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亮相 反映元明清三代民族关系史
展厅现场的唐蕃会盟碑(复制品) 盛佳鹏 摄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开幕式28日在故宫举行。展览展出文物108件(套),是反映元、明、清三代民族关系史的大型综合性展览。
大展分为“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三个主题单元,以“花卉”象征西藏与内地各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展览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下属各单位及萨迦寺管委会的文物13件(套),故宫博物院文物95件(套)。除了民众耳熟能详的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之外,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如故宫博物院藏《满文大藏经》、布达拉宫藏永乐帝像、萨迦寺藏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唐卡等,充分展示了西藏题材文物的风格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
第一单元位于西雁翅楼,展厅设计上借鉴了西藏大昭寺的建筑特点。该单元展陈一方面体现西藏向宫廷进献的物品及路线,涉及唐蕃会盟、茶马古道,明清朝觐制度。另一方面展示中央对西藏的回赠,这方面的文物,故宫和西藏都有收藏,比如荷包、缎匹、佛像、法器、瓷器、如意、玻璃器、天文仪器等。展厅中线从北至南依次陈设有松赞干布唐卡、唐蕃会盟碑(复制品)、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卷,记录了唐蕃友好交往的历史。
第二单元位于午门正殿,展厅设计上参考了故宫雨花阁的建筑布局。该单元体现民族交流,重点体现为政治上的认同与归宿。展品包括西藏博物馆藏的铜镀金八思巴像、故宫博物院藏元代赵孟頫书《帝师胆巴碑卷》、布达拉宫藏永乐帝画像唐卡、故宫博物院藏檀香木观音菩萨像等。
第三单元位于东雁翅楼,展厅设计借鉴了梵华楼特色。该单元挑选明清宫廷刊刻出版的重要经书和多民族语言文字类的工具书展出,例如故宫博物院藏《清文翻译全藏经》、泥金写本藏文《甘珠尔》、《钦定西域同文志》等。其中,《清文翻译全藏经》又称《满文大藏经》,是清代历史上重要的传世文化工程,历经23年之久,是清代重要的文化成果,也是民族间文化互动的重要见证。
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及参照惯例,展览中的宋元及之前的书画作品将在展出一个月后更换为复制品。
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表示,故宫博物院所在的紫禁城正是西藏与祖国内地交流、交往、交融的见证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形成的历史见证者。展览以文物间密切的历史关联、文物与展厅设计间的互动,再现了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交流、交往与交融的历史史实,还原了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形成到巩固的伟大进程。
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举办,旭日慈善基金会特别支持,将持续至7月30日。(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德国商会发布在华德企“后疫情时代快速调查”结果
- 有想法有特色有文化:“花式”文旅活动热辣来袭点燃今夏
- 高考在即 各地全力以赴护航高考 为考生撑起“安全伞”
-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重点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国家发改委回应
- 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铁路首孔箱梁架设完成
- 天涯共此时 民族大联欢
- 中消协:推动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运用
- 郑州登封观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制
- 万寿寺文创背后的“魔法师”:把博物馆四时美景打造成流量密码
- 2023大洋洲少林考功大赛颁奖典礼在悉尼举行
- 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来了!别错过
- 李雪健何以“封神”?
- 湖北远安:一个蚕桑古镇的“破茧成蝶”
- 生态环境部发布10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 “24小时待命”的职场困境需合力破解
- 今年一季度新疆吉木乃口岸验放出入境人员达1.8万人次
- 湖南江永鸽子产业唱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 为推行药品电子说明书提供法律保障
- 自然资源部:1-2月全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面积37591.70公顷
- 山西警方破获一起利用虚拟货币洗钱案 21人落网涉案3.8亿余元
- 热门推荐
-
- “Z世代”新风潮:在慈善商店当“一日店长”是什么体验?
- 胡塞武装: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一艘货轮
- 如何让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更便捷?解读来了
- 涉农金融业务优化显成效
- 如何使用酒精居家消毒?
- AI赋能新一代“拆弹专家” 上海师大携智能排爆机器人亮相工博会
- 农业农村部: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
- 求美者:整形就像一场赌局
-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努力寻找与当代社会的联结
- 门票几乎售罄 戏曲线上“出圈”线下“破圈”
- 2023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训练营举行
- 形成良性循环 产融良性发展强健实体经济
- 明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 中国贸促会:上半年全球贸易救济措施同比增长近50%
-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扩围” 改革仍有空间
-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新年拥抱新的“科学春天”
- 北京“莫斯科日”系列活动启动
- 深圳湾边检站上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逾1800万人次
- 在人间烟火中延续“非遗”的生命
- 台风“苏拉”将影响中国