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冬奥精彩篇章的《北京2022》,何以在中国影坛独树一帜?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刘越)在电影《北京2022》的豆瓣页面上,有这样一条短评:“永远为人类间的凝望和搀扶感动。”
当“北京”和“2022”这两个关键词紧紧依偎,不禁让人想到那场全球瞩目的冰雪盛会——五环旗下,火炬熊熊,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用竞技体育的拼搏与团结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那些热烈的荣耀与梦想被全世界的镜头忠实记录。而除此之外,在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里,许许多多个不为人知的微小瞬间同样被人妥善珍藏。
日前,“永不落幕”北影节系列活动——冬奥官方纪录电影《北京2022》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作为那些冬奥瞬间的珍藏者,电影《北京2022》的导演陆川说:“作为一个电影人,我希望能够用我一生中几年的努力,为中国记录下这么一个不一样的历史时刻。”
“请不要用票房衡量它,我坚信,未来的岁月可以证明它的价值。”
首部登陆院线的奥运官方电影
《北京2022》是2023年中国纪录片电影市场里的一匹黑马。
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纪录电影、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北京2022》历时三年策划和摄制,于2023年5月19日上映。这是奥运官方电影历史上第一部正式走向院线的影片,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已突破3000万元,同时跻身中国电影纪录片票房榜单前十。
影片展现了“冬奥人”在赛场内外为梦想拼搏、为友谊喝彩的闪耀瞬间和感人故事,同时也记录下“一起向未来”的精彩冬奥篇章。研讨会上的陆川对自己三年磨一剑的作品满怀骄傲,但拍摄过程的艰辛其实鲜为人知。
自1912年起,国际奥委会要求由每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制作一部记录奥运会的电影,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不例外。然而彼时,接到这个“命题作文”的陆川犯了难。
“这部电影的难和以往的难不一样。大家对它的期待非常高,但当时赛事是第一位,能给到我们的拍摄条件有限。”陆川坦言,整个拍摄举步维艰,很多成员都病倒在了第一线:“拍摄完成后,我们一共剪了14个月才把片子剪出来。”
“这部片子的成本非常低,可能连那些动辄十几个亿的大片的零头都不到。但是我们坚持了3年,几乎是零片酬在做。我感谢所有的团队,所有的年轻人,感谢我们的坚持。虽然苦,虽然艰难,但我觉得在这个项目中付出三年的时间是值得的。”
“现在的票房不能承载也不能证明它的价值。”陆川说:“请不要用票房衡量它,我坚信,未来的岁月可以证明它的价值。”
不必等到未来,当下已有人被触动——研讨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综合处处长林灵思说,当他得知影片被选为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后,心情难掩激动,“首映礼上,字幕往下拉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一直往下流,它不仅仅记录了整个北京在筹办冬奥中间艰辛的历程,也展现了我们整个团队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克服的很多困难。”
“冬奥会在兑现我们对国际的承诺,这部影片也兑现了我们对奥林匹克的承诺,我们帮大家把这一段历史记录了下来。很荣幸自己能够参与其中。”
打破纪录片“规则”的突破之作
湛蓝天幕下国旗迎风飘扬,绚烂灯光里“雪花”熠熠生辉,冰面上的少年矫若游龙,领奖台上的少女英姿飒爽,风雪中有人拥抱,有人亲吻,有人将一寸照贴在心口……难怪许多看过《北京2022》的观众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它美得不像一部纪录片。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智锋提出,这部电影通过非常艺术化的叙事和表达,呈现了北京风采、中国风采和奥运风采。而陆川的目的,也确实是通过电影“视听说”艺术,来打破纪录片的一些“规则”。
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电影,《北京2022》围绕中国为举办冬奥会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全面兑现申办承诺的真实故事展开。过去,国内不少纪录片的制作停留在依靠长段解说词串场、以平铺直叙的镜头语言铺垫、再由伟光正的主旋律定调上。而在一般体育赛事的转播中,纵然镜头所呈现的现场感、既视感、记录感很强,但未必能把运动的美通过镜头发挥到极致。
因此,陆川和团队考虑许久,决定放弃普遍拍摄手法,以“北京——铸造赛场”和“运动员——回归赛场”为影片主线,以小见大,通过讲述那些怀揣梦想的“冬奥人”在漫长的筹办、备战和等待中用努力和坚持克服各种困难,呈现“冬奥精神”。
“我们当时梳理了将近20、30个拍摄对象,其中2/3是国外的选手,还有媒体记者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物。”陆川直言:“我希望打破一些纪录片以前的规则,希望用一个强调人物的叙事方式来组织和架构这个影片,让这个影片真正有观赏性。”
