帮助、一路躺赢的大女主人设,轻而易举就实现人生逆袭的爽感剧情,这些内容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述,让作品失去质感。而近期受观众喜爱的都市剧,大多将创作视野聚焦冒着人间烟火气的现实生活,审视快速的社会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催生出的各种新的社会关系,提出“都市背景中更多内在的文化冲突、价值冲突是如何而来,又将经历怎样的变化”“新旧观念冲突中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过什么样的生活”等问题。比如,《流金岁月》里离开女儿和婆婆的南孙妈妈,真的能放飞自我吗?《熟年》里一辈子独立的倪伟贞、《一路朝阳》出国的吴剑秋,到底幸不幸福?走到今天,都市剧表现的社会心态和人物心理逐渐从一味地浪漫幻想转变为理智地观照现实。对于都市生活的新思考已经在一些作品里萌芽。尽管这种转换还暴露出不成熟和不充分的问题,但都市剧已经开始为现实生活中都市人的价值选择提供依据和借鉴,引导观众以更从容的心态探索精神困境的化解途径和人生奋斗的正确方向。
对“更好生活”的定义成为都市剧的主题
都市剧未来的创作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完善改进。一是突破类型束缚,使创作进一步回归真实的都市生活。都市在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经验、心理感受带来深远影响。商业类型的固定格式难以承载这些丰富而动态的内容。所以,创作者应该打开思路,大胆创新,使故事走向更加开阔的社会舞台,关注人的主体性、精神状态,寻找都市经验的超越性价值。唯有如此,才能让观众更加理解都市人与都市的关系。
二是当下我们面临的各种现代性问题早已超越了“个体”的层面,所以创作者不应沉迷于一己悲欢,而应以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高度去审视人生、城市,为我们呈现完整的社会图景。不同行业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在经历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心灵与物质的碰撞。都市剧应该对这种现代人的形象进行全新塑造。
三是思考“更好生活”的定义,探索现代社会的精神构造。对“更好生活”的追寻是都市剧永恒的主题。创作者需要警惕拜金主义、过度的消费享乐对创作的影响。须知,如今的都市远远不止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还有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川流不息的跨境物流,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等。只有逐渐学会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中,准确捕捉都市精神的变化,理解世界的丰富性,才能发现真正符合人性本质的生活,使创作更具现实主义的力度。
整体而言,所居之城于我们早已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它的运行秩序和发展逻辑正在形塑我们的观念,指引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意义上,都市剧是一种进行时态的写作,它审视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捕捉并积蓄推动人们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希望都市剧创作再接再厉,记录更加生动丰富的社会文化,挖掘出更多文化价值和中国经验。
(作者:卢蓉,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5日15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华中首个鸿蒙生态创新中心在武汉揭牌
- 电影级水景如何拍?揭秘室内人工真空造浪
- 美警逼停非洲裔后不到两秒将其枪杀 四年前案件最新视频披露
- 甘肃文化品牌:公祭伏羲大典,让全球华人文化根脉情感“浓”起来
- 《费孝通之问》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
- 度小满CEO朱光:金融大模型发展要“向下看”和“向上看”
- 大中学衔接能培养出拔尖人才吗?
- 浙江文旅观察:能点“温泉外卖”的民宿,会“热”吗?
- 巴西圣保罗狂欢节开幕
- 旅客飞行途中突发身体不适 海航航班紧急备降广州
- 外资持有中国境内人民币债券超6400亿美元 处历史高位
- 网购小猫竟用塑料筐寄来 网友质疑违规寄递活体动物
- 尼日尔宣布立即断绝与乌克兰的外交关系
- 如何安全追踪软体海洋物种?研究称可用一种水凝胶胶水粘传感器
- 湖北咸宁启动桂花公用品牌 打造“中国桂花城”
- 巴西孔院:当六月节遇上“梦想龙舟”
- “学习强国”江苏青海两地平台携“强国公益”共续“一家亲”
- 特朗普长子到访格陵兰岛
- 古刹灵隐寺“月德呈瑞”年历开印 历经十八道工序基本全手工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行龙年元宵节联谊会
- 热门推荐
-
- 捐赠张幼仪旗袍 徐志摩长孙携妻女来到浙江海宁
- 新一代动力电池如何构建产业生态 院士专家出谋划策
- 荷兰埃德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 警方:已有3名人质获释
- 摆脱“靠天吃饭” 山西河曲种出希望“葱”向幸福
- 福州港江阴港区年度整车出口突破万辆
- 内蒙古10个盟市集体降雪 民众出行遇阻
- 隐形加班“认定难,下班后的“离线权“该咋保障?
- 科技赋能助力渔业丰收 新疆尼勒克县实现养殖智能化、加工数字化
- 俄称击退乌军进攻 乌称打击俄军事目标
- 舞蹈影像创作者宋乃龙:对自己的认同感来源于舞蹈
- 山西煤企与新能源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助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 大暑:送瘟消暑 滋补养生
-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青海省市场主体信用协会成立
-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21千米
- 中蒙日三国专家共享中医药(蒙医药)发展创新成果
- 中国驻美使馆举办开放日活动 吸引众多美国民众参加
- 中国学者首次观测到一种新奇量子物态
- “中国制造”亮相奥运赛场!企业订单排到年底
- 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在沈阳闭幕
- 沈阳海关向沈阳博物馆移交五枚战国时期燕明刀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