从刘少林、刘少昂的动人兄弟情,到牙买加四人雪车队灿烂的笑脸;从苏翊鸣“比赛不是唯一目的”的少年意气,到羽生结弦“我会引以为荣”的云淡风轻;从武大靖、任子威冰上逐竞扭转乾坤,到闫文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的静水深流;从孤身去奥运村工作,集体学习英语的理发师,到紧迫情况下,完成造雪任务的工作人员……除了落点中国运动员,《北京2022》的笔触还刻画了志愿者、外国运动员、摄像师等人共同圆梦冬奥的故事。
“我希望能拍一部剧情浓度相对较高,以叙事、人物为贯穿的纪录电影,能够影响更多年轻观众。”陆川直言,他期望这部电影能帮助改变国际观众对中国的成见和误会:“受西方媒体影响,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是被‘妖魔化’的。我希望这部电影传播到海外,能够为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讲出去贡献一份力量。”
在这样的设想下,影片中自然而然出现了流动的中国诗意:以“疾”“勇”“融”三个汉字作为章节主题,通过塑造友善的志愿者、学英语的理发师等朴实无华的形象,将真实的中国向国际传播。再加上灯笼、剪纸、京味儿市井文化等元素,“大美中国”的形象更为丰满。
“今年6月份,我带着这部电影去戛纳做了小规模的放映,然后又到了洛杉矶,请了上百个制片人、导演看片。所有人看过之后的共同评价是——很吃惊。”陆川笑着说:“他们以为这是宣传意味很浓的一部电影,但其实这是一部把冬奥可贵可敬的精神、把中国人敞开心扉去拥抱世界的态度讲得很清楚的电影。他们看完之后很感动,觉得看到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中国。”
“国际传播叙事策略是宏大的命题,但宏大的命题要真正落地,还是要落实到人身上,尤其是小人物身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价:“真正把人物写好,把人物塑造好,是所有电影最核心的东西。国际传播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而达成共情和共鸣。”(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跟着音乐大师去旅行》带读者体验一趟发现音乐的沉浸之旅
- 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五周年:“向海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 美团外卖推出食安三大举措: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帮助高卫生标准商家更好发展
- 美媒:加纳成为世界上首个批准牛津大学新疟疾疫苗的国家
-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柏林开幕
- 国内首个应用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水利重器在西藏拉萨投用
- “银发经济”加速成为经济新赛道
- 黄淮至江南地区将有较强降雨过程 北方地区气温多起伏
- 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在天津揭牌
- 江西紧急调拨850吨工业盐驰援湖南抗冰保通
-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强降雨已致16人死亡
- 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出院 将在家办公直至痊愈
- 端午及古尔邦节期间乌鲁木齐将推出近500场文博活动
- “出发吧·西宁 ”2023美好生活文旅短视频大赛正式启动
- 四川省教育厅:靠近断裂带的学校要坚持做好“每周一跑”应急疏散练习
- 野蛮捕捞、核污水入海与全球变暖,餐桌上的海洋美味能否持续?
- 开局良好!前5月主要电商平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增长超80%
- 西藏措美县“风光”资源“书写”高原绿色产业发展新篇章
- 酒店民宿偷拍事件频发 专家称杜绝偷录最终还是要靠相关制度
- 黄金能否继续闪耀?全球“央妈”们的举动意味深长
- 热门推荐
-
-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车客发送量“双创新高”
- 美财政部宣布制裁伊朗无人机制造公司董事会成员
- 美国务卿布林肯突访北约总部 背后有何深意?
- 山河共锦绣 文韵润神州
- 北美票房:杰森·斯坦森新片《养蜂人》首映夺冠
- 服贸会的朋友们丨法国多家企业现场参展 寻求合作机遇
- 博物馆的门开大了
- 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四十不惑 风华正茂
- 国家医保局:DRG/DIP付费基本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
-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会见科恩集团首席执行官泰尔
- “碳”路先行|逐“绿”而行 山西芮城独立储能建设项目开工
- 云南教育系统3年新增事业编制4.2万余名
- 厄尔尼诺事件5月已结束 今夏后期或进入拉尼娜状态
- 重庆有了“环保天眼” “大渝治水”系统赋能水环境治理
- 湖北宜昌:烈日下的“铺轨”人
- 7月1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夏日文旅“燃”动上“新” 夜游、夜探、夜宿激活消费新潜力
- 115件(套)“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 透过数据看工业经济效益月度报告 “动能+积极因素”推动盈利向好
- 波兰跨文化媒体人翠花的进博关键词:震撼、亲切、巧合 | 